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我的大脑开始好奇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会每年都坚持熬夜看苹果的发布会,从乔布斯到库克,从来如此,为什么我会对这家公司这么忠心?或者说:
为何苹果每次发布新品时,总有那么多狂热粉丝第一时间关注?
闲着无聊,我先在网上做了一点微小的研究,很快发现一个让我非常满意的回答。来自国际知名广告人Simon Sinek在TED的有关“黄金圈法则”的演讲视频,该视频长期排名TED最受欢迎视频前三名,见下,英文不好的同学可以看后面小明为大家做的贴心翻译
How great leaders inspire action
Sinek发现了“黄金圈法则”,这个法则揭示了为什么苹果公司能拥有如此多的狂热粉丝,为什么有的人比其他人更有影响力,以及为什么有的公司比其他公司更能获得商业成功。
一边看发布会,小明一边为大家做一点简单的翻译和注释工作。
1. 为什么总有一些人/公司特别牛逼。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或者一些公司特别牛逼,牛逼到和我们很多固有的认知和假设似乎看起来都有些矛盾,但我们又必须承认他们确实很厉害。比如这些案例:
为什么苹果公司一直能保持创新并吸引果粉的狂热关注?但它本质上只是一个电脑公司起家,而且和竞争对手面临一样的市场环境。
为什么是马丁路德金领导了美国的民权运动,而不是其他人?要知道他并非同时代唯一的因此坐过牢并且很富有演说能力的人。
为什么怀特兄弟可以制造发明出飞机?显然有其他团队比他们更加有各方面的条件,包括资金,人力等。
把这些片段综合起来看,你会发现一些非常因吹丝汀的事实。
2. 与多数人认知相反的黄金圈法则。
Sinek叔叔在经过很多案例研究后,发现了一个了不起的秘密,这一发现据说很深远地改变了他看待世界以及和世界相处的方式。实际上我发现自己也在不经意地运用这一法则,只是第一次看到有人这么系统地梳理和总结。
事实上,存在一个近乎完全一致的模式,使得一些牛逼的个人/公司在这个世界上比其他人表现得更加出色。在这个模式下,这些叼得飞起的人,近乎遵循一样的思维、行动和与他人沟通的路径。
无论是苹果公司,还是马丁路德金还是怀特兄弟,皆是如此。而这个模式,和一般的大多数人的思维、行动和沟通方式,完全相反。Sinek给这个模式取了个名字,叫黄金圈法则,这一法则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个人和公司可以更容易影响他人,见下图。
每个人和组织都100%地知道自己正在做着什么,大部分人知道我们在怎么做着这些事情,但只有极少数人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
这里的“为什么”不是说我要赚钱,我要发财,我要升职,这些都只是结果。这里的为什么是指,你做一件事的起心动念,你的根本信仰。为什么你的公司要存在?为什么你早上要起床?为什么别人要在意你?
对多数人而言,我们思考、行动以及表达沟通的方向是从外往内,也就是是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的路径。很显然,这是一个从最清晰的层面到最模糊的层面的过程。
然而,那些牛逼的人和公司,不管他们处于何种阶段,他们思考、行动和表达沟通的方向和多数人是完全相反的,也即是,他们遵循从内而外的方向:为什么→怎么做→是什么。
举个栗子,就拿正在开发布会的苹果公司来说,如果它和其他公司一样,那么它会这样宣传它的产品:
我们生产牛逼的手机和电脑,采用完美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以确保最佳用户体验,买一台吗?
上面这个思路实际上是绝大多数人的沟通思路,绝大多数的市场营销推广方案,销售方案都是这样做的,大部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思路也是这样的:我们告诉别人我们是干嘛的,我们的产品/服务或者说我们自己与竞争者有什么不一样,然后我们期待对方采取行动,比如购买,投票,录用我们等等。
比如说,我们开了一个律师事务所,我们有最牛逼的律师,他们很有经验,他们教育背景牛逼爆了,请我们吧!我们生产了一款新车,发动机性能爆表,油耗特别低,高档真皮座椅,买一辆吧!
