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这是我在好未来教育集团学而思培优苏州分校(好长的名字)实习分享会上的发言,写下来算是给自己一份纪念吧。其中见解浅陋、玩笑冒犯之处,还请诸君多多包涵。
各位老师,各位伙伴,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这半个月里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我的分享分为以下四个部分:我所理解的教育,苏州学而思的七张面孔,一个教师的自我修养,难说再见。
(一)我所理解的教育
这一节的标题叫“我所理解的教育”,有点大,其实主要是想谈谈教育的目的。
一直比较关注互联网和教育方面的新闻,最开始注意到学而思是因为他的名字。我非常喜欢学而思这个名字,然后,他就改名了。
不过学而思最打动我的其实是他提出的那句口号,“给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好的教育,确实是可以让人受益一生的,这一点我深有体会。那么到底什么是“受益一生的教育”?有位教育学家说过,当一个人把学校学到的内容都忘记之后,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我很尊敬的一位老师曾经提到过这句话,但这句话有点耍赖,因为他还是没说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本科是在同济大学读的,四年里,我反反复复看到六个字,叫“知识、能力、人格”,我们第一次精彩展示时,周老师也提到过。我觉得,合格的教育应该赋予学生基本的知识框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健全的人格。但我不喜欢拾人牙慧,所以今天我换一个说法,叫做:生存技能、科学思维和人文情怀。
生存技能的含义很简单。带十块钱去菜市场买菜,花了六块钱,应该找回四块,这个是最简单的生存技能。高级一点的,比如开挖掘机,或者画图纸造大厦。学会一种技能,能够胜任某种工作,因而养家糊口,这是教育最基础的目的和功能。
科学思维,我认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该可以本能地使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思考生活中的问题。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没有科学思考的能力和习惯;还有一些人,我认为是有思考的能力的,但却没有思考的习惯。也许这是一种有效率的生活方式,但我觉得并不好。举一个例子,某次地震之后,一栋中国人设计建造的房屋倒塌了,而一栋外国人设计建造的房屋没有倒塌,于是网友们就得出了中国人设计施工不负责任的结论。根据我多年了解,这个结论很可能是正确的,但我依然觉得这中间少了一点程序正义。任何一个上过高中的人都知道,在探究某一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时,应该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如果出考题,应该所有人都会做。但是处在实际问题中,比如刚提到的地震,不知道两栋房屋各自位置地震烈度、房屋具体情况的时候,下结论还是有些草率吧。在专业如此细分的时代,已经没有人可以精通所有领域,但掌握了基本的科学思维方法,还是能对绝大多数问题做一个大致的判断,有些思想应该内化为我们思维的一部分。
最后一点是人文情怀,情怀这个东西很难定义,我自己的理解就是理想主义,或者说是,对这个世界的善意。但是情怀不能脱离前两者而存在。伟大的人或者企业一定是有情怀的,但反过来,有情怀的人或者企业未必就伟大。谷歌是一家伟大的企业,同样也很有情怀,他们利用技术为保存和分享全人类的知识做出了很大贡献。好未来是一家很优秀的企业,目前还谈不上伟大,同样也很有情怀,“给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妈呀,太有情怀了。刚才说有情怀未必伟大,我们教育界的前辈罗永浩同志就很有情怀,但做手机还是出了点小尴尬,所以情怀还是要以实力为基础。
(二)苏州学而思的七张面孔
在苏州的十几天里,我遇到了许多人,经历了一些事,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吧。
第一张面孔,大家猜一下是谁?对,是周老师,说明我画的还是蛮像的。周老师是苏州分校的校长,理论上讲,应该具备非常棒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周老师的管理水平是不是很高呢,说实话,我没看出来。我的意思是说,这些天里我们主要在听课、备课、练课,对学校日常运营方面的事情接触不是很多,所以对周老师的了解也仅仅来源于他对新老师精彩展示的点评。我们进行了两次精彩展示,也旁听了一次新员工的精彩展示,应该说周老师体现出了很高的专业水平。凡是我能想到的,周老师都能想到;我想不到的周老师也能想到很多,而且都非常中肯。前一阵人民大学的招生办主任被抓了,可见人大在招生方面存在不少猫腻,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周老师是自己考上的。
第二张面孔是大壮老师,一看这么性感的胡须就知道。听过大壮老师一节课,嗓音浑厚有力,充满男人的力量。但我并不想讲上课的事情。大壮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之前的软件应用知识分享会,他介绍了很多可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和技巧,这个很重要,不过我以为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即有意识地使用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营造美好生活。这也是技术发明的初衷所在。大壮老师给我的第二点启发是他“Just do it”的生活态度,我平时喜欢想太多,很需要这种态度。网上很多人,程序员什么的,把“Just do it”改成“Just do IT”,倒正好应了刚提到的第一点呢,用IT技术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大壮老师,“Just do IT”和“Just do it”。
第三张面孔的原型是解寒亮老师,我本来准备了一大段话来夸他,结果他今天没来,正好时间有点紧,也就不说了。就说一点吧,我是解老师招过来的,应该说他的眼光还是不错的。这张面孔也不仅仅代表解老师,更代表选聘部的各位同仁,这些天里,我们感受到了你们的真诚和热情,我想这也是学而思文化的一个缩影和体现吧
