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我爸不住我家是真心的,可是这个真心我就这么受了吗,我就这么觉得坦然无愧吗?所以有一天他一定会怕麻烦的跟我说,那我们去住世界上最好的养老院吧,然后会像我跟他报平安的时候跟我报平安,可是这些都是真话吗?真心说出的不一定都是真话,那是情话啊,你这个傻孩子。”
1。
下班的时候朋友在地铁口跟我分道扬镳,她往家的方向走,而我,却回不得。对于在异地的我们来说,五一小长假其实很尴尬,加了一天班就只剩下两天时间了,回趟家要五六个小时的时间,算上节假日堵车的时间,那在家就没有多少个小时了,那我是想着回去跟父母吃顿饭而赶夜车回去,还是一个人在接下来的两天里随处晃荡呢。
理智让我选择了后者,不是我不想回家,也不是我妈不想让我回家,而是这奔波并不能换来多少的欢乐,父母也不会因为你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和他们一起吃了顿反而感到高兴,他们更多的会觉得心疼。
晚上的时候看了一期《奇葩说》,讨论的辩题是“父母提出去养老院,要不要支持”,我下意识地就觉得不应该支持,没有想太多,也许就是身边环境给我带来的固化思维。
我不知道其他那些提出去养老院的父母是出于什么想法,不管是真心想去也好,还是减轻子女负担也罢,和子女一起同居与去养老院,这其实就像马薇薇说的那样,是一个怎么选都不对的选择,只是看选哪一个我们更能承受那个错误带给我们的代价。
我觉得自己比起很多人,算是不恋家的了,但是现在的我一个人漂泊在外,回家的机会越来越少。虽然下班之后有地方可去,有小房子可以避雨,也有一张床可以睡觉,但是,每当我一个人回到那个小房子的时候,总是感觉心里空落落的,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当我感觉累了受了委屈的时候,突然很想回家,想嚎啕大哭,想在爸妈的庇护下活得久一点,而不想一个人背着越来越坚硬的铠甲死撑到底,但是现实告诉你不可能,人都会长大,我们会变成爸妈的大树,换成我们保护他们。
我很喜欢范湉湉的观点,爸妈走了那我的家在哪?你们出国了那我过年过节去哪儿啊?
2。
人终有一死,这我们都知道。“终于放下,沉重的肉身坠地,田野上倒伏的稻草,归宿与其一辙;思想的谷粒让亲友们打下,用泪水煮成雪白的米饭,填饱他们怀念的肠胃,可最终也将腐烂遗弃。”
我越来越理解父母在养我的过程中,我认为的自立、奋斗、会生活,在他们眼中就是叛逆、无谓、好吃懒做。我也体会到这需要怎样的耐心和无奈,或者说叫爱与责任,才能让自己坚持下去,没把这个孩子扔掉。
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小孩,更不是所有人都会做父母。但是,最起码我的父母,在尽力去学如何做一对好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得克制和抵御住自己的天性和本能。所以,我想,我也应该学会如何做一个好孩子。所以我常常在自省的过程中不断改变我自己,生怕自己不变的越来越好会被他们丢弃。或者这么说,我现在只是把他们当一对孩子看。如果我将来能忍受住我孩子身上让我不喜欢的地方,那为什么我就不能忍受父母的呢。
有时候想想,人生特别有意思。起点和终点,都虚弱无力,却又肆无忌惮。中间最强壮,却谨小慎微,忍耐妥协。小时候,我们被他们照顾,被他们嫌弃,被他们爱着,被他们恨着。等他们老了,又都反过来了。
可唯一有一点,每个父母都希望儿女多受教育,多见世面,多体验人情冷暖,为的就是能够独立活在这个世界上,还能活得好。而人的这一生,做任何事,经历任何事,其实都在为为最后离别那一刻做准备。
但当他们老了,我们依旧纠缠于爱与情,恩与义。从来不敢好好的,开诚布公的学一学,聊一聊:如果我还有几年就要死了,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正确面对这件事。
这确实是个很东方的问题,无关体制和金钱。我也希望他们或者我们能像法国电影《爱》的夫妻那样,终老是和爱人一起,而不是儿女。但也许这样的文化,早就刻在我们的骨髓里,说不清,甩不掉。
我不喜欢被情感困住的自己,却逐渐接受地自然而然,心平气和,毫无怨言。我在想,到我的孩子时,就算我能做一个自强的老太太,她可能也做不了一个不管妈的孩儿。但也许那时候,真的要如此,他也会经历我的这番心路历程吧。生老病死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我们很自信地把它们拿起,不曾想再也放不下了。
最可怕的一点就是,你以为你会逃离大多数人的轨迹,但是大多数人的轨迹就像捕蚊纸似的,粘一个,是一个。
3。
其实我们应该感觉到,大多数父母所谓的老年生活,基本核心思想就是不给子女添麻烦。不添麻烦,这四个字大家都很受用。但你有没有想过,时光倒转二三十年,你站在幼儿园的门口,笃定地对送你上学的爸爸妈妈说:麻麻,我就在幼儿园住下了,你们工作太忙了,就不给你们添麻烦了。会有哪对父母感激涕零地接受你的好意,并且带着你的理解支持继续为自己的梦想打拼。小孩的麻烦和老人的麻烦,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人本来就是为了这些所谓的麻烦而活着的,难道还真是为了拯救世界而活啊?
