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随想
每年暑假,我都要出去游玩一下,唯独今年不行。
一则疫情横溢,人心惶惶,非必要不得离邹;二则心情不行,从高考时期以来,父亲生病,我也没有心情四处游逛;三则7月之处,接待女儿等,之后是“烟花”来袭;四则是对房屋进行简单整理,订上内门,准备更换,处于等待之中。
等等一些列因素,导致守株待兔、墨守成规了,在家无所事事,也不学习、不读书、不进步,很是浑浑噩噩。
去章丘复查
8月3日之前10天,按照上一次的医生嘱托,我就预约了王大夫。早晨7:30出发,从西外环走,路途不很平静,修路很难走。先天成霞买好了诸多东西,还有父亲要的蚊帐,一并带齐,她坐在副驾驶的专座上,我很是有些心虚。因为买什么东西,我几乎不动脑子、不思考,任由她去作为。其实,我是不赞成买很多东西的,所谓细水长流嘛。
查完了,时间还早,回邹平吃饭。想着父亲好久困在房间里,决定和他到小城故事吃顿饭。开始点菜,上菜了,不见大姨,成霞去寻找,在付款处找到她,在那里等待付款。我很难理解,我带父亲到小城故事吃饭,大姨付款。父子之间的关系,我带他吃饭,就应该我去付款。
吃完饭,把父亲送到孙镇,安装好蚊帐,父亲很高兴。然后我再返回邹平,很困倦,好好睡了一觉。
请娘家人吃饭
五一时候,去芜湖,回来,成霞打算请娘家人吃饭。我说等暑假时候吧,这不,一直拖着。8月4日有空,先几天就联系好了哥哥姐姐,定在小城故事吃饭。吃饭的目的就是见面,就是交流。在上学期买了一本书《食物简史》,法国人写的。读了以后,我很受启发,吃饭就是为了交流,为了增进感情。饭店的选择,菜的选择,房间的选择,座次的选择等等,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晚上,大家都到齐了,兴高采烈的说话,吃饭,依依不舍的分别。
换胃管
杨燕打电话说8月6日回来,给她母亲,也就是我舅母,换胃管。
这一天12:25我开车到高铁站,接到杨燕,去粥季小镇吃了快餐,然后去县医院接刘护士长。杨燕说,刘护士长说不和杨燕见面,因为疫情嘛。
接上刘护士长后,驱车去杨家,换胃管。刘护士长让我给她拍照片记录过程。舅母动手术后快两年了,舅舅照料她,真得很辛苦。
前面这三件事情,我想,生活很不容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重要。
真情
人与人之间,需要亲情、友情,人与人之间靠什么来连接,靠“爱”来连接。爱心很重要,父慈子孝,相辅相成,相互关爱最重要。仁者爱人,一个人首先爱自己,才能爱别人。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怎么去爱别人?人与人之间,真情最重要。我原来的学校主张:健康>品德>成绩,我觉得很有道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真情>金钱。
以原则为中心
在家庭生活中,以什么为中心?有人说:以金钱为中心。有人说:以孩子为中心。有人说:以父母为中心。等等。这些都有失偏颇,家庭生活应该:以原则为中心。原则就是规则,就是规矩,家庭生活就是要有原则。没有原则就乱套,没有原则就闹矛盾,就打仗。什么时候,都要遵从原则,不要践踏原则。
互动
人与人关系的本质就是利益的互换,就是“施与受”的关系,只有这样,关系才会平衡。只付出而不接受,这种人有“清白”感,高高在上。只接受而不付出的人,会有罪恶感。打破平衡就会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互动”,停止互动,就意味着关系的停止。
因此,要想让关系维系,就要互动,就要“施与受”,就要交换。
顺序
父母子女是有序的,先有父母,后又子女,这个序列不能破坏。父母就只能做父母,子女就只能做子女。有很多家庭,父母年级大了,退行,把自己当做子女。也就是,父母子女的序列颠倒了,父子之间关系倒置,父亲向儿子求抱抱,这是错误的。父母和子女之间施与受是不平衡的,永远无法达到平衡。子女再向他的子女“”施“,以达到平衡。
这个好像有些难以理解,人类社会就是这样发展的,一代一代发展,都服从于DNA,也就是都是为代际延续服务的。
情绪
人有各种情绪,人对事件做出的主观反应表现为情绪,愤怒、喜悦等都是表现。事件是客观的,情绪是主观的,事件不是引起情绪的根本原因,人对情绪的看法是情绪的根本原因。
情绪是可以调节的,调节的手段就是改变看法,改变看法的前提是提高认知,也就是看到事件的表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要用灰度去看待事物。
世界上的事情,不是由“黑和白”组成的,而是由黑到白,表现为灰度,慢慢地过度的,也就是“程度”。偏执就是把一个人看成两个人,分裂为绝对的“好和坏”。
要想改变自己的情绪,就要改变自己对人的看法,对事物的看法。我觉得《心经》讲得很好,“五蕴皆空”“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梦想”,人总是有很多妄念,导致情绪不稳定。
世界另有计划
我读过一本书《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很多人以为自己能够掌控一切,掌控别人,实际上世界另有计划,世界根本不按照你的计划运行。打雷下雨,我们能够睡着觉;而人家放鞭炮,我们睡不着。因为我们认为,放鞭炮这件事,我们能掌控,而实际上也掌控不了。
觉得自己有超能力,把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 掌控不了便发怒,暴跳如雷,这是陷于自己的低认知中。
因此,放平心态,“天要下雨”,随它去吧,何怒之有?
孤独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人之间靠关系来连接,教育就是让人们理解各种关系。
中国从农耕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变成小区楼房,对门不认识。农耕时代的人适应不了这个变化,所以感觉孤独。
到博山游玩时看到一块广告牌子“没有谁是一座孤岛,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确实很有道理,读书可以进步,填充空虚,提高认知,充实生活。
人感觉不到爱便孤独,每个人对爱的敏感程度不一样,一个眼神便心领神会,是高敏感的感知,送礼吃饭还感觉不到爱是低敏感感知。所以,提高自己对爱的敏感度,提高自己的感知力,才会沐浴在爱的海洋里。
最后
胡乱写几句话,总结一下,读书和写文章相比,写文章提高的快,只读书不写文章进步的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