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天意,这几个月里我分别从不同途径得到并阅读了几本有关死亡的书。在我看来,这几本书没有多么宏大深刻,也不是那么沉重压抑。它们不因谈及死亡而令人痛苦,但却给了那些经历过至亲死亡的人以安宁和温暖。
尽管小说都是虚构的,却填充了我对死亡世界的认识,让我稍许得到些慰藉,并重新认真审视自己的人生,反思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知死而后生。
日本川村元气的小说《如果世上不再有猫》(以下简称《猫》)和伊坂幸太郎的小说《死神的精确度》(以下简称《死神》)构建的是死亡降临前的世界,而英国克莱尔麦克福尔的《摆渡人》和美国米奇阿尔博姆的《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以下简称《天堂》)构建的则是死亡来临以后的世界。
《猫》和《死神》里均设置了死神的代表人物。前者自称恶魔,他给来日不多的主人公带来一场奇妙的交易:“从这个世界上每消失一样东西,就能让你的性命延长一天。”于是,电话、电影、时钟接连消失了,每样东西消失后,主人公才真切感受到它的意义和价值。原来他从未真正珍惜过自己已经拥有的,他回忆起许多从前的事,与猫相依为名,与初恋情人再会,怀念病逝的母亲,写信给多年前断绝关系的父亲,他逐渐找回了内心安宁与自我价值,明白了自己真正的需要,最后,在生命快要接近终点的时候,他骑上老旧的脚踏车,奔向父亲居住的邻町。
在《死神》中,死神则化身为一个群体,有的部门负责筛选出工作对象,即要死去的人,有的部门则来到 人间展开调查,判断工作对象是否适合“死亡”,然后在报告上签上“可”或者“放行”。主人公是调查部门的一员,工作的时候总是下雨,从未见过晴天。他要调查的对象各不相同,除了意外地放行了第一个工作对象外,他见证、成全了其他几个对象的死亡。死神是任性的,他以为自己料事如神,以为自己可以随心所欲,但在他遇见了一位老妇人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这位经历过爱、经历过苦难、见证过人生的老妇人,不害怕,不抱怨,在死亡来临之前充满了平静与感激,她做完了最后一件她想做却并不在乎结果的事后,心满意足。最后死神发现,“阳光正从右手边照耀着我们。”命运是无常也是无情的,如果我们能坦然面对苦难与生死,不害怕不抱怨,那么我们就不会被命运所控制,不会被死神所控制。
相对于另三本书,《摆渡人》的情节略单薄,厚重度不足,因此被很多人看作是死亡框架下的少女爱情小说,与“心灵震撼”“治愈”等宣传热点严重不符而惹来骂声一片。15岁少女遭遇车祸意外离世,她的灵魂在摆渡人的护送下穿过荒原到达永生之地,然而爱情的力量,让她独自重返荒原寻找她的摆渡人,最终二人共获新生。这是一个少女的成长历程,由“被摆渡”到“自渡”完成了蜕变。
抛开爱情不讲,我喜欢“摆渡人”的这个角色并真的希望他们存在。“我是摆渡人,我引导灵魂穿过荒原,保护他们免遭恶魔毒手。我告诉他们真相,然后把他们送到他们要去的地方。”读这本书的时候正值父亲去世不久,我是那么那么希望有这么一位摆渡人,能陪伴父亲走过最初的孤独与害怕,我希望那位摆渡人变成的是我的样子,如果可以的话,我甚至愿意亲自去做父亲的摆渡人。那时,我真的希望能变成一个摆渡人,帮助所有的灵魂得到安息。
《五个人》是四本书中最后读到的。它蒙上了浓浓的哲学色彩。一位八十三岁的游乐场维修工为救一个小女孩死去,当他到达天堂后,他生命中曾出现过的先于他死去的五个人,蓝皮人、战场上的上尉、游乐场的老板娘、最珍爱的妻子、战场上被烧死的小女孩,先后给他上了五堂课,为他揭开人生的真相,打开人生的谜底。五个人,五个生命的片断,五堂课,连成了他的平凡苦难的一生,最终他完全释然了,包括对自己的失误和遗憾,他明白了他的工作以及他那漫长一生的意义。
“公平并不主宰生与死。”“没有一个生命是毫无意义的。”“生命一定会终结,爱却不会。”“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影响到另一个人,另一个人又会影响到下一个人。”这些语句以及他背后的意义,抚慰了我许久以来的纠结与内疚。我不知道,父亲去了天堂以后会遇见哪五个人,他们有没有解答出他最后的疑问,有没有让他放下所有的遗憾与不安?有没有呢?
四本书,四次与死亡的直面对视。它们教我坦然轻松地去认识死亡,它们让我与自己的因父亲去世一直愧疚的心灵之间得到些许和解,给了我安慰和继续往前走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认识死亡,让我更加善待这个世界,善待我的亲人朋友,以及那些擦肩而过的人们。
知死而后生。
生命一定会终结,爱却不会。
每个生命一定会终结,却没有一个生命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