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提示:我希望阅读后的读者,请购买纸质版本。
本文缘起:
《财富自由之路》读书笔记1:https://www.jianshu.com/p/6ca7e0b3ab26
《财富自由之路》读书笔记2:https://www.jianshu.com/p/c86f24ca84b2
《财富自由之路》读书笔记3:https://www.jianshu.com/p/f3e214c23ba1
本次读书笔记为本书16-20节。
我阅读的版本如下:
阅读后的读书记录如下:
16、做得正确就有好结果吗?
相信我,大多数的痛苦都是幻觉——只是一时的感觉,而非永久不变的真相。
事实上,人们不应该为“这世界跟我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这种幻觉而烦恼。不妨反过来看看;
这世界本来确实和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可是我们一路走过来,无论如何都会在这世界上留下痕迹,无论如何都会与这世界产生这样那样的联系。至于那联系是否足够强,是否足够有意义,其实取决于我们的行动,而不是我们的恐惧。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毕淑敏:“人生本无意义,意义是活出来的吧?”
正确本身,其实很可能没有价值。
别人都是正确的 别人都是错误的
你是正确的
你是错误的
你正确的程度越大,与此同时,不认同你的人越多,你的价值就越大。若你是正确的,但与此同时,所有的人都很正确,那你的价值其实可能等于零。
绝大多数人是“表现型人格”,他们在乎的不是好、坏、对、错,他们只在乎自己是否“显得好看”。
“表现型人格”决定了“随大流”的根深蒂固——只有“跟大家在一起”、“与大多数人相同”才觉得安全。
2003年,出版《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
2007年,出版《把时间当作朋友》
2011年,研究比特币。
“读不懂但可以读完,然后反复读,进而读得更懂”。
比特币:认为这件事靠谱的人比例极低,而在这个比例极低的人群中,肯用实际行动去验证它的价值的人比例超级低。
新东方同时铁岭:听大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最终自己作决定。
2011写《此物一出天下反》。
2015年,“在互联网上,免费时代过去了,收费时代来了”。
独立特行且正确
2015年8月中旬,开通微信订阅号;
2015年11月,创建收费社群;
2016年7月,在“得到”上开通收费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若这世界给你正反馈,你能心平气和接受,不因此趾高气扬;相反,若这世界并没有给你正反馈,甚至给你负反馈,你依然能心平气和地接受,不因此灰心丧气——这不是勇气是什么?
“特立独行且正确”终究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当然,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事情都很难做到,否则,价值就变成任何人都可以随随便便实现的东西了。
那些在课堂上挑刺儿的学生,虽然很聪明,但实际上是吃亏的——“证明自己正确”并不是学习的任务和目标,“时时刻刻成长,早晚更聪明、更正确”才是应该的结果。他们把注意力用错地方了,以致没有获得原本应该获得的结果。
17. 你的世界究竟是活的还是死的?
如果一个概念在某个文化里并不存在,那么,那个客观存在在那个文化里主观上并不存在,即,那个文化里的人对那个客观存在没有任何感知。反之,如果一个概念存在,即便它不是一种客观存在,人们还是可以从主观上感知到它。
很多客观上并不存在的事物,由于主观上存在一个概念,就变得好像真实存在一样。
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并不是冷冰冰的客观存在而已。这个世界是有生命的,甚至可能是有灵魂的——你如何待它,它就如何对待你。而且,它竟然可以实现这样一个奇迹:即便你事实上错得离谱,它也总是能够向你证明你是对的。
也许应该是——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
若你是个好人,这世界就对对你好一点;若你是个坏人,这世界就会对你坏一点。
“自证预言”
某人作了一个决定,结果让你的利益受到了损失。
合理的反应:
告诉对方,你的利益受到了怎样的损失。
告诉对方,你也有不小心伤害了他人利益的时候。
这个世界也是有生命、有灵魂的,它能感知到你,你也应该能感知到它。
“善”与“恶”都是习得的。
尼采: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阅读的核心能力是:把理解限定在一个合理、恰当的范围之内。
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与任何人“开撕”。
我只是淡定地相信“一个残缺的世界总是可以至少容纳一个残缺的人”。
你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你的导师生活在那样的世界里,你们根本就不在同一个世界里啊。
学会善待自己的世界。
若你能善待你的世界,你的世界大抵可以给你足够的善待;若你能宽容你的世界,你的世界大抵能够给你足够的宽容;若你是个认真生活的人,你的世界也大抵会认真对待你。
最终,活在未来的人一定比活在当下的人拥有更多的财富。
所谓“投资”,无非是用现在的资源换取未来的资源。
真正的安全感其实来自对未来的清楚思考。
18. 你为什么看不到别人的好?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3本书是:
钱钟书的《围城》
乔治•奥威尔(George Owell)的Animal Farm《动物庄园》
文森特•卢吉罗(Vincent Ruggiero)的Beyond Feelings: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中译本《超越感觉》)
《围城》是我的“中文语文课本”和“修辞启蒙书籍”,读过之后我就彻底迷上了“类比”。
《超越感觉》是我的“逻辑启蒙教程”。
好书这东西,能读原版的话就一定要直接读原版,而不要读译本——被坑了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坑的,更不知道自己会被坑成什么样子。
26岁,我把《超越感觉》这本书读了不下10遍。
答案一定在某本书里。
“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考、独立思考。
《I’m OK——You’re OK:A Practical Guide to Transactional Analysis,Thomas A.Harris》,人大抵要经历以下4个阶段:
I’m not OK,and you’re not OK.
