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回顾:
计划
1,学唱燃烧吧卡路里;
能记住所有旋律,歌词也背熟一半,本周争取脱稿,尽量稳住气息。
2,完成电台节目;
这项任务完成太差,直接被理白点名,因为完成的时间太仓促,只录了一遍便随便交稿,文字没有时间预读,情感没有时间领悟,喘息声音太重,不想为自己找原因,给一份好稿子要花费那么多时间也就是自己实力不济的表现,平时没有花时间在这上面锻炼,每次交稿才匆匆过几遍而不是信口拈来,说到底都是平时没多练多总结的结果。
本周絮絮叨:
参与感很重要,要做好一件事必须投入其中。
比如参加单位的年会表演节目,比如主动请缨加入周记播报。
本周感悟
1,照顾女儿,终于出院了,老母亲要躲在墙角哭一下,太不容易了;
2,《我是大哥大》,住院期间开始看这部日剧,想法就是日子已经这么丧了,并不想苦情星人来看点轻松治愈的吧。
本周收获
本周都是在医院忙活,说下我在陪护期间的所感所想吧。
1,住院的目的不是一定要治愈。住院治疗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院治疗,目的是稳住病情,通过诊断后施药,看看对病症有没有用,这个疗程大概就是1~2周,如果把病情控制好了,就进入第二阶段。这个阶段是病人需要在家中护理,期间,施药对病情的控制已达不到最佳效果了,继续留院治疗的话容易跟别的病患发生交叉感染,所以一旦达到第一阶段的治疗效果,医生会让你出院,在家中疗养。
2,有社保和自费的区别。住院之前,医院会登记你是有社保还是没有社保,自费的病人医院会要求你预存一笔不菲的押金,比如有社保的押金1500,自费的押金5000。住院期间,隔壁床的孩子因住不惯病房,申请晚上回家住,这种申请只有自费病人才能被允许,有社保的病人是不允许的。
3,仍然是每个医院信息不能互通的问题。由于要排查一个致病菌,我需要抽了孩子的血跑到别家医院做检测,好不容易联络了能出这个检测报告的医院,也拿到了报告,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没有一个规范,导致这份报告多了一项指标,儿童医院的医生没见过,不明就里,我不得不找检验医生沟通解释,总算是搞明白了这个检测报告应该怎么看。我不禁想,是不是只有儿科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呢,能不能在政府监管部门的指导下,由各大医院牵头,成立一个医院自律机制,对外积极与国际医疗机构建立沟通与交流机制,跟踪研究国际动态和同业经验,对内把治疗标准都统一起来,再建立内部沟通与交流机制,实实在在地减轻国人看病难的负担。
下周计划
1,提交安排好工作;
2,高质量完成电台节目;
3,尽量早回家陪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