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么理解公共物品呢?公共物品有两个重要特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是指商品本身不会因为更多人使用而变少。非排他性是指卖家无法排除那些没付钱也能使用商品的人。
顺着每个人自利的本性,将无法创造公共物品,所以政府必须征税来建设。重要的是记住“公共物品”这个专有名词对经济学家来说有很特定的意义,它不是指政府提供的有益的每样东西。另一点也很重要,要认清把某个东西归类为非公共物品,不表示它就没有公共政策面的经济性争议。我们称为公共物品的很多东西,也并非完全是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的,但它们已经接近这两个特性,使得私人市场很难提供。
例如公共保健方案(疫苗接种)是非竞争性的,因为人口增加并不会降低预防传染病的效益,而且它有非排他性,因为效益会延伸至全部人口。
例如教育的很多好处不只是针对受教育者,它对我们所有人都有益,让我们生活在一个绝大多数成年人都可以阅读和了解基础数学运算的社会。
当某些人从公共物品中受益,却没有付出相对合理的成本时,经济学家把这个问题称作“搭便车”。搭便车的问题在经济分析上非常重要,大部分时候,经济学主张生产者与消费者顺着自利的本性,就能为社会提供很多效益。但是,就公共物品而言,如果每个人都顺着狭隘的自利本性,结果将更糟。
政府课税即是要求公民为公共物品付费,无论每位公民是否真的想要该种类与数量的公共物品。所以缴税是用强迫的方式克服搭便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