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晚,朋克造型的马老师,以一首《怒放的生命》宣告正式卸任。
9月11日,汪峰作为《怒放的生命》的原唱,在微博发布了马云在阿里年会上的演唱视频,并配文:
马老师这20年,阿里巴巴这20年,完美的诠释了梦想是如何实现的,我想马老师如同《怒放的生命》这首歌里所唱到的,让每个人都相信,我们能“拥有超越平凡的力量”!他从第一天奋斗开始,就未曾相信过失败,水不退缩,是每个年轻逐梦人的榜样!谢谢马老师,很荣幸在这个重要的时刻唱起这首歌!请
我们为马云鼓掌。同时我们也清楚,不是每个故事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比如《练琴:重回音乐》一书的作者和吉他的故事。作者是美国人,他在书里自述道:
“从我的孩童时代一直到青年时代,我都非常认真严肃地演奏古典吉他;即使不是一个天才,我也立志成为一名职业的音乐家。我雄心勃勃,满怀期待地练习,聆听了许多音乐。这些音乐深深地打动了我,并且我也获得了一些成功。我曾在音乐学院读书,也赢得过比赛。但是有时候光有雄心和期许并不够。在我二十五六岁的时候,我的理想破灭,放弃了成为一位艺术家的梦想。和许多年少时学习艺术的青年人一样,我没有办法调和我对音乐的热爱与一个成年人的生存需求之间的矛盾。”
这是一个满怀梦想,最后被迫放弃梦想的故事。作者在孩童时代向往着这样的艺术生活:
“我向往着我在音乐中听到的那种生活。那是艺术家之道,充满了喜悦、发现以及有益的苦楚。我将周游世界,登台表演,把情感化为音响,又用音响表达情感。我想象着我的观众们对我欢呼雀跃,因为我用音乐消解了他们的恐惧和欲望。这或许是一条艰辛之路,却是有活力、喜乐和意气风发的生活。”
怀着这样的梦想,他考进了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大学毕业后,他只身去维也纳逐梦。在维也纳两年,他感受到了现实与梦想的巨大差距,以他的水平,没法成为一流的职业演奏家。不过,他做了些新的尝试,创作与演奏流行的、爵士的、摇滚的音乐。他写道:
“我们可以继续演奏朱利亚尼和索尔,维系吉他的古典曲目传统。或者我们可以抓住一些时代 的火花,用吉他表现一些其他风格的音乐,这一点吉他尤其适合。我们一致认为吉他在古典音乐圈里陷入了困境,在那里它得不到尊重和接受。但是我们是否有必要留在原地,用一生的事业去与吉他那种甜蜜与浪漫的气质作斗争?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继承塞戈维亚的改革大业?人人都把吉他当成耍酷的标志时,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当个局外人呢?”
他和一位志同道合者“马库斯”便开始以一种糅合了流行、爵士、摇滚、古典等诸多风格的音乐,在一些咖啡馆和夜总会演出,很受欢迎。每周演出三个晚上,有时更多,音乐会计划都排到了后半年。创作的音乐越来越成熟引人,也慢慢聚集了一批粉丝。看似已经走在成功的路上了。
然而,咖啡馆装不下他的梦想,他的梦想是音乐厅,演奏那些彪炳史册的伟大的音乐。而不是在一个局促的环境,面对着一群不懂音乐的人,演奏着自己都不屑于的音乐。他写道:
“我们的训练使我们对流行音乐高度排斥,因为那是肤浅和愚蠢的象征。”
“哪怕是听众喜欢我们的音乐,这场景也显得太小、太有限、太寻常了,没有一点成功的感觉。我很享受我们创造出来并且演奏的音乐。但是这与我的理想是切割开的,这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生活。”
“如果我依然有机会创造伟大的音乐,却去过一种‘不错的’生活,那简直就是不可忍受的背叛。”
“没有任何事阻止我以古典吉他演奏家为生——我可以教课,可以在婚礼或者小咖啡馆里偶尔举办一场音乐会什么的。但这真不是我为之奋斗的生活。”
于是,他离开了维也纳,回到了美国,不再弹吉他。他找了份出版社助理编辑的工作。后来回到大学读研、读博、转到了人文领域,后在一所艺术学院教书。他为自己建立起舒适的生活,步入30岁,35岁。整整十年,吉他一直静静地躺在衣柜里,他过着与音乐无关的平淡生活。
十年后,他又开始了练琴。经过了生活的洗礼,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他对演奏吉他有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认识:
“告别音乐在我的生命中是伤我最深的一件事。这是我生命里头一次重大的损失,这个单纯的、尴尬的失败使我失去了曾经聆听和感受过的一切。”
“我早年的技艺几乎荡然无存。那些年的努力,那些热切的奉献和孤寂,就像是一个失落的信仰,不可能再恢复。但是我已经不再寻求找回以前的能力。”
“从我12岁开始,我就梦想着成为一个艺术家,过着艺术家的生活。但我其实误解了我自己,我误解了我的渴望和野心。我压根儿不知道艺术家究竟意味着什么。”
“并不是我的技术和才能应当受到指责。我只是把艺术家的生活想得太天真,太孩子气了。我投入了太多的渴望,太多的诗意,太多的纯粹的天真。这种图景毁掉了我。”
“前一次,我追求一个错误的理想,一种错误的方式练琴,把自己钟爱的音乐变成了一种折磨。这次,我不再追去那遥远的理想,而是立足于现实。”
有梦想是好的。但是不立足于现实的遥远梦想,会把一个人压得喘不过气,最终毁掉一个人。我们都曾有过那种不可一世的伟大的理想,那些孩提时代的“科学家”、“宇航员”,“主席”、“明星”,现在都在做什么呢?平凡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宿命。
中岛敦在《山月记》里写到:“我不敢下苦功琢磨自己,怕终于知道自己并非珠玉;然而心中又存着一丝希冀,便又不肯甘心与瓦砾为伍。”这大概就是万千个平凡的人的心理缩影吧。
认识到自己的平凡是一件可贵的事。放下那些焦虑、不甘、怀疑、抗争,才能花时间慢慢的塑造、打磨自己。接受了自己的平凡,才能为自己的不平凡而努力。
我们只能做平凡的努力者。当你真的放下了,或许某一天,以前刻意追求却求而不得的东西,会不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