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阅读体验
文/秋正源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内心是很排斥用新媒体读书,但却不得不承认,我们离不开新媒体,不管是看新闻还是写文章,新媒体无疑都是最贴近生活,最便捷,最简单的,且是传递信息最直接的方式。
在没有网络的时代,我们写作和看书都很传统,一支笔,一本书,便知天下事。后来有了网络,有了电脑,有了微信,有了太多新媒体的崛起,我从非纸质书不看渐渐也爱上了电子书,从写文必须手写在笔记本上才有感觉,到现在竟然喜欢敲击键盘的感觉。但庆幸的是,尽管如此,我都会第一手稿会写纸上,在键盘上润色。我想第一手稿最能窥见作者的心理。
读了很多电子书,也尝试了新媒体带来的简洁阅读方式。并且也写了一篇相关文章。但读久了后发现,新媒体所带来的阅读,永远满足不了真正阅读人的需求。
在校园里,我们读书是天经地义,是我们作为学生的本分。那时,我们翻阅手中书时,没有丝毫的违和感。离开校园,再拿起书时,引来周围人异样的眼光,那眼里充满了敬佩。但你却感到不舒适,因为你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我在地铁里,看到一个非常文艺的女子走进地铁时捧着一本书,全程目不转睛的看书,丝毫不在意别人的眼光,我想这样的女子是自信的,发自骨子里的自信。这点我自愧不如。我想,这也是纸媒能带来的自信,也是新媒体无法取代的部分。
传统纸媒的阅读,相比于新媒体阅读感觉而言,可以说得上是“较严肃文学”的代表,而纸媒衰弱的主要原因在于新媒体的崛起,新媒体的优点更是举不胜数,如便捷,迅速,简洁,大众化等。
在读白岩松的《白说》关于“沟通”这部分主要讲的就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而新媒体颠覆了传统媒体的金科玉律,这是难以置信的,但这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文末处谈及传媒职业的选择,对于传统传媒而言,何尝不是一种使命?
看到这里,我不觉有些莫名的唏嘘,满怀期待成为一个传媒人,似乎前景并不可观。未来更不知会做何抉择,这条路上,这句“使命”成为新闻人和传媒人唯一前行的支撑,令人叹息。
《白说》有一段话,我全部引用这段话,倘若摘抄部分,会有不同的阅读理解差异。
“我不用电脑,文章都是在稿子上写,先琢磨好布局再动笔。我的稿纸几乎是没有修改的,而且字数一向刚好,偏差不过一二十字。经过这样长期训练,我对八百字的容量,逻辑,节奏就非常清楚。”
这是新媒体无法取代的部分,虽然机器可以做到人做不到的事,但人自己做的事比机器更有温度,更有意义。对于键盘侠而言,拿笔和打字的感觉并不一样。我曾在我的个签里说,所有的软件,我独爱Word。因为它比自己动手写要好太多了,拼写错误,排版,字体大小以及字体本身要求完美到无可挑剔。
记得我中学时写各种类型的小说,厚厚好几大本,至今还未写到结局。就是因为这里字写得不好,那里不够整洁,或者就是惨不忍睹。最后不得不选择放弃,现在想结个尾都不知从何下手。是强迫症使然还是其他因素,都不重要,因为现在再拿起笔,总能掌握节奏。并且做到字体和纸张的整洁。
在23届上海电视白玉兰颁奖典礼的晚会上,董卿凭借《朗读者》获得最佳季播电视节目奖,她在获奖感言说道:“人永远比机器更加高贵,《朗读者》就是想彰显这样的精神。”并回忆一期主题词为“第一次”的节目时,采访了青年围棋柯杰,那时他知道很快就要直面阿尔法狗,他说我真的很想赢,哪怕以后我会成为一个笑话,我今天一定要打败它。当然,他没有赢,但也没有成为笑话。因为他身上体现的品质永远比机器更高贵。
纸质阅读是阅读,难道电子阅读就不是阅读了吗?
显然不是,我们能在纸质书读到的,在电子阅读上也能读到,而且也可以做读书笔记,做记号,视觉效果不比纸质书籍差,我是亲身体验过,我的书橱里没有我想看的书时,我就会拿起平板阅读,颜色复古,字的大小以及方式还可以调整,比纸质书更为方便,而纸质书的排版是一成不变的,只能按照出版社的设计要求去阅读。因为我看书很是挑剔,也因此错过了很多书,不乏好书。
无论新媒体还是传统纸媒,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标题”,我曾在想“好的标题究竟是怎样的?”我会一遍遍筛选好我所认为好的标题以及热文,得出来的结论是:好马配好鞍,好文配好题。确实,没有好的标题,下笔索然无趣,全然在敷衍。
其实大多时候,好的标题的并不意味好的内容,而新媒体太多“标题党”,但又不得不承认,没有好的题目,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还是文笔不够练达的缘故。但太多文章为了吸引观众眼球,从而提高阅读量,令读者心寒。
新媒体的标题是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基石,通过标题,读者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决定是否深入阅读。甚至可以说:新媒体标题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容阅读量的高低。故而在追求阅读“量化”的时代下,都是经济商业的苗头。而传统纸媒的标题更多侧重“理”和“情”,无理不成文,无情不练达。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阅读,对不同的人而言,感受自然不一样。对于老一辈人而言,纸质阅读是最好的方式,因为有许多习惯只能在书中体现,有许多是新媒体无法相比的。对于新一代青年而言,电子阅读更让方便,随时随地都能看,不用担心太多外在因素,随心所欲。我都不反对,我的立场虽然偏向纸质阅读,那是因为我在纸质中能获得更多阅读的乐趣和共鸣,而电子阅读能让我在阅读时感觉在与人交流。
但倘若新媒体有传统媒体人的职业操守以及价值观,我想新媒体更加充满着顽强的生命力,两者互相借鉴,阅读无处不在,品质随处可见。那种“个个笔下有,人人心中无”的境界,就不分新旧,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既然都是阅读,能学到东西,就是好的阅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