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新年计划的最后一天,我来说说关于读书的计划。
阅读和写作从来是分不开的,先说阅读。2017年,要读80本书。每周争取2本,一个月争取八本,给自己留下一定空间。读书的方式有三种,实体书,kindle,喜马拉雅听书。阅读方式越多,读书越是一件容易坚持的事。
再说写作,共有3处,书评,日记,随笔。每本书,2000字以上的书评,一年所以将会有16万字书评。除了书评之外,每天会有不少于500字的日记,2017年将会有182500字,粗略算做18万字。随笔,现在能确定的是每周有一篇金庸武侠的评论,2000字左右,大概50篇,总字数在10万字左右。这样,一年下来,总字数达到了40万字,由于上述字数很多都是保守估计,所以达到这个目标并不困难。
当我自己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自己想想都有点小激动,整个人像是打了鸡血一样。但冥冥中,有种声音告诉我,这样还不够。不是不够努力,书读的不够多,而是生活不仅仅是读书。
我在元旦前,在悦读汇上的年会上打了这样一个比喻:‘真正使得人从猿猴进化到人类的,不是因为火,我不是因为工具,而是因为站起来了。但是站起来还不够,黑猩猩也可以站起来,真正使得人类进化的时候,是人还跑起来了,因为长跑要散热,所以把身上的毛都褪光了。这成了人类拥有的第一个有竞争优势的生理特征’。
对于我个人来说,读书只是站起来而已,还远远没有结束。除了读书之外,还有碎片化阅读,有不单为了字数的写作,有兴趣的培养,有个人形象的维护,有社交活动的参与。简而言之,就是实践,知识并不是看了,写了,说了就能懂,而是需要实践的。
碎片化阅读。之前我们似乎一直在强调系统化阅读,用碎片化时间系统性阅读。这些当然有道理,只是对于我现在所在互联网行业来说,就没有奠基性、里程碑式的经典,经典的书可能是管理、计算机、信息史类顺带的说互联网。互联网应用方面发展的速度太快了,而且至今没有减速。因此这种情况下,碎片化阅读,从一个个观点中慢慢连成自己的认识,是系统化阅读很好的补充。
写作的目的。我写作的目的,发生过这样三次改变。第一阶段,大二之前,就是简单兴趣,情绪化的表达,发发牢骚。第二阶段,大二下学期,参加助学读书会后,是系统化阅读的一个补充,没有每本书强迫自己写一篇书评,我的阅读是坚持不下来的。第三阶段,是一个月之前,参加工作做内容运营之后。所谓运营,就是你要让别人来看你的东西,必须要像读者传达一个核心的东西。目的的改变,代表策略的改变,我在内容选择、渠道上肯定会下功夫。
兴趣的培养。关于兴趣,在昨天脱单一文中,已经提到了,这里不再说其重要性。只说具体操作,2017年,将会去提现3种自己之前没有玩过的运动,滑雪、登山、骑行,并且爱上他们中的一项,并且坚持下去。
个人形象的维护。我一向是一个不修边幅,不大注意形象的人,这点在2016年将要有重大的转变。个人形象分为外在和内在,需要内外兼修。在外的主要是服饰,对衣服的搭配、样式,形成自己良好的风格,提高自己的审美。内在,主要表现在谈吐上,礼仪是一方面,幽默风趣又是一方面。
社交活动的参与。我整个大学,各项活动是参加的不少的。读书会、校友会、电影文化沙龙,每一次都有相应的收获,每一次都不知道自己会碰上什么样的人。这里要提一下的是,随着我社会资源进一步积累,这样的机会会越来越多。而我应该怎么样怎样定位自己,人以群分应该选择哪样的圈子深度经营,这才是要思考的问题。
本来这篇文章应该要写我应该读哪些方面书的,结果在中间楼就歪了。这源于我内心深处的一种怀疑,应该说我大学书应该读的不少。但是自己想来,还远远不到自己理想的状态,远远没有成为那个想要的自己。
在最后,还是要提下自己关注的领域的。经济学、金融学,淬炼自己的三观;互联网,对自身行业有个独特的认识;历史学,拓宽自己胸襟和视野;文学,成为一个有温度的人;职业规划,自己的命运自己做主;人物传记,让自己变得更加坚韧;心理学,洞察自己和身边人的性格脉络。
说的这么多,目前最核心的三个,经济学、互联网、历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