所以我不太赞同陈铭的说法,他说是子女画地为牢了,拘束了父母的价值观,还以此为要求,斩断他们通向其他道路的途径,这孩子做得不地道。他说养老院能为老人提供专业的设施服务,当老人身体出现异常情况的时候,护工和专业的医护人员会及时地赶到。他觉得说如果一个人真爱父母,就应该把最专业的部分,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简直就是扯。
我们小的时候育婴师是最专业的人,大点的时候幼儿园老师也比父母更专业,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在对我们的引导上都有人比父母做的更专业,可是我们为什么一离开父母的怀抱就哭得撕心裂肺呢,为什么上幼儿园的时候会死死抱着爸妈的大腿不让他们走呢,为什么还会想在自己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寻求父母的安慰呢?把那些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就好了,还要家干什么呢?
我们特别容易因为亲情而动情,即便是可以云淡风轻地讲述自己情伤的人,也没有任何办法在言及父母的时候强忍泪花。这样的场景千千万万遍,似曾相识。没有办法,血脉我们生来就延续,亲情我们命中就注定。父母为我们付出了什么,随便一举就是一个伟大的例子,毋庸赘言。
父母的爱,是一种对儿女天生的爱,自然的爱。犹如天降甘霖,沛然而莫之能御。这能够维护生命之最大、最古老、最原始、最伟大、最美妙的力量莫过于父母对我们的爱。他们对我们呕心沥血的付出了,到头来就只落得个和老伙伴一起在养老院打牌跳舞的结局吗,那真的是他们想要的吗?我不得而知。
马东老师说关于这个话题没有输赢和对错,没有对错的时候,父母提出和老伙伴一起去养老,我是支持还是反对,就只有我的立场最重要,我的立场是为人子,是她的孩子,从这个立场出发,你的父母提出要和老伙伴一起养老,你的第一反应,只能是反对。
4。
小时,父母撑起一片天空,挡住烈日严寒,我们在父母给予的影子下无忧无虑地成长。
大了,父母的身躯渐渐的弯曲,我们渐渐长大,突破父母给予的影子,可以独挡一片天空。
这时,但愿我们都能做到,让父母在我们回报的影子中,安享晚年。
程小程在《周易大师》说过:人这一生纵有千万人对不起,都不必耿耿于怀,惟有未报父母养育之恩,是最大的罪孽,人这一生最大的幸福不是人前风光,功成名就,而是活着可使父母宽心,死应在父母百年之后。
我们总说要给人生很多选择,总说要去追求人生价值,说什么远大抱负,但如果最爱的人都不在身边,如果我们不幸福,那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当你的努力没有人肯定的时候,当你的努力没有人让你去回报的时候,这些还有什么意义呢?
“不要等到你想去看他的时候,他不在了。一个周末的晚上你习惯性地开车去到那家养老院,人没了……”
我们可以做一个更艰难的选择,跟父母一直吵吵闹闹的生活在一起,但是等有一天他们真正闭眼的时候,我们可以无愧良心地对父母说:“你们这一辈子对得起我,我这一辈子也对得起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