第四张面孔的原型是我的指导老师兼学妹小义老师,同时也代表我旁听或者没旁听过课的诸位老师。我旁听过八位老师的课程,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有的激情澎湃,有的娓娓道来,有的细致入微,有的幽默开怀,但共同的是,每一位老师都很认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将课程变得充实而有趣。
第五张面孔是一位学生。现在的学生与当年的我们相比,既有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共性,也有00后一代自己独特的一面。他们有时候聪明可爱,就像当年的我,有时候调皮捣蛋,就像当年的我的同桌。了解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是上好一门课的基础,这方面,我还需要很大的努力。
第六张面孔是一位家长。我第一次去听课的时候,他就坐在我的旁边,然后找我搭讪:“第一排中间那个是我儿子,你孩子坐哪儿?”我说我才二十四哎。“那你结婚蛮早的。”就是这位家长,每节课笔记都记得十分认真,而且他每次都会提前做好练习题,但他不能判断对错,所以要我帮他检查和讲解。从这位家长身上我看到了两点:第一是家长对孩子殷切的期望;第二,就像很多人不会做饭,不想做饭或者没时间做饭因此要有餐馆一样,很多家长没时间或者没能力辅导自己的孩子,因此学而思这样的企业才有了他存在和发展的价值。
第七张面孔是与我一同实习的几位小伙伴,各位小伙伴都非常棒,这些天的相处也十分愉快,每天吃喝玩乐,差点说成吃喝嫖赌,非常开心。我就说一句吧,非常感谢你们,因为你们的存在,我二十多年来第一次觉得自己斗地主的水平还可以。
(三)一个教师的自我修养
这些天里我频频听到两个词,一个叫“内功”,一个叫“外功”,但是一直没有人跟我们讲什么是内功,什么是外功,我想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但我还想在内功和外功之外,再加一个词,叫做“热爱”。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大的天赋,当你真诚地热爱一件事情的时候,相比于许多做着相同事情的人而言,你已经领先了一大截。前几天和周老师交流的时候,他也说选择一份工作,80%的因素应该是你是否热爱这份工作本身。他说判断是否热爱一件事情的标准是,假如不给你钱你是否还愿意做这件事情。假如不给我钱,让我画图纸,我肯定不干;假如不给钱让我讲课,我想我依然会很开心。其实一直以来,我都是从另一个方向或者说维度来考虑这个问题的,就是当你成为这个行业的顶尖人士之后,你是否会感到由衷的快乐,是否觉得此生足矣。许多年以前,我和一位学霸同学站在外滩,看着黄浦江对岸高大的建筑,他说如果其中有一座是我主持设计的,我就觉得这辈子值了。但我自己代入了一下,哪怕陆家嘴所有建筑都出自我之手,我依然觉得我的人生欠缺很多东西,我会觉得不甘心。这种不甘心不是那种考了九十九分,因为不是一百分而产生的不开心,是哪怕考了一百分也无法驱散的不甘心,是一种生命不能圆满的欠缺感。80年代的时候,诗歌很火,后来博客很火,后来微博、知乎,如今则有了一个涵盖更广的概念,叫“自媒体”,包括博客微博,也包括现在很火的网络视频脱口秀。这些人都赢得了一大批粉丝,向大众分享着自己的见闻和思想,甭管他们的思想是深刻还是浅薄,我都觉得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类似的事情,才会让我觉得不给钱也很开心,做成了人生没有遗憾。而教育,与这些事情有很多内在的一致性,这是我想做教育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刚才有点唱高调了,我们回归一下,还说“热爱”。有个词语叫“好为人师”,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想当老师的心态。为了显示我很有文化底蕴,我决定引用一下孟子的名言,孟子讲人生有三乐,这第三乐便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了显示我很新潮,再提一下互联网。百度百科有句口号我非常喜欢,叫做“让人类平等地认知世界”。我们许多人都喜欢在网上展示自己的生活,长得好看的发发自拍,长得难看的发发段子,都发不了的也可能写一句“南门的肉夹馍真好吃啊真好吃”,这是炫耀,也是分享。正是这种炫耀和分享的精神支撑和促进了社交网站乃至整个互联网的繁荣。我觉得这个精神和教育是相通的,这恐怕也是当前互联网和教育结合的概念如此火爆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在原因。
下面说内功,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对课程涉及的知识体系有全面的了解,理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和相互关系,中小学课程中许多内容其实做了不小的简化,教师应该对相关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其次是授课逻辑,要讲究授课内容内在的逻辑,有句诗叫“润物细无声”,但我更希望讲课的时候学生能够自己发现其中的逻辑。最后是习题的设计,我非常赞同我高中物理老师的思想,即在保证一定习题量的情况下,不搞题海战术多思考,这就要求老师对知识点有全局把控能力,以更少的习题量达到最佳的效果。
外功,我觉得外功的终极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这种参与感不仅仅是请学生回答问题这种表观层面的参与,更重要的是参与思考,能猜到老师下一步要讲什么内容,这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要做到这些,需要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幽默当然是一种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要给学生一种很酷很有范儿的感觉,任何一种风格做到极致都可能起到这样的效果。还有就是控场能力,教师的课堂的主持人,要能够应对课堂的各种状况。
当然了,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外功,叫做长相,比如我前几天在知乎看到这个:
(四)难说再见
从大学时第一次知道学而思,到现在来学而思体验生活,对他的了解也由浅而深,但这种了解还是不够。
大二时接触网易公开课,我体验到了互联网给教育行业带来的巨大变革空间。我坚信未来教育的形态会因为互联网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也很高兴看到好未来对此作出的布局和努力,希望自己能在此过程中得到成长。
之前感谢的话也说了很多,但这里还是要重复一下,感谢这次机会,感谢各位的帮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