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花了自己周六整整一下午的时间读完了(对于有孩子的我来说,有个自己的下午有多稀有)。已经下单买书,留做事后反刍,发现豆瓣评价分数并不高,再一看,书评写的比我强多了,遂决心以后看书不如看网友的总结和书评,省去了大量的时间,对我来说简直是延长寿命啊……
1. 专注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相互切换
发散性思维就是宏观、跳出固定模式
例如:
则句话你面有三个错误
两个发音错误和一个逻辑错误(因为只有两个错误)
2. 睡大觉
大脑需要休息,休息好了才能记忆好。
睡之前复习一些不易记的内容
3. 组块和回顾
组块:宏观概念
回顾:与已有知识体系产生联系
4.战胜拖延
任何事情做好都得专注,速度快可能不稳。
关注结果会产生压力,最终逼自己产生逃避,产生拖延
关注过程会减轻压力,享受内容。
顺着大脑机制,关注内容和过程
5.提升注意力技巧
尝试不同的环境,找到更高效的
借助冥想,关注自己的呼吸
转移注意力到积极的事情上,例如早起后可以看抖音、看书、完成有成就感的事情
制定可行的计划,排优先级、劳逸结合
6.类比记忆,让学习过程更有趣
类比、把自己融入情景中、可视化、故事化
7.坚持和练习比智商更重要
聪明人靠的是长期记忆,记忆的东西更多,处理时间更长。
普通人长期记忆少,落入长期记忆更快,如果能“不断练习”,加深长期记忆,效果可能更好
刻意练习
8.考试和备考就是很好的记忆方法
有压力未必是坏事,将事情转移到积极态度上,不是担心而是兴奋
以下内容摘自豆瓣
slwindboy 2016-12-28
这是一本讲如何学习的书。总体思路是这样,大脑有专注和发散两种状态。
专注状态可以深入,但容易掉入死胡同。发散相反。比较好的方式是在两者之间的切换。
书的最后列举了10个好的习惯,和10个不好的习惯。
好的习惯有:1.回想,2.构建组块,3.考试前要充分休息,4.可以试试从难的题目开始做起,5.用比喻类比的方法去理解概念,6.把解题步骤写下来,7.尝试在不同的环境中去学习,8.对自己进行自测,9.做练习之前先总体看一遍要点。
不好的习惯有:1.临时抱佛脚,2.在书上划重点,以为自己会了,3.对着会的题目一直做练习,4.无法专注,被外界干扰,5.做练习的时候先看答案,6.休息不好,7.被动重复阅读,8.有疑问点却不找老师或同学核对解决,9.瞟一眼,就觉得全会。在练习中使用不同的解题技巧(10好技巧
pansin 2017-01-22
不要轻易画重点线颠覆我的认知,如雷轰顶。(重点太多,反而没有了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