这样的沟通方式特别常见,然而大多数时候,并没什么卵用啊!让我们来看一看苹果公司是怎么做的:
我们一直坚信,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非同凡响,生而不同。我们一直在挑战传统,打破常规。所以我们在产品设计、工业制造和用户体验上耗费了无数的精力,以使得我们的用户获得极致体验。我们所有的产品,包括电脑,手机,手表,都遵循了这一规则。买一台iPhone/Mac/iWatch吗?
卧槽,和上面的思路完全不同是不是?想立即卖肾了是不是?分分钟被圈粉了是不是!?
实际上,两种传递信息的思路,仅仅是把信息传递的顺序颠倒了。事实证明,人们并不会对你所做的事情本身感兴趣,人们真正感兴趣的是,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做这件事体现出来的信仰和价值观才是人们真正愿意买单付费的。
People don't buy what you do, they buy why you do it!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不仅愿意从苹果公司买一台Mac,也愿意买一台iPhone,一台iPad,一台iWatch,但不要忘记,它起家时仅仅是一个电脑公司,和很多竞争对手没有什么差异。苹果的很多竞争对手也可以制造这些产品,事实上它们的确这样干过。
历史上戴尔就制造过MP3,他们同样把产品可以做得质量很好,很漂亮,但是最后却鲜有人问津。放到如今,我们会很难相信自己会从一个卖电脑的公司比如戴尔手里买一个MP3,但其实我们一直在这么干,只不过对象从戴尔换成了苹果。
People don't buy what you do, they buy why you do it!
所以最重要的目标,不是去把你有的东西卖给那些你认为会对这些东西本身感兴趣的人,而是去卖给那些相信你为什么会做这些东西的人。
这一发现并非只是偶然和主观观点,它有非常坚实的生物学基础,注意,是生物学,不是心理学。
3. 黄金圈法则的生理基础。
解剖学截面显示,人体大脑的构造和黄金法则的三个圈层完美契合!最外面的生理学上称之为新脑皮质层对应的是“是什么”这个圈层。这一层大脑是负责我们所有的逻辑理性、分析以及语言功能。再往里的两部分是我们的边缘脑区,负责我们所有的感觉系统,比如信任和忠诚,同时也负责所有的行动,决策,但是它不负责语言。
当我们从外往内沟通传递信息的时候(是什么→怎么做→为什么),人们的确很容易理解你所说的,也容易理性地分析比对,但是很难产生你想要的行动。但是反过来,如果我们从内往外(为什么→怎么做→是什么),一开始你就触及到人脑中负责行动的部分,然后再让其通过理性分析和比对做出行动,就要容易得多。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人们听了很多的数据分析之后,还是不肯做下决定,而且往往会说“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我总感觉哪里不对”。请注意,这里用了“感觉”这个词,这是因为负责做决定的脑部区域不负责语言,因此人们无法用具体的语言来表达,所以只能用“感觉”这个词来形容。
所以,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你为什么要做一件事,你怎么能期望从内往外先去触及他人脑部中负责行动的部分呢?你怎么能让他们为你投票,买你的产品,以及更重要的,对你忠诚,甚至成为你在做的事业的一部分?
再次强调,你的目标不是卖你的产品本身给你的用户,而是兜售你的信仰,你的起心动念,你的价值观,你为什么做这件事。
你的目标不仅仅是招一个需要一份工作谋生的人,而是找到那些相信你在做的事情的动机和价值观的人。前者只会为了钱工作,后者是真正为了理想和信仰和你一起工作,他们会为此抛头颅洒热血,不计得失,甚至牺牲自我。
4. 莱特兄弟和他的团队。
制造飞机在当年就像本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一样炙手可热,很多人都在尝试,这当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Langley.
