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刻骨铭心的痛。1894年9月17日,当时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九,清政府花费数百万两白银打造的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经过一番激烈交战后,损失惨重,退守威海卫基地。该次海战以中国失败而告终,直接后果就是中国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致使日本在军国主义的路上越走越远,而大清则把绞索套上了自己的脖子。
再次回望历史,心中依然难以平静。“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尝曰:“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在旗舰帅旗被烧落下,群龙无首,各自为战之际,断然升起帅旗,振奋士气,吸引火力。在“致远”号多处受伤,船身倾斜,全舰燃起大火时,邓世昌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欣然赴死……
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23岁的光绪帝抚在龙案上痛哭,他只有以眼泪回报他的“巴图鲁”,因为伯母加姨母的太后在“帘”后盯着他呢。光绪哭完,醮着眼泪写出这样一句话——“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在困难面前从不低头,在危险关头能挺身而出,守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战则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这种人,我们称之为有勇。无论你有多么高深的理论、出色的战略、高明的战术,战场上到最后拼的都是勇气,那种不成功便成仁的勇气。一个“勇”,便已经诠释了军魂的核心。但是,邓世昌最大的勇气并不是撞沉吉野,而是在全军一片混乱、大家都在等待观望之时,能够勇敢地挺身而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振奋军威,承担起原本不属于他的责任。
无数个邓世昌,撑起了五千年中国的脊梁。现在中国是比以前富了,也比以前强了,可是我们安逸的太久了,久到我们的血已不再那么炙热,我们需要重温那“赳赳赴国难”的慷慨,重燃那“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豪情,“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惧死”,勿忘国耻,砥砺奋进,中华民族之复兴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