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下,寒潮突袭,气温骤降。窗外的天空灰蒙蒙的,看不见一丝白云游动,落光了最后一片叶子的水杉树在冷风中瑟瑟发抖。远山若隐若现,树林中偶尔传来几声寒鸦的鸣叫。我坐在书桌前全神贯注地看一本叫《天行者》的小说。看完之后,我的内心暗流涌动,荡气回肠,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天行者》是中国当代作家刘醒龙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曾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这篇小说讲述的是上世纪90年代,在一座偏远的大山深处有一所小学(它的名字叫界岭小学)。刻画了以余校长、邓有米、孙四海等老一代的民办教师,以张英才、蓝飞等人的新一代民办教师,以及小说中重要的一个人物西河乡教育站万站长。这些民办教师们内心都有一个共同的强烈愿望——转正(转为公办教师)。在这条转正的路上,他们面临着一个又一个的道德难题,经历着一场又一场的艰难险阻,在大是大非、挫折与坎坷中,他们历经考验与磨难,做出了最人性和正确的选择。他们虽身处泥泞,却心比金坚。这部小说深刻的反映了上世纪90年代民办教师这一群体的艰难岁月,是对这群平凡而伟大的乡村教师的一曲英雄赞歌。正如作者在开篇这样写道:献给20世纪后半叶,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间英雄。
在小说中最让我记忆深刻和深受感动的情节是三次转正机会的到来。第一次转正机会是因为张英才写了一篇《大山.小学.国旗》的文章。这篇文章一经发表,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也给界岭小学的民办教师获得了一个转正的名额。在面对转正名额的归属上,身为张英才舅舅的万站长迫切希望自己的外甥转正,因为张英才还很年轻,前途不可限量。但张英才自己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应该给界岭小学其他三位民办教师,他们才有资格获得这个转正名额。在无法抉择时,他们只好采取不记名投票,投票的结果依然是难以分晓。最后,他们经过一致协商认为应该给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的余校长,余校长转念一想,说出了自己心中的不情之请,他觉得这个转正名额应该给盼了一辈子都没有转正的界岭小学民办教师——明老师(明老师是余校长的妻子,因为在刚生完孩子就趟水过河,去县城参加转公考试,因此落下了一身毛病,常年瘫痪在床)。众人都表示同意。可就在明老师盼了一生的转正机会,准备填表时,她沉浸在幸福与喜悦中静静地呼出了最后一口气。当转正名额再次扑空,他们一致认为转正名额应该落在余校长的头上,在余校长颤颤巍巍的填表时,表上出现的却是张英才的名字。
第二次转正机会是上面分派给各小学的名额,而界岭小学也分到了其中一个。但是此时的余校长去了省城培优学习。 在临走前,余校长把学校的公章给了校长助理——蓝飞。在其他两位民办教师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刚到界岭小学教书不久的年轻一代民办教师蓝飞,却在申请表上填上的是自己的名字。其他两位民办教师听到消息后,气愤不已,怒火中烧。连他的母亲也骂他大义不道,忘恩负义。余校长回来后,不仅没有责怪蓝飞,而且还劝慰他的母亲和其他两位民办教师。跟他们解释道:他早已知情,并且同意蓝飞这样做。最后,蓝飞悄悄地离开了界岭小学,去了县团委上班。
第三次转正机会的到来,是上面关注到了民办教师这一群体,于是颁布了一条政策:只要民办教师用钱买了之前的工龄,就可以转为公办教师。当张英才满怀愧疚重回界岭小学带给他们这个好消息时。他们先是激动不已,在平静之后,又是愁容满面。因为他们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来转正。只有邓有米自工作以来,年年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才勉强凑齐费用获得了转正。当他看到余校长孙四海没有转正后,他想到了挪用别人捐助重建界领小学校舍的公款。来帮助他们转为公办教师。最后,事情败露了,界岭小学刚建起来的新校舍倒了,邓有米也跑了。小说的结尾写的是张英才重回界领小学教书,余校长转为了公办教师,孙四海当上了村长。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小说《天行健》以细腻的手法,朴实的语言,细致的刻画。为我们展现了被人们所不太关注的民间英雄形象的故事。小说中的人物个个皆是形象鲜明,立体鲜活。有任劳任怨,朴实无华的余校长为代表的老一代民办教师形象,有作威作福、称霸一方的以余实代表的的基层政治领导形象,也有敢想敢做,满腔热诚的张英才为代表的新一代民办教师形象。小说中还有一个个特点不一,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形象。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尤为传神,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暗含着人物命运的走向。
在走进小说之后,我不禁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在山村小学实习的经历。我所实习的山村学校,那是一所偏远的小学,四面环山,交通闭塞,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水泥路延伸到很远很远的尽头,每天只有一趟进出的农村班车出去。尽管条件艰苦,设施简陋,但当我看到学生们那一双双闪闪发光光的眼睛,以及山村孩子的那份淳朴与善良。相比之下,觉得一切困难都有勇气克服和坚持。在课堂上,我经常勉励学生:努力读书,将来走出大山,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和当初我的老师教育我们一样。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让人怀念。
当我把《天行者》这本小说的最后一个字读完,合上书的时候,我再次望向了窗外,暮色降临,四面昏沉。远处人家早已点亮了照明的夜灯。从烟囱里冒出的炊烟正一缕一缕向四周飘散。我打开窗户,西风就迎面吹来,不禁打了个寒噤,身上顿时感到寒意阵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