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离开人群,独自在一旁遐思时,憾恨之情更使我苦楚难当,以致为了不再受这痛苦的折磨,我的理智索性采取有意止痛的办法,完全不去想诗歌、小说以及由于我才情寡薄而无从指望的诗一般的前程。于是,一个屋顶,反照在石头上的一点阳光,一条小路的特殊气息,忽然脱离一切文学的思考,与任何东西都无联系地使我感到一个特殊的快乐,使我驻步流连;我暂停观赏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这一切事物仿佛在我所见不到的隐秘之中蕴藏着某种东西,它们请我去摘取,我却竭尽全力而无处觅得。因为我感到这东西蕴藏在它们的内部,所以我一动不动地呆立在那里,用眼睛看,用鼻子嗅,想用自己的思想,钻进这形象和这气息的内部去。倘若那时我必须赶上我的外祖父,继续往前走,那么我就闭上眼睛,想方设法回忆方才所见的情景。我专心致志地、一丝不苟地追忆那屋顶的形状,那石头的微妙的细节;也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它们仿佛饱满得要裂开似的,仿佛准备把它们掩盖下的东西统统都交给我。
灵感是稍纵即逝的东西,抓住当下的时机很重要,但是敏感的人总能捕捉到生活里与众不同的地方,而生活一定也会拼命给他关于生命等事物的启迪。每个人一定会有被灵感撞击的那一天,希望我不要再错过那么多的它。
>> 因为,我经常想重新见到某人,却意识不到这仅仅是由于那人使我回忆起攀满山楂花的樊篱,因此我认为——同时也让别人相信——只需神游故地,便能重温昔日的残梦了。同样,即使我身临其境,今天在我可能同梅塞格利丝那边和盖尔芒特家那边有关的印象中,昔日的印象依然存在,只是那两个地方给我的印象提供了牢靠的基础、一定的深度和一种其他印象所没有的幅度;它们也使我的旧印象多了一种魅力,一种只有我才体会得到的意蕴。每当夏天的黄昏,和谐的天空响起猛兽吼叫般的雷鸣,在人人都埋怨风狂雨骤的时候,正是梅塞格利丝那边的昔日情景,驱使我独自透过落下的雨声,忘情地嗅到虽无形迹却长存于我心田的丁香花的芬芳。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其实让我们念念不忘并非是某个人吧,而是当时美好的感觉,当时懵懂天真的自己。就像猫的树那个视频里说的,比起17的你,我更喜欢17岁那个勇敢的自己。最近常常回忆起小时候,可能是被这本小说带动,想起小时候的年味、元宵节、萤火虫、星空、秋千、老宅。想到过年回乡下还能看到星空真的是很开心的事情,可是我渐渐不喜欢回去了,变掉的东西太多了,包括那时候的景致。想到很久前不知是在哪本杂志上读到的,现代人都会丧失故乡,当时不懂现在却是明白了。故乡不仅仅是一块土地,更是远去的记忆。
>> 当阳光像用粉笔在黑暗中刚划下第一道更正的白线时,原先被我错放进门框的窗户立刻带着窗帘脱框而跑;被我的记忆放错地方的书桌为了给窗帘让路也连忙把壁炉往前推,同时把过道那边的墙壁拨到一旁;一个小庭院稳稳当当地在一刹那之前为盥洗室所占据的地盘上落脚,而我在昏暗中所重建的那个寓所,被曙光伸出的手指在窗帘上方划下的那道苍白的记号赶得仓惶逃窜,挤进了我初醒时在回忆的漩涡中泛起的其他寓所的行列之中。
十分喜欢这段描写,像是电影里从第几层梦境返回到现实世界,一切回转到原地,而我们却觉得它是发生了变化似的。经典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一定是因为在它们里面存在一种永恒的美。
今天看了《樱花与海啸》纪录片,在自然面前我们是如此的渺小,但是这不是只讲述灾难与悲伤的故事。看到灾难过后樱花在阳光下摇曳,人们就有了重新生活下去的勇气,看着人们赋予樱花树木的那些意义,觉得拥有信仰确实是件很好的事情。当树木活得足够久,会有神明住进去,亡灵们也会得到抚慰。海边的樱花树苗都被冲毁,但是人们说过不了多久,它们又会重新长出来的,和人类一样代代传承。我们都是这世界渺小的过客,活着就是上天的恩赐,但愿在短暂的生命里,也能有像樱花绽放一样的美丽存留。不管今天怎么丧,明天又是新生的一天哦!生命的唯一意义是经历、感悟,用力生活用力爱着,因为我们真的都只是世界的短暂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