背景
从22年年底到23年初,在一个5-10人的纯技术团队中一直在进行测试和相关开发人员的招聘,中间断断续续,也思考了很多关于小公司如何更高效招聘的相关问题。
场景如下:
- 5人左右的小型纯技术团队,没有专职人事、财务岗位;
- 自有研发产品,多为软硬结合;
- 当前在职员工工龄都在三年以上;
- 急缺一位测试、其他开发岗位可适当补充,实习生、社招均可;
- 薪资储备:实习生可以到250~300/天 社招测试岗是在10k/月左右
整个招聘过程大概耗时将近3个月,测试岗入职后又自行离职2-3个人。整个过程中反复出现以下问题:
- 筛选简历效率低,没有专职人事,只能抽时间集中筛选一批,很容易开发任务多,就中断了后续对接;
- 收到简历数据多,优质投递简历少,没有付费,只使用了BOSS直聘的免费功能进行接收简历;
- 线下面试花费时间、精力较大;线上面试效果不佳,有些线上沟通尚可,到线下的时候表现有差异;
- 老板终面的时候通过率低;
- 对优秀人才吸引力弱,反选成功率低;
- 入职后不稳定,因病、因事短期内离职;
反思总结
针对这三个月招聘的感受,总结了一些类似场景下的招聘中的优先事项
- 以终为始,首先要明确团队缺少什么样的资源,和老板怎么看待当前的资源缺口和倾向,如果老板觉得这个岗位招实习生就可以,不是很优秀的社招人员很难走到最后。简单的一句话就是:招的人是要自己用的,招人的钱是老板出的;
- 保持平常心,对于不是专业的招聘人员,我觉得保持平常心很重要,既不要因为突然遇到一个资质很合适的候选人而欢欣雀跃,也不要因为一直收到重复经历的简历或没有优质简历而感到挫败;不要对面试人员表现的冷漠同时也不能表现的过于热忱;特别有映象的是:做为技术开发人员自己招聘,避免回音室效应,对某一个知识领域和面试者聊的比较投机,映象分就比较高,会忽略掉一些非技术方面,比如性格等方面的考量;还有就是要明白,给别人额外的机会是要冒着很大风险的。
- 招人加入公司只是一个开始;要明白你招来的人意味着后面的工作会发生什么变化,可以按需招人。
实战技巧
一些技巧方面的收获:
- 一开始不想漏过每一个人的闪光点,发现真的没有那么多精力,后来回到了简单的简历筛选方式上,就是卡学历、卡学校,看获奖和比赛经历,(成为了之前讨厌的人);针对应届实习生首先看学历、看学校、看获奖;只写英语4级斟酌下;奖励只有xx志愿者奖的斟酌下;针对社招:频繁往返外包公司的可以跳过、千篇一律的项目经历的跳过(智能座舱、购物商城、用户管理系统……)
- 准备笔试题+批量集中约人首轮笔试筛选可以突击筛选应聘者;
- 如果在没有专职人事的情况话,在招聘上花的时间要按28开,80%的时间花在筛选简历上感觉受益更高,3个月我从20份到200份再到2000份简历,样本越多,发现自己公司的辐射群体和匹配群体月明确。从线下面试一开始,单个面试者花费掉的面试官成本是简历环节的十倍以上。之前发现一些简历有不足的地方,会给一个面试机会,后面简历的标准达不到,是不会给面试机会的;
- 在线上收简历的时候,准备两三道简单的主观题让面试者简答一下,可以辅助简历打出一个第一个印象分。用于快速分析简历欠缺是否有进一步跟进的需要;
- 最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这样更好匹配,如果职责不匹配,不强求;
- 新人加入要有仪式感;
- 如果是实习生,鼓励多一些吧;
- 不要拿自己的经历去套新生代初入职场的毕业生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