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athways were red,the lanterns alive,
Diamonds adrift in the sky,You're standing here when I close my eyes.
-------《take me to shanghai》
今天才看了期待了很久的《罗曼蒂克消亡史》,脑中一直回荡的就是这首《take me to ShangHai》。缠绵悱恻,仿佛穿越岁月的浅斟低唱,甚至可以闻到上世纪旧上海繁华过后那冷冽的脂粉香。
也许旧时的十里洋场才是梦想家的乐园。枪炮与玫瑰,各种新旧势力轮番上演,一朝风云起,不问英雄出处,便可逆袭成神。多少少年人离乡背井,来这里安身立命,来这里寻一个属于自己的大好前程。
这里留下了太多的传奇。
1.《上海我的城(套装共3册)》(分别是《上海的风花雪月》、《外滩影像与传奇》和《公家花园》),作者:陈丹燕
如果你想了解上海的前世,一定不能错过这套书。作者对这座城倾入了太多的感情。故纸堆、遥远的影像资料,整理成文字,化为对它过往的怀念与追忆。
2.《沉香屑》、《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散文》,作者:张爱玲
前两部小说赫赫有名,《沉香屑》是作者的出道之作,但文笔老练,写世情百态入木三分。人的创作总要走过一个较为幼稚的阶段,但张爱林是例外。她一出场,就技惊四座。而后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更是把男女之间那隐秘的心思剖析得字字见血。
容易被人忽视的是,其实张爱玲的散文也写得好。印象很深的地方是,她喜爱听深夜呼啸而过得电车,不以为吵,甚至到听不见电车的异乡,竟然要睡不好了。为什么记得那么牢,因为我也一样,非常有共鸣。也许是从小住在马路边的房子,深夜躺在床上,听呼啸而过的汽车声,反而会有安心的感觉。
3.《长恨歌》,作者:王安忆
借一个女人的命运,写出了上海半个世纪的流转变迁。
据说作者当时本来已构思了另一个故事,有天无意中在报纸的角落头发现一则“当年的上海小姐被入室行窃者杀死”的新闻,若有所感查阅资料后,埋头创作了这部余味悠长的《长恨歌》。
4.《生死桥》,作者:李碧华
缘起于北平,但三位男女主角的半生爱恨纠葛却发生在上海。据说,李碧华出生大家,幼年时总爱缠着家中的佣人讲故事。于是,当年听过的,那些闪着幽暗迷离光芒的老故事,便融入到她的文字中,穿越了重重岁月,与彼此相遇。
5.《永远的尹雪艳》,作者:白先勇
第一次看见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纳闷,怎么作者能写出那么具有上海味的小说——他明明是在台湾长大的呀。后来一查资料,哦,明白了。原来9岁-11岁,作者曾经在上海住过。
就这样短短三年,在那样小的年纪,却依旧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上海这座城,魅力不能说不大。
P.S.《take me to ShangHai》,和Nick Cave &The bad Seeds的《Henry Lee》风格很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来听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