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智力发育最重要的标志之一。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孩子更加自信,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0~3岁是宝宝语言发展最快、最为重要的阶段,宝宝在这个时期对语言的掌握之快也常常令家长们非常惊讶。
但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也存在一定比例,这些孩子对语言的理解及表达能力较正常同龄儿童明显落后,不仅影响孩子身心的发展,也往往带给家长们很大的心理负担。
孩子何时开始说话是正常?
首先我们得先了解一下什么叫“语言”。“语言”并不是“说话”这么简单,它其实包括感受性语言和表达性语言两个方面。简单来说,感受性语言就是指能听得到、听得懂,能够接收到声音的信息;而表达性语言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说话”,也就是能够以别人听得懂的声音的形式说出来。
语言是宝宝在接触和学习外部社会时逐步获得的,感受性语言和表达性语言的。
具体发展进程及能获得相应能力的平均年龄如下所示:
一。 出生~1月 :转向声源
3~5月 :对自己名字有反应
6~8月 :遵守口语常规、游戏(如“再见”)
8~10月:理解简单提问(如“妈妈在哪里”)
9~11月:听到“不”会停止
9~10月:理解至少3个不同的词
10~13月:听从简单指令(如“穿上鞋”)
12月:听从2步指令
24月:会问简单问题(如“你在做什么”)
24~30月
二:表达性语言进程
2一3月:咕咕叫
6一8月:咿呀学语
9一10月:非言语目的信息(如伸手表示需求)
10一11月:指点
12一15月:说3个不同自发性的词
18一22月:词汇量至少35~50,说出2个字的短语(如“妈妈抱”)
24一30月:说简单句子(如“我要苹果”)
30一36月:不熟悉的成人可听懂>50%
在父母提问时能够讲述过去的事
36一48月:能够讲述/复述一个熟悉的事
48一54月:不熟悉的成人能完全听懂
72月:完全成熟的语音
如何促进孩子语言发育?
既然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在平时和孩子的交往中,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语言发育呢?
1,做“傻”一点的父母,防止“语言饥饿”
小明2岁半了,但语言很少,开口也只是单个字或词,想要什么用手一指,或者一个眼神,根本不需开口,妈妈就知道他需要什么并且很快满足他。在这种环境成长,小明根本不需要学习和使用语言,于是有了“语言饥饿”。
由此可见,语言环境和语言的刺激非常重要。家长应该多与宝宝交流,鼓励宝宝用语言表达完自己的需求后,再适当延迟一点给予满足。简单来说,就是做“傻”一点的父母,需要宝宝“说”出来了,父母才能明白他/她的意思。
2,多鼓励发音 多点耐心少点指责
每个孩子的语言发育都遵循一定的规律,从开始的咿呀学语到接近成人的语言水平,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1岁前的孩子只能咿咿呀呀或者无意识叫人,家长可以模仿孩子的声音,和其一起玩耍,鼓励多发声。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孩子也肯定会有吐字不清、吞吞吐吐、用错词、或发错音的时候,这时家长更需要多一点耐心,给孩子多一点时间让其表达完,不要因为孩子讲不清楚就催促、打断孩子说话,甚至嘲笑或指责孩子,可以等孩子说完之后再用正确的表达方式重复一遍。有些孩子实在表达不出来,家长可以在旁轻声提示,再让孩子复述。
3,让对话在日常生活的情境中自然发生
利用日常生活来教孩子学语言是最简单易行的好办法,比如穿衣、吃饭、洗澡或玩耍时。孩子初学语言首先得听,听别人说话,然后建立模仿。父母在日常活动中,可以边做边告诉孩子你在做什么,此时尽量用简单的句子,比如“妈妈要给宝宝穿衣服了,来,把小手伸到袖子里”“宝宝搭了3块积木了”。开始宝宝会尝试模仿其中一个音或者一个词语,但有时候又说不全,家长可以用实物或手势提示,或在后面重复正确的发音予以强化。慢慢地宝宝会发一些音了,这时候家长可以帮孩子扩展一些词汇,比如宝宝饿了说:“要”,家长可以拿着苹果和牛奶说“哦,宝宝要苹果吗?还是要牛奶?”
4,借助图书和玩具多读读说说
当孩子稍微大点,就可以开始借助玩具和图书了。家长可以买一些模拟日常生活的玩具,如小汽车、动物玩偶等,可形象生动地帮助孩子学会这些名词,家长还可以用玩具和孩子进行假扮性游戏,在不同的情境中模仿相应的对话,甚至可加入一些儿歌和故事。对于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来说,有声图书和色彩鲜艳的绘本都是不错的选择。但读故事书时,不能照书本逐字念,而要以通俗有趣的方式讲述,让孩子有兴趣听,而且能听得懂。当孩子掌握一定的语言能力后,还可多鼓励孩子自己讲述或复述故事。
根据孩子的语言水平进行个体化训练,就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孩子的语言能力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家长应该根据自家孩子的语言水平进行一对一的、个体化的训练。如对感受性语言障碍者,重点在于训练其对语音的理解、听觉记忆等。对表达性语言障碍者,重点在于训练其模仿讲话、开口表达。具体的做法是将拟订的训练任务分成几个小单元,分段进行,以便孩子容易掌握。当孩子完成了小单元的任务,可以用言语鼓励或用孩子感兴趣的小物品适当给予奖励,增加孩子的信心,并且鼓励其继续完成下面的任务。只要家长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会看到孩子一天天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