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第二节作业:道理 心理 合理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道理,心理、合理,接到通知后,安排我讲一节课心理,那我讲什么呢?考虑到今天参会的以精神科医生为主,那么我就和大家聊一聊,什么是心理?心理又是什么?努力讲清楚,也努力让各位体验一下心理是什么?最好能在这40分钟内让大家有所收获。今天我作为咱们精神科医生分享一下心理咨询的一些技术在我们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应用体会。
1、道理是什么?道理是正向的说教。我们所有的教育,包括我们在座的各位的学习的各种相关知识,都是道理。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听懂道理。有的人即使听懂道理,但他做不到。“知道却做不到”这种人只能说明他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够高,比如像我这样的人还包括在座的很多人,许多道理我们都知道,但做不到的时候却很多,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心理可以帮你反思,帮你觉察,帮你用另一个角度去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的病人。当然,在你不知道什么是心理之前,请记住这么一句话“道理不是心理,道理和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反的。”
2、那么心理是什么?心理是大脑的机能!这个世界上事物有两种规律。客观规律和固有规律。客观规律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那么什么是固有规律?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固有规律。就如今天你看到我穿的红色毛衫,你觉得,你看到的红色和我看到的红色是同一种红色吗?在场大约有两百多人,估计两百多人看到的红色有两百多种吧!紫红、大红、玫红、桃红、绛红,还有我家退了色的那种“红”,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利波特!而我们每位看到是红色的,是光波在我们大脑中的反映,是纯心理现象,而光波是物质的固有规律,我们看不见,但它确实存在!我们主观上看到五颜六色,其实是不存在的,是大脑的一种反应。对固有规律的观察,形成道理,道理具有逻辑性,客观性。遵循原则是增多减少。对固有规律的体验形成的心理。心理是一种体验,是主观的非逻辑性的。道理和心理是反的,所以它遵循的原则是减多增少。症状是波动的结果很多问题不是解决啦,而是接收了(例子焦虑症、恐惧症)。所有的心理问题来自于逃避,所有心理问题的解决需要直面。直面就是止。大家一定要学会“止”这个技术。听说过咕咚的故事吗?只有止住才能回头。焦虑是与焦虑症状搏斗的结果。抑郁是抑郁症状搏斗的结果。很多问题不是你解决了,而是你接收了。人就是这样的,一旦接受就回到生活中去了。《大学》说:止后后定,定而后静,静而后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想要得,先要止。在座的各位,今天来参会,不管你听了多少,请一定要把“止”这个技术放在心理!如果你现在过得很快乐,请你继续,如果你现在感受不到幸福,请你先止住学会刹车,日子不能再这样过了,症状是强迫性重复的结果!不见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誓不休!亲爱的各位朋友同仁们,摸摸你的头上撞出血了吗?
3、症状是强迫性重复的结果!一切心理问题产生来自于逃避,一切心理问题的解决,需要直面!举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医生,平时不敢一个人去逛商场,唯恐在商场上出丑或者晕倒,自己也知道这个顾虑是多余的,但每每逛商场都会很忐忑,这么多年,很少见她去逛商场,而最近慢慢觉得不能去饭店吃饭了,到了饭店人多的地方,也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慌和担心。越担心越回避,越回避越担心。对固定场所恐惧的患者,一旦确诊以后我们需要做的时,帮助他看到目前他的应对方式,采取系统脱敏疗法。让病人不再回避,而是面对想象或者是构建他的恐惧焦虑指数,届时系统脱眠,放松治疗。给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的故事。我在一篇日记中写过一篇“撞衫”。当我遇上和我着同款同样式衣服的人,我的焦虑产生了以后,有些羞涩,这时意识到这些焦虑来自于我自己的内心,于是走上去和对方就衣服的话题进行攀谈,这种莫名的焦虑刹时灰飞烟灭,舒服多了!当你直面焦虑时,焦虑反而没有或减少了,这就是所谓的“减多增少”的原理吧!直面问题,减少了焦虑,增加了人际关系。症状往往是搏斗的结果。我们总想去战胜它,打败它。焦虑、抑郁、恐惧是我们总想消除它,打败它,因而越焦虑和恐惧!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有心理问题的人长的不是不懂道理,相反,他们从小就被说过了太多的大道理,反而受道理的影响,遇到问题先判断时候是坏,是对是错,遗憾的是,在生命的某个关键时刻,有时候受这些大道理的影响,不经意中困惑着自己却浑然不知。
4、心理 是大脑的机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道理不是心理。我们的教育学家、管理学家,心理学家,他们都懂得好多的道理。但教育学家并不完全懂教育,我们知道很多老师能把别的孩子教育的很好,可不见得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的好,就如管理学家不一定懂得管理,而心理学家不一定懂心理。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而教育、管理、心理不但是一门科学,更多的是一艺术或人文情怀。当今社会,我们缺少的不是科学知识,而缺少的是科学素养。做医生我们要求医生不仅要有高湛的医疗技术,更需要人文情怀!我们每天所面临的是活生生的人,尤其是精神病人,我们需要看到他这个人,然后看到他的病。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会让我们先看到他的病,然后才去关注这个人。
5、大家看一下这幅图。你问“知了”,知了知了你觉得冬天冷不冷啊?知了听到这句话,一定会鄙视着得看着你。疯子,一定是疯子!它一生都没有遇见过冬天,怎么会看到冬天呢?我们每一个人看到的都是自己想看到的东西,心中有什么就会看到什么,我们看到的都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大家见过世界地图吗?澳大利亚的世界地图和我们是不一样的。坐井观天?如何让青蛙跳出来?大家都想一想,怎么才能让这只井底之蛙跳出来?对向井里灌水,对,找架梯子来。但那都是你的办法,青蛙可不一定是那么想的。要想让青蛙跳出来,得首先让它知道自己在井里!我们每天给孩子讲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考上衡中有多爽,清华北大有美好。请问在座的各位,你能告诉我上衡中是什么样么?上清华北大又是什么样的感受吗?与其讲道理,不如带孩子去体验!
