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起先是我们造就习惯,后来是习惯造就我们”。
养成一些好习惯,有时候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物质上的收获,更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毅力,获得精神上的成就感。
去年就试图通过打卡来养成习惯,当时用了一个什么APP记不清了,类似于清单、todolist之类的,用了几天觉得不方便就卸载了。
一个多月以前偶然间看见别人说了一句话,“最近在用种子习惯打卡。”
顺手去下载了种子习惯APP,想着试试看,不行再换。种子习惯的界面比较简单,有一些别人已经建立好了的习惯可以选择,也可以自己创建习惯。
第一天选择了每天看书和学英语,后来又加了几个,每天运动、TED、气场大法、提高工作效率、今日事今日毕,等等。
上面还有几个比较私人的习惯没有放上来,上图显示的是其中几个习惯,界面上会显示每个习惯坚持了多少天,今天如果打卡了就会打上钩,如果还没有打卡就没有绿色钩钩,还可以设置提醒,我没有设,一般不会忘记,不过还是有一次还是两次给忘记打卡了。
种子习惯顾名思义,就是有个小种子,你每一次打卡都是给它浇水给养分,如果连续7天没有打卡,好像小树苗就会死掉了,这个没太大用处,但是很好玩。
每一个习惯打卡后可以选择记录一下,可以写文字、发图片,然后就会留下这样的一个界面,我一般是比较有里程碑意义的运动会记录,还有哪天开始看哪本书,哪天看完会记录一下,到时候还可以统计自己一年看了几本书,具体是什么书,以及了解一下自己跑步的进步是怎样一个趋势。
如果看书时候遇到特别喜欢的文字,还可以摘录,或者拍照,就像做笔记一样。
打卡后别人可以看见你发的记录,当然你也可以设置成不给别人看。
如果设置的是给人看的,有时候会有人来点赞或者评论。比如说,我跑步后或者看书后记录了,会有陌生人来给我加油或者点赞。
还可以看统计结果,你看,整个八月我一次也没忘记,打卡满满的,很有成就感哦,种子都长成大树了。
如果你选择的是别人建成的习惯,或者你建成的习惯有其他人加入,就会有这么一个排行,和你同一个习惯的小组里,坚持时间最长的排最前面,我希望我的几个好习惯也能够坚持几百天,说不定有奖杯的,哈哈。
其实我最初加入的习惯里面,也有的用了几天就删了,因为发现即使列入习惯清单还是没有能很好坚持。
分析了一下原因,没坚持下来的习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太宽泛,没有实际的指标,而且是自己本身不是很感兴趣甚至很排斥的事情。
比如说,“提高工作效率”、“战胜拖延症”和“今日事今日毕”,太宽泛了,到底哪些事情完成了属于今日事今日毕了,哪些没有完成又算没有今日事今日毕呢?我前后加这三个习惯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发现都没有作用。
后来我就改变了策略,直接写了具体的事件,比如最近要完成一篇综述,就加了一个“每天写两小时综述”,这样一来习惯明确了,至少每天两小时,会更加容易督促自己,今天还没有写综述,得抽时间写一会儿。
比如说“运营微信公众号”,因为每天要上班,还要学一个小时英语,再看一个TED演讲,还要运动,还有基本的家务,还要允许自己有时间娱乐,刷微信微博,聊聊天说说话打打电话等等,所以每天的时间其实安排得很满,写文章相对来说需要的时间也会比较长一些,就觉得需要列入习惯清单,今天晚上本来也感觉没时间写了,但是脑子里一直想写一篇关于扇贝英语学习或者跑步或者时间管理相关的文章,就在睡前抽了半个多小时来写了。
说到娱乐,既然是需要列入种子习惯清单的,大多数都是自己并不能很自然地去完成的,像刷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以及逛淘宝之类的东西,根本不需要去列清单,对吧,反而可能需要加入“每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小时”的小组中去。
也不全是自己不喜欢的习惯才需要去列入,像看书,对我来说是吸引力很大的事情,但是有时候也有惰性,宁愿玩手机也不看书,其实很大时候一旦拿起书本反而会欲罢不能,停不下来。现在每天看书,阅读量大涨,也更好地形成了碎片化阅读的习惯,早晨吃好早饭上班之前还有十几分钟,可以看看书,顺便完成了今天的阅读习惯打卡,等车的时候如果有半小时,也可以看书,比玩手机好,因为如果其他时间没有办法安排看书了,那这样也可以完成签到了。我很多次都是坐车的时候背单词、看新闻、看书,以前发发呆或者玩玩手机就过去的时间,现在可以完成很多更有意义的事情。早晨醒来还没有起床的时间,也可以拿起手机用扇贝新闻看一篇英文的新闻,或者看一个TED演讲,TED演讲很多有趣的东西,所以我经常在起床前看,会从睡眼惺忪中清醒过来,十几分钟二十分钟的时间刚刚好,有时候短的TED才几分钟。
每天晚上睡前都习惯检查一下种子习惯里面还有没有哪个习惯没打卡的,赶紧去完成然后打卡,当然,你要是直接打卡,不先去完成任务,谁也发现不了你作弊,但是我想应该会比较没成就感,用这个软件的意义就没了吧。
总之,可以试试看,我也在不断学习和调整中,新的好习惯也一直在增加,好的都要继续保持,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