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曾让多少人困扰其中,连连称是。
01
这其实就是在知和行之间没有连贯起来的缘故,先来看这么一个问题,到底是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
举个例子,探险家想要去搜寻一个极富盛名的宝藏,他得先找到藏宝图,也就是他得先知道宝藏的大概方位,不然就算他身手再好,也没有用武之地。这就是知难行易。
再比如,大家都知道开车就是要掌控好方向盘、油门和刹车,但是仅仅是知道没有用,不是知道了就能马上能做到的,得慢慢熟悉,慢慢练习。这就是知易行难。
在知难行易派看来,如果你想学习游泳,你得一开始就下水,因为行动是很简单的,你得先做起来。黑格尔就说过:我们不能学会游泳再下水。
而在知易行难派看来,你要先在岸上学会游泳的技巧,然后再下水,因为知道是很容易的,但是做起来很难,所以你得先弄明白,再行动。
听起来有点绕哈,那么谁对呢?在判断它们谁更有道理之前,有个前提条件得弄清楚,那就是判断知和行谁更容易谁更难这件事到底是为了什么,对我们现实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
02
如果你仔细想想就能想到,知和行都是为了服务于我们本身的获得。我们通过这种得来更新自己,让自己成长。(我在人这一生究竟为什么要努力中提高过更新自己这种得的概念)
知道是学习的过程,而行动是检验学习结果的过程,它们是相辅相成的,知道和行动在为了达到获得的这个过程中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那既然都很重要,为什么一定要辩个孰轻孰重,不可开交呢?
大家的误区就在于认为两者一定有先后顺序,一定得是知道了才能开始做,或者是开始做了才能知道, 而事实的真相是这两者是同时交替进行的。
给自己制定过月度计划的人就会清楚,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与表格上的目标总是渐行渐远的,总有这样或那样的“意外”不在计划之中,导致任务完不成。
而面对的越是全新的,没有任何经验的事情,这种情况越明显。然后你就会觉得是规划出了问题,是还没有准备好就开始行动,是自己思考还不够周全导致的。
于是可能你会感叹:知道怎么做,知道计划怎么制定容易,但是做起来好难啊。
03
计划是什么,计划就是在行动之前就规划好的一个预先的路径图,它严格地指出了在什么时间需要做什么,而在我们面对全新的事物时,在行动之前是不可能有一个完整有效的路径图的。
如果你没跑过步,你要从一开始就计划每周跑2次,分别是在周三和周六的晚上8点,每次要跑满5圈,然后再做十分钟的拉伸运动。看起来很简单对吧,其实对于新手而言这个计划十分的脆弱,很有可能在一个月之内就因为这样那样的状况和情绪执行不下去了。
这看起来是知易行难对吧,但如果是个老手,他可能从来就不制定计划,或者说他的计划可能是,一周要最好能保持三次的跑步次数,白天晚上都行,什么时候有时间想跑了就去跑,次数就算没达到也没关系,下周还是会继续执行下去。
每次不一定要跑多少圈,跑到状态的临界点,感觉到畅快淋漓,又不觉得特别累就好,免得下次不想再来跑,拉伸运动也是身体感到舒畅为主。
这时候新手就会转以一种知难行易的眼光看待老手,觉得如果我知道这样计划的话,执行的难度就会小很多了,我也就能长期地执行下去了。
两者之间好像存在着一种信息不对称,仿佛新手之所以执行不起来是因为没有老手知道的多,所以导致做起来很难的。
就像所有的师父教徒弟时,都会带上一些方法论,自上而下的教导徒弟。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个方法论是哪来的呀,是一开始师父就想清楚然后实践后发现:“噢,事实真的如我所想!”然后记录下来的吗,并不是。
04
这就关系到接下来我想说的知行合一。
什么是知行合一?不是怎么说就怎么做,那是知行一致,表里如一。
而知行合一的真正含义是知就是行,行就是知。为了加固印象可以拆写为以下四点:
1. 行动的过程就是求知的过程
2. 求知的过程也是行动的过程
3. 求知就是行动
4. 行动也是求知
还是拿在地图上行进举例子,假设你第一次来到广州,你在陌生的广州行走的过程就是认识广州的过程,而你认识广州的过程也就是你在广州行走的过程。
这跟你在新闻报纸和道听途说了解的不一样,它才是基于你亲身经历的有效的一手认知和体验。
上面说的新手和老手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也不是认知能力的差别,而是在行的过程中,老手的认知不断地被行迭代所创造的差别,新手缺少的是行,而不是方法论。
王阳明说:“知行原本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知和行是指的同一件事,知道是行动的开始,而行动是知道的完成。
我们都知道,行是有开始,中间,完成的过程的,知也一样,是有层级的,在知的初始阶段,不可能有最终的认知,它得靠行来不断更新认知。
所以知行合一告诉我们:当你知道了最少必要的行动条件后就该马上行动,在行动的过程中更新你的认知,然后用更新的认知来指导下一步的行动,如此交替,便可良性循环,达到目的。至于方法论那都是事后总结的经验,对于起步来说,可有可无。
现在你能跳出文章开头那句话的困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