6、剩下的时间,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我们生下来都是内方外方,经历不同的发展,往往会表现为以下四种情况:即内方外圆(社会化);内方外方(未社会化);内圆外方(反社会化);内圆外圆(过于社会化)。假如你的孩子也来听课,他会像你这样坐半天吗?即使你心里早就坐不住了一会儿玩手机,一会儿看手表,又想上厕所,而你依然坐在这里,也许出于对老师的尊重,对自已有一定的约束,延迟了各种满足,说明你是一个社会化的一个人,我们所有的培养都是社会化;如我骂了你一句,你骂了我一句儿;我打了你一拳,你扇我一巴掌,你扇我一巴掌,我捅你一刀。这种人是警察服务的对象,是没有社会化的。还有一种是反社会化:见到狼是只羊,见到羊是只狼。谁是狼谁是羊?在亲人面前,爷爷奶奶面前、爸爸妈妈面前像个狼。到了学校后,在外人面前,一声都不敢吭,像只羊,这部分是心理上有毛病的人,也是我们心理服务对象;还有一部分人,在单位对领导好对员工好,回到家里对老婆不好,这部分人也是需要心理服务的对象。内圆外圆是什么呢?网上有一个视频说二个日本鬼子,拿着机关枪压着两千多的青壮年劳力,结果只有八个人幸存下来了。记者在采访幸存者说:他们五个鬼子。你们当时上去七、八个人就把他们掐死了。幸存者说我们知道啊,不用七、八个人就可以了,上去五个人就可以了。但我更知道谁先站出来谁必死,所以谁也不肯站出来,与其先死,还不如和大家一块儿死呢!这就叫不患寡患不均,是现在社会的仇富心态、仇官心态。
7、社会化讲的是一个人的心智年龄。你和别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取决于你的生理年龄,而是你的心理年龄。有一个50多岁老教授带来一个16岁的女孩儿。孩子一不听话就噼里啪啦一顿,问他怎么这么大了还要还打?父亲说,不打不成器。所以看上去这位老教授有50多岁的年龄,心理年龄不足3岁!因为三岁之前是语言期,所有的用意用肢体来表达。三岁之后才学会了说话,我们才学会了骂人。不要看一个人长到多少岁?他可能永远死在了三岁。所以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说了这么多,是想表达什么呢?是想引起你的重视,心理是什么呢?心理是大脑的机能,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不是道理!
8、痛苦来自于不合理。每个人都有过人之处,感动你的不是宏伟,而是细节,影响我们情绪的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我们对一个事情的看法。那天门诊来了一个50多岁的婆婆。一进门就告诉我这日子没法过了,快要气死了,气的头都晕!我说怎么啦?她说她儿媳妇的素质真差真差,真是差。问她怎么了?说看不惯儿媳妇整天买东西,只要听见快递一敲门,她气就不打一出来,埋怨儿媳妇不知道好好过日子,就会败家!洗了衣服皱皱巴巴就晾阳台上了,真是没有素质。我一下愣住了,因为平时我也在网上淘宝买东西、衣服洗完就顺手放阳台上了,而我这么几年也一直这么做的啊,老公晾衣服也是这样啊?!没有人告诉我该不该淘宝,也没有人告诉我如何晾衣服啊!......我们的困惑来自于对事情的不合理看法,纠结于应该或者不应该带来的烦恼。必须、应该、一定,往往提醒我们要觉察下是不是存在不合理思维,即绝对化的思维,非黑即白!痛苦来自于不合理的思维,所谓合理就是接受事情的确定与不确定性,接受就是“止”,止是改变的开始。
我的分享到处结束,做到心理健康,提醒大家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做到顺境下享受、逆境下承受、绝境下接受;一切事情都在变化中,只有变化才是不变的;祝大家身心愉快,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