I’m not OK,and you’re OK.
I’m OK,and you’re not OK.
I’m OK,and you’re OK.
I’m OK I’m not OK
you’re OK
you’re not OK
大多数人永远无法进入最后一个状态:
I’m OK,and you’re OK.
根源就是:处于第二种状态和第三种状态的人,着实见不得别人“的”好。
“见不得别人好”,这里的“好”是指整个状态,包括“变得更好”。
“见不得别人的好”,则是指“见不得别人的好处或好的地方”。
别人不好的地方就不好吧,但我们应该有能力看到“别人的好”的地方。
所谓“双重标准”就是这样形成的:
看别人的时候,注意的是“错”与“不好”。
看自己的时候,注意的是“对”、“好”或者“更好”。
我都快42岁了,有一天才反应过来:
其实,我最近才彻底开始觉得“谁都挺好的”。
你在某个或某些方面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普遍承认,才可能真正做到心态平和。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必再主动费心去比较了。
关键就在这里:
无论如何,要把一切可能的注意力都放到自己的成长上去。
这是我们的财富自由之路,事实上是通往任何“自由之路”的根本。
回顾我的经历,有两次突破其实都是在获得一定程度的财富自由之后发生的——可能是因为经济压力的确是人在生活中能体会到的最大压力了吧。
你竟然可以从那些“原本你可能讨厌的人”的身上学到大量的好东西。
我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长上。
我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别人的“错”和“不好”之上。
若我有空闲的注意力,可以去看看那些人哪里做对了,哪里做得很好,以便我吸收经验,获得成长。
我们是“活在未来”的人,所以,即便要比较,也应该比较未来,而不是当下。
当下的任务只有一个:成长。
证明自己根本不重要,成长最重要,因为成长如果成真,证明就自动完成了。
19. 你知道自己有个所有人都有的恶习必须戒掉吗?
最应该彻底戒掉的恶习是:
抱怨
韩国全南大学留学14个月。
抱怨,只是无能和无奈的表现而已。
当遇到麻烦和不顺利的事情时,能解决就解决,解决不了就承受——这才是正确的态度。抱怨有什么用?没有用,因为它只能用来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无能和无奈而已。
能解决就去解决(能力)。
不能解决就去承受(坚韧)。
不和抱怨的人做朋友。
只要我发现谁在抱怨,就说明过去我选错了。
我的朋友都是自然而然地从不抱怨的人。
抱怨是这个世界上最强的负能量。
抱怨它会让一个人变得令人讨厌和厌倦。
它会让一个人失去挣扎的能力和承受的坚韧。
它的害处不仅在于浪费时间和暴露自己的无能,最大的害处在于会让你不由自主地放弃挣扎。
在逆境中,或者在一些特定的关键时刻,“放弃”是致命的。
说话,对每个人来说,其实都是“大脑重塑”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倾向于不由自主地“扮演”我们向别人描绘的那个样子,直至成为那个样子。
珍爱生命,远离抱怨和抱怨之人。
20. 究竟是什么在决定你的命运?
我的好朋友铁岭是CoBuild创投基金的创始合伙人,它对创业这件事有一个精彩的总结:
所谓“创业成功”,无非就是解答题高手做对了选择题。
所谓“成功”, 无非就是解答题高手做对了选择题。
所谓成功,还有一个解释:用正确的方式去做正确的事情。
为什么那么多解答题高手做不对选择题呢?
因为他们没有养成正确、有效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什么?所谓“价值观”,最通俗、最有效的定义无非是:
知道什么好,什么更好,什么最好。
或者,知道什么重要,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聪明显然是习得的,而不是天生的。
当你面临所谓“选择”的时候,之所以会犹豫或者纠结,无非是因为你突然无法确定哪个选项更好,哪个选项更糟罢了。
选择并不困难,甚至可能并不存在。所谓“选择”,只是价值观确定之后的自然结果。
于是,更深入的结论是:
价值观决定命运。
当我们讨论方法论的时候,本质上研究的是“如何甄别好坏和优劣”。
绝大多数人被自己所局限,无法从自己的世界里跳出来,去观察整个世界,或者说,跳出自己的世界,去观察一个更大的世界(哪怕不是整个世界),去观察一个更真实的世界(哪怕尚未完全接近真实)。于是,不可能选对,只能选错。
以偏概全
人们常常把自己的感受当成全世界的感受,把自己的观察当成全世界的观察,把自己的看法当成全世界的看法,一切都从自己出发,全然不知别人和别人所处的世界有可能与自己和自己所处的世界不同——方方面面都可能有很大的不同。
30是一个拓扑学计算出来的数字,而不是随口一说的数字。若统计样本数量低于30,那么基本上不可能得到有意义的统计结果。
最关键的是,“市场上没有能够满足这个需求的产品”不一定是“还没有人想到要做”的结果,更可能是“已经有人想到并做过了,可是那产品最终‘死掉了’”的结果——太可怕了!
其实,市场可能已经验证过这生意行不通,但因为做过的人已经失败了,所以你并不知道这个事实。
希拉里的失败,其实是精英阶层自以为是的失败。
总结一下:
选择决定命运,决定选择的是价值观。因此,真正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在价值观养成的过程中,最应该小心回避的陷阱只有一个: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