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到底是不是病,对我们的影响大吗?
官方数据给出的是有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因此我一直以为拖延症就像是强迫症、密集恐惧症这类的症状,是一种并不占少数人拥有的常见现象,嗯~或许并不算症状。
然而当我逐渐发现自己定下的计划总是不能实现或是按时按量达到,并且意识到这种拖延或许已经影响到了个人发展时,我逐渐发现:拖延症,其实是个病啊。
例如我上班是9点,从家里到公司如果在路况顺畅时20分钟,堵的话40分钟,那么再预留15分钟的穿衣和洗漱时间,闹钟设置到8点整基本刚好,还有5分钟的缓冲时间,基本上可以保证万无一失。但结果是每次闹钟一响,我都会第一时间将那5分钟缓冲时间牺牲掉,拖延在被子里,大部分时候,那5分钟我并没有再次睡着,而后我会再次在闹钟响起时牺牲掉10分钟,理由是:大部分时候不会堵得太糟糕。更严重的时候,会在8点35起床,草草收拾几下赶着时间出门......
结果自然是经常迟到。
我知道偶尔迟到并不会真的对职业生涯造成什么严重影响,但拖延症可不仅表现在起床上......,比如晚睡,明明到了该睡觉的时间却还想再看一集剧,反正漫漫长夜的主权完全属于自己,甚至再看部电影;比如屋子乱了迟迟不肯收拾;比如指定的家庭健身时间根本就没落实;比如计划的学习项目干脆放弃了;比如再晚两年买车也没关系;等到房价跌了再买才划算......
落到工作上,我发现我经常将许多工作事项拖到最迫不得已的那个时候,然后才开始构思解决,这种习惯倒是逼迫出了一种临时抱佛脚的好本事,和一种临危不乱的坦荡心态,很多时候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相当强。但随着从2013年各行各业的老板们都明确意识到市场环境开始走向恶劣后,公司对我的工作呈现很多时候反应为一句话:欠缺深度思考......
当然,我都是临时报的佛脚,哪来的深度思考。
在工作开始走下坡路之后,我才明白,2009年到11年,中国经济处于上升期,锅里有饭,所以就看哪个企业手快,快就赚得多,那时候将就的是效率,而我虽然拖延,但总能在最后时间将东西呈现出来,就并不影响效率;当企业们只顾着快速捞金,很容易疏忽掉许多旁的细节,则很多时候都需要我这样临危不乱并且善于临时抱佛脚的人出来不漏,因此在这个阶段,事业还得到了不错的发展。
可市场寒冬一旦来临,占据市场需要更加完善的产品和细致、深入、有创造力的市场策略了,企业主们也会慎重的将资金投入到能够切开市场的刀刃上。这种时候,我的那种因“拖延症”而磨砺出的“特技”就逐渐缺失了用武之地了。
这时,拖延症已经对我造成了可见的人生负面影响了,而且细思极恐,不断地拖延放弃造成了一次次的自我否定,而这些自我否定在一次次的剥削我的自信心,到最后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或许就将一事无成的步入中年阶段。
正视拖延症,找到原因,或许已经解决了问题的一大半
于是,我终于开始正视“拖延症”,其实最开始我并不清晰这个名词,只是对我总将事情拖到最后关头来做的这个恶习感到好奇,对自己的心态进行查阅求证,而后,才逐渐对号到了“拖延症”这个名词身上。
追溯到我第一次拖延症萌发的时候——小学四年级的寒假,寒假作业有一本寒假生活、10份数学试卷、20篇小字、10篇作文、每周一篇周记,假期也就十多天,寒假逢春节,走亲戚、放鞭炮、收红包,总之那时候的春节是很快活且忙碌的,父母也似乎忘了监管寒假作业情况,问了两次,我都说做了一些——其实就写了2篇作文,直到开学前的倒数第二天,我内心已经慌张的抓耳挠腮了,我哥背着书包来我家玩两天。
小孩和大人寒暄过后,我哥悄悄告诉我:“我的寒假作业还没动,我妈以为我做完了,我跟我妈说到你这边来玩,我晚上要悄悄写作业。”当我听到后眼睛一亮:“我也是!”
“哈哈哈哈,我们通宵!”
就这样,两个不到10岁的男孩相继在凌晨3点50和4点20把一个寒假的作业都赶完了。我现在还记得,前半夜我们速度都还比较慢,后半夜渐渐变成了一个人工智能,只听见铅笔在纸上唰唰唰的划过,几乎没有停顿和思考时间。而后我们睡了一整天,还带着美滋滋的窃喜和战胜怪兽般的优越感。
到了暑假,我和哥哥很有默契的将暑假作业留到了最后一晚,暑假比寒假长很多,所以作业也更多,但与寒假时的慌张不同,我们相互之间看见的是彼此眼中坚定的信念与不可战胜的力量......
两次长假的经验让年幼的我产生了一个肯定:寒暑假作业我能在一夜之间攻破。然而当时太年幼,我并不知道我心中还暗暗产生了另一个肯定:许多看起来艰巨的任务,其实以自己的能力都是可以在一时之间聚力攻破的!
没错,我的拖延症之中还带有对自我的过高估计!然而每个人形成拖延症的起因不同,也会造成拖延症的症状带有不同特色——例如我的自我过高估计,我还见过一只一种“即使不作为也无所谓”的比我更加严重的拖延症状。
拖延症患者中(占较大比例)造成这种起因的“罪魁祸首”似乎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作业,其中的因“寒暑假”作业的还要更多一点。
孩童的天性是玩乐和好奇心,而那时的作业分配目的是基于“不断强化练习”的目的,简单点说:无论你会与不会的题,都需要反复的练习。然而这与天性相悖,儿时的我们对已经会了的习题已经失去了兴趣和好奇心,而被迫要求的“反复练习”在心中就转换成了一种“责任”,这其实是很不好的,因为除去“拖延症”我们很可能还会连带的产生一种对“责任”的恐惧和厌恶心态,或者还可能产生一种屈身与强责的懦夫心里(还好在我的经验里是战胜了“作业”,至少避免了产生“懦夫心里”)。
而那位“即使不作为也不要紧”的拖延症状者,则是因为在寒暑假作业里交了白卷(几乎空白)的经验。
回顾幼年,如果我们的寒暑假作业如果安排的合理一些(寒假不过十多天,然而平均下来,每天的作业比平时都多。平时的作业已经很多了)或者,老师在收到作业的时候,能够认真的检查一下(我直到初二才知道,寒暑假作业不检查是潜规则)。这两件事做了一件,我的拖延症或许都不会形成。
那么拖延症应该怎样终结呢?其实在认识到形成原因之后,问题几乎就解决一大半了,因为我们便能意识到形成症状的原因是来自于“不正确或不成熟的解决办法”,也顺理成章的明白了“认为自己有聚力一时攻破重大任务”的能力,或者“即使不作为也无所谓”的心态都是荒谬的。
好吧,迎接更好的自己
当能意识到这一步的时候,你应该就会明白,拖延症其实是会对我们的人生造成重大影响的时候,剩下的就是改掉一些我们“懒惰”的习惯了,少了“拖延症”这个累赘,其实这些问题就变得轻了许多,意志力坚韧的可以尝试一起攻破,一般人也可以试着逐个攻破,比如:从准点睡觉和起床开始.....
然后,我们从这些小习惯的改善逐渐养成我们的自律能力,并且一次次的捡起我们的自我肯定,逐渐变成Better Man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