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爱妃
当我此刻坐在窗前写下这篇文章时,我的孩子正安静地躺在他的床上,享受午后的静谧与安宁;而我看着熟睡中的小脸蛋开始陷入沉思。
我参加了两次高考,但我从不后悔;而今我仍然非常感谢我的父亲母亲。在当时的家庭条件与精神状态下,他/她俩默默地支持着我。
我在家排行老二,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下,我是超生的。因为我的出生,我们家里稍微值钱的家当都被拽走充当“社会抚养费”了。那些家当里有我母亲的陪嫁木质衣柜。
后来父亲创业失败,举家欠债的情况下,我的哥哥没有参加高考。母亲一直劝说哥哥,一定要参加高考。然而,自小懂事体贴入微的哥哥怎么不明白家里当时的条件。在所有同学激烈而紧张的备战高考之时,哥哥闷声不响地躺在家里睡大觉。我想当时的哥哥其实应该很想参加高考,但是他也找不到更好的方法去面对当时的家庭状况。
而这一年,我正好初三。
后来,哥哥在母亲地劝说下,去了电脑职业技术学校。那时候的我电脑职校非常受欢迎。想来哥哥也是希望再有机会学习的。
哥哥没能参加高考,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可能不太理解,但是影响却是真实而存在的。紧接着,我便到了读高中的年纪。初中尽管成绩优异,但是仍然没能考入自己理想的重点高中。这算是自己求学路上一直以来的遗憾吧。
第一年高考,我如今仍记忆犹新。我的母亲在临近高考的前一个月,每天中午安顿好家里的午餐,干好农活,就骑着自行车,给我将热腾腾的饭菜送到我的学校。(学校离我家将近三公里)
我喜欢文史类的书或者知识,然而当时我的地理成绩简直不忍直视,甚至我根本没办法理解地理中比较偏理科性质分析的题目。于是高二文理分科的时候,我选择了理科。谁知,这样的选择却也给自己带来了无法调和的矛盾。
我选择了理科,用堂哥(堂哥是公立高中的数学老师)当时的话来说,理科只要入门了,提分就会很快。然后我久久无法入门。以至于我的理综成绩和我的数学成绩一样,不忍直视。(现在说来,真是惭愧于我的老师们)
还记得第一次高考,第一天数学考试结束之后,我心情十分沉重。没有跟任何人联系,我自己偷偷地躲在宿舍里默默地流眼泪,当时感觉整个世界好像离我很远,我期待的大学生活已经遥不可及。
后来第二天,考完理综,我就跟我的父亲说,不论下午的英语考试如何,我都要选择复读;因为前面三科的成绩已经远远不在我自己的估分范围内。如此,肯定没有理想的学校可以报考。
确定之后要复读,我反而心态比较放松了,因此下午的英语超长发挥。只可惜,就算英语一科再好,也挽不回当时的颓势。
当年暑假,我就主动要求跟着堂哥好好复习数理化。当我的同学们都在讨论志愿填报,期待精彩的大学生活之时,我已经开始为第二次高考做准备了。
父亲当时看出了我的焦虑,他强烈要求母亲将我带回家,在家里休息调整心态以后,在进行备考。
复读择校之时,我又面临了一个重要的选择:继续读理科刷题提分还是选择文科从头开始。犹豫纠结再三,我还是选择了理科。我当时感觉如果学文科,那比同批次参加高考的考生硬生生地就落后了一个学年。如今看来,当时的我应该跟着兴趣走。十七八岁的年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即便要刷题提分也是自己心甘情愿并且能够深刻记忆的。
当年选择理科,我遇到了不可逾越的坎,也就是我上文所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复读第一次月考,当时是考数学,我留着齐腰长发,坐在第一小组倒数第二的位置,班主任监考。当数学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全身都在发抖,抖到以致我无法握住写字的笔。就在那一瞬间所有的委屈都爆发了出来,头发掉落下来,我把头深深地埋起来,独自啜泣。一开始还只是小声地,后来我开始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放声大哭。班主任夏老师想将我抱出教室冷静一下,而我根本起不来。最后是两个力气大的男生将我扶出了教室。坐在办公室嚎啕大哭的我,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即便父亲母亲第一时间赶过来了。
后来,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来平复这件事给我带来的困扰。如今,我很感谢当年我复读班的班主任夏老师还有陪着我复习的学习小组成员:宇猫、锴哥、组长、大象、旺旺。从来没有人鄙视我,每次午餐后陪我做题从无怨言。我们的学习小组是六人组,互帮互助,每一组都有一个人某一科或者某几科特别厉害的学霸型人物。
参加第二次高考时,我的心态已经完全放松。成绩出来之后,我也心态平和。我去了我的大学,虽然在当时她不是重本不是985不是211,但是我仍然感谢我的大学。因为现在的我,生活幸福。
两次高考,给了我两次体会。今天回想起来,每一个阶段我们自己做的决定,不论好坏与否,我们都要坚持下去。每一个你徘徊过的路口,也许影响你的下一个计划,但是这个路口不是今天就是明天,总有一天你会遇到。
孩子,没事!一次高考,全当一次经历。你用十八年的努力,换这次拼搏奋斗。那十八年的磨练就是你的积淀,成佛成魔全看你每一个路口如何自律规划自己的生活。
我的经历也许不好,也不是励志满满,但却是真实而平凡的;分享给明日参加高考的你们。
话外音:瞧!她当年考成这样,仍然活得出彩,你肯定强她。
论坛里遇到有相似经验的朋友,唯一不同的是,她的两次机会:一次理科,源于自己的我坚持;另外一次文科,然后考艺术学院,源于家人的出谋划策。如今感慨起当年的坚持,她说:我可能因为第二次真的很努力很坚持,已经想不起太多的细节,只是一直不会忘记当时用尽所有的去努力。
生活就是这样啊。你在这里经历的,也许别人在另外一个地方也是那样。选择不同,状态不同,仅此而已。就算后悔遗憾,生活也会给你反转结局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