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写我心,最近在印度迈索尔闲来无事,决定简单的写一些关于阿斯汤伽瑜伽的方方面面。有些人,有些事,过了再去想就再无当时的心境了,此述说只是自己的一些拙见而已,请勿过于相信。真理不在任何地方,只在你心中!
冥想的原则就是「摄心不乱」四个字,八支瑜伽里第六分支Dharana。也就是制心一处,把杂念、妄想制于一处。这一处可以是佛号或者呼吸,亦或者白骨上等等。在此只是从呼吸的角度略为阐述一下。
阿斯汤伽瑜伽的练习其实只是呼吸的练习。呼吸介于随意系统和不随意系统之间,呼吸就像桥梁一样,连接着身和心。《哈他瑜伽之光》也强调:当呼吸安稳,心就安住下来了。当心念安稳,呼吸也会安稳,两者相互影响。佛陀也曾告诉他的公子罗睺罗要做调息的功夫。而在这个世界上通过呼吸法门成道的又是最多的, 呼吸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张三丰在《道言浅近》里曾这样说 “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八个字就是下手功夫。”但是心像喝醉酒的猴子被蝎子蛰了一样,乱蹦乱跳,习惯了向外攀缘,被外在的世界所吸引,一刻也不想停下来。禅宗也把心念比喻成野牛,降服这头牛是非常难的一件事。
由于习性的力量,心其实很难安住在两次呼吸上,如果一个呼吸六秒,两个呼吸十二秒,心住在呼吸上十二秒都是不太容易的,何况持续不间断的像油从一个瓶子倒入另一个瓶子呢?在圣典上有这样的说法:“假如心念持续的在客体上12秒钟,则称之为集中;连续集中12秒的12倍,即2分24秒,此阶段称为凝神;若能再增加12倍的时间,即达28分48秒,可到达禅定;若在继续增加12倍的时间,即专注达5小时45分36秒,则可达三摩地之境。”当然实际的情况并不是按照时间之线来定量的,通过此可以理解八支瑜伽中后面四支的关系。
在上一篇文章曾说过Guruji沿用了商羯罗大师的二分法,因为他非常喜欢这位吠檀多不二论的哲学大师。实际上八支的分法比较常见的是:前五个是外在的,后三个是内在的。通过前面的练习,后面三个是次第的到达,也就是说你不能没有专注的阶段而直接到三摩地之境。
从以上我们可以理解到一个关键点:阿斯汤伽瑜伽的动态冥想是很难发生的!也许你会遇见到很多的大师或是高手,可是又有几人在练习体式时能进入到冥想之中呢?此境“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那到底要做怎样的加行功夫才会来到冥想的状态呢?
未完待续……
献上我很多的爱和祝福!空空于二零一七年印度迈索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