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散文,有位作家是绕不过去的,写作《背影》《荷塘月色》《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和《匆匆》的朱自清先生,立德立言上都颇有建树。有人说,“写景则融情于景,叙事则化意入事”是朱自清散文的动人之处。郁达夫也说,“朱自清的散文,能够贮满一种诗意。”朱自清先生熟悉古典诗词并且十分喜爱,加之爱用叠词,使他的文章呈现一种读来错落有致、迭宕复沓的韵律美。最难得是他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民族英雄气节,实为后世敬佩。
作为散文大家,朱自清对于文章写作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跟大师写文章:写作杂谈》(以下简称《写作杂谈》)收录了他谈写作、谈语文、谈散文和谈读书等的文章。文中他不厌其烦列举并指正了所授学生的文病,以及细数学生作文易犯的毛病。譬如他说,思路表现在文字里是条理,是“文脉”;表现在语言里,是“语脉”。若一味随心所向,则至于说的话别人听不懂,作的文别人看不懂。他还指出青年朋友对于作文,特别是文字技术方面的普遍错误,即“不好不要紧”的态度。
他不仅强调了朗读的重要性,还对散文和文学进行了探讨。《什么是散文》中他当时展望了散文发展可能的新路,认为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基于新经济特区生活的报告文学作品;一是以人生为题精悍的抒情散文,如西塞罗《说老》一类。谈到读书,他说“百读不厌”与沉溺的区别是前者以纯正的趣味为主,后者则是作者企图通过粗劣的笑料吸引读者,迎合低级趣味所致。作为一名文学教授他还总结了“多看、多朗读,多习作”的写作奥秘。《写作杂谈二》里他从自身的写作经历谈起,一开始也犯了些错,好在坚持写下去。而关于写作经验有两点,一是不放松文字,二是不一定创作,可以做新闻的写作。
综上所述,写作离不开多读书或多阅世,非一时能取得成绩。朱自清先生对于文学时弊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的洞见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他以自己能写能教的双重经验将自己的写作方法赠予读者,使写作新手免于走冤枉路,获得一些有用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