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朋友向我抱怨,家里的亲戚们不论大事小情,总是来找他谈。甚至在赡养老人的问题,明明老人有好几个子女,还要来找他一个晚辈来说事。为此,他很苦恼。
我听后,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家庭关系混乱所导致的困惑。今天,我试着从家庭心理学的角度谈谈子女是否可以干预父母辈赡养老人的问题。
一、什么是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是由夫妻、亲子、同胞等关系衍生出来的,它包括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和其他家庭等四种类型。【核心家庭:有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联合家庭: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其他家庭:单亲家庭、残缺家庭等。】
心理学大师萨提亚认为,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就构成了家庭关系。家庭成员的互动倾向于一种均衡状态,这种状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弹性。每个家庭成员都在互动中寻求自身需要的满足和其他家庭成员需要的满足,而整个家庭成员的互动受到每个人自尊的影响。假如部分家庭成员的需要受到忽略或歪曲,这些成员就会在情绪和行为上出现一些“症状”,这些症状往往反映的并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家庭系统出现了问题,家庭成员有可能长期滞留在不健康的状态中,误把病态作为常态,而并不知道可能还有其他的选择。治疗师的工作就是要营造合适的机会并给予积极的引导,从而使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学习积极的互动方式,重新建立和谐的平衡状态。
说人话,就是家庭关系不能乱,否则对每个人都是伤害!
其实在心理学界早已有定论:在一个家庭中夫妻是第一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才是第二关系。如果错乱了,就会出现“妈宝男”现象,这是不正常的。一般来说,家庭中婆媳、子女教育等关系容易出现混乱,也是矛盾的易发区。
二、厘清两种弱关系
这里说的弱关系,并不是讲关系不好,而是相对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核心强关系而言的。
1、晚辈之间的平行关系。(外)祖孙(女)只是家庭中的弱关系,既不存在像亲子、同胞关系中的抚养赡养等责任,也不存在亲疏远近的问题,所以在这关系中没有“孙子就是主、外孙就是辅”、“敬孝心还要征得其它人同意”等主次之分,对家族中长辈敬孝心,只是出于个人的情感、认知,没有可以攀比或指责的基础。
2、子女干预父母赡养老人的问题。比如一对老人育有4个子女,而且都健在。关于如何赡养老人,4个子女自会商量,也有约定俗成的规矩。退一万步来说,在这个问题上出现矛盾或者分歧,即使需要打官司,也是父母与子女、同胞兄弟姐妹这两种关系,根本还轮不上(外)祖孙(女)等其它关系进入。所以,在这个问题,(外)祖孙(女)只能敬孝心,但不可越界!更不可把自己当成“主事”!
说到这里,可能我那朋友会很无奈:不行啊,我不主事会被扣以逃避责任、没良心的帽子的!
那我反问一句,如果主事了,就能把关系处理好?!拜托,越界的关系本来就是畸形的,哪来的好结果!
三、界限意识
那如何做到不越界?在《欢乐颂》中,安迪在帮助朋友问题上说的最多的“界限”二字。
朋友间的界限好把握,但亲人间、特别是家庭关系中,界限意识往往很难把握,不仅是矛盾制造的首因,而且亲人中间的“界限模糊”者,往往更容易走向极端:要不什么都管,一旦受挫后,就什么都不管。这其实不仅是界限模糊,更是责任模糊的体现。
这界限的问题,其实一直是家庭心理学研究的课题。心理学家武志红在《关于建立人际关系界限意识的清单》一文中就提到这问题,下面我节选了一段。
“如果你在关系中习惯控制别人,请记住:别拿你认为正确的道理,去过度干涉别人。在任何一个环境里,那个最想管事的人,常常正是各种冲突的根源,因为他已经参与到了每个关系中,所有的问题都与他相关。所以,分辨清楚热心和干涉的区别,非常重要。”
所以关于子女干预父母辈赡养老人的问题,在我看来,这种行为会导致父母辈之间关系的混乱,原本兄弟姐妹这一代之间的问题,演变成后代的问题;原本只是赡养这一个问题,有可能掺杂其它的因素,把问题变复杂了。另外,过分干预也会导致父母辈在赡养问题上的责任分散、责任心弱化的问题。
所以,并不是子女们有能力了,就能干涉甚至绕开父母辈去行使赡养责任的。有能力可以多出力,可以帮忙,但决不可越俎代庖!我相信只要把家庭关系捋顺了,就像做工一样,各司其职、做好本分了,不必要的矛盾就会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