看起来,Langley具备成功的一切条件:很多的钱,政府给了他五万美金(注意是在当年);在哈佛的职位让他认识当时最牛逼聪明的人;并且纽约时报一直跟踪报道他研制飞机的进展。似乎一切都表明他们应该获得成功,可是为什么后人根本没有听说过他?
再看莱特兄弟团队。他们没钱,甚至要靠他们自行车店铺的收入来支撑日常开支;他们也没有亮瞎眼的团队成员,所有人都没有上过大学;当然,也不会有任何媒体报道他们。
不同的是,莱特兄弟和小伙伴们做这件事是真的被理想和信仰所驱动,他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他们坚信这件事会改变人类的发展进程。但是Langley却是因为想出名和赚钱,他是为了一个结果在做这个事。
同样地,和莱特兄弟一起工作的人也是因为相信莱特兄弟所相信的,有着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但是Langley的团队成员,只是为了工资条在工作。看到差异了吗?
1903年12月17号,莱特兄弟试飞成功,但是没有人知道,事实上人们是几天后才发现这个大新闻的!猜猜Langley怎么着?他立即宣布了放弃计划,而他本可以和莱特兄弟合作一起把项目更好地往前推进,但是他没有。这进一步证明了,二者做同一件事的根本驱动力和信仰不同。
People don't buy what you do, they buy why you do it!
小明乱入:这一段让我想到了,很多人问我,
你们这些小的创业公司为什么能活下来?BAT这些巨头随便投入就可以分分钟在各方面碾压你们?这么大的风险为什么要创业?
我觉得莱特兄弟的故事,虽然和我们相隔了一整个世纪,但是人性从来就没变过,这也是为什么创业公司可能打败巨头的根本原因所在:两者的动机和信仰完全不同。
5. 成为果粉其实是为了自己。
每次iPhone发售总有不少人排队十几个小时甚至更久去最先购买,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苹果公司吗?显然不是!他们是为了他们自己,他们想成为第一批拥有新iPhone使用体验的人。
他们使用iPhone代表了他们所信仰的苹果信仰的追求极致,打破传统的精神和价值观,他们在向世人传递,他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以及希望自己的这种信仰被他人看见。
在1963年的夏天,超过25万人集会在华盛顿听马丁路德金那场有名的演讲。要知道,他们并没收到任何邀请,也并没有任何网站可以查询活动细节,但是怎么做到这么多人准时出现同时做一件事的?
如开篇所说那样,马丁路德金并不是同时代唯一的很厉害的演说家,或是因为民权运动坐过牢的人,事实上他的一些想法甚至很糟糕。但是他有一个牛逼之处在于,他并没有四处奔走去告诉人们需要做什么来改变美国,而是告诉人们他信仰的美国应该是怎么样的,他相信什么,他信仰什么。
这样,和他具有同样的信仰的人,相信他相信那些价值观的人,就会被感召,进一步把这些信仰传递给更多的人,而这更多的人会在传递的过程当中,把这些信仰变成自己的信仰,这个过程导致了25万人同时出现,聆听他的演讲。
在这25万人当中,有多少是为马丁路德金出现的?零!他们出现在集会广场,都是因为他们自己的信仰,因为他们对于美国未来的信仰和马丁路德金的信仰一致,他们才愿意大夏天坐车七八个小时,顶着烈日站在广场听金博士演讲。人们跟随他,不是因为他的演讲本身,而是因为背后传递的信仰价值观,也不是为了马丁,而是为了他们自己。
另外,有趣的是,马丁的著名演讲是“我有一个梦想”,而不是“我有一个计划”,想一下那些政客们(哈哈哈,美国人总喜欢嘲笑政客)。
真正的领导者不是因为法律赋予的权力,而是那些真正能激发鼓舞我们的人。我们跟随他们,并非因为我们别无选择,而是因为我们想要,我们渴望这么去做。我们跟随这些真正的领导者,不是为了他们,而是为了我们自己。
只有那些从“为什么”开始去规划自己的思维、行动和传递信息的人,才能真正地激励其他人,也才能真正找到真正的领导者带领他们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