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一个新来的同事聊天。
闲聊之中,不知道就怎么讨论到各自的特点上。她认为我生活中有些过于偏向理论,行动力不够强。
我首先表示同意,因为我也觉得我的行动力(或者说叫执行力)确实并不算强。最近的工作安排上,名义由我担任本期课程总统筹。但是由于公司本身很新,我关于工作流程也不是很清晰。截止这期学员开课,我的工作只能算基本完成,远远谈不上尽善尽美。在手头工作的完成上,因为缺乏流程化,也缺少对整体系统的提前规划,所以我完成的效率也并不高。同属一个部门,她应该也能发现。
当然,实际上,公司领导们倒没有指责我的能力,想来也都知道刚开始需要摸索和成长,所以反而从始至终给了我最多的鼓励和支持。当然,我想这也跟我一直用心和愿意自己加班上了印象分。
新同事的另一句话给了我思考,就是她评价我“理论太多”(我们刚共事一周多)。我是第一次听到对自己这样的评判,也第一时间让我开始总结。当然,我倒不是马上就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太喜欢讲理论。而是首先先去思考,理论太多是指什么。从对方的话里,我模糊觉得,她说的理论是指相对于“行动”外的部分。后来她又补充到,其实是指“说和做”“实际上,在工作中,要少说多做”。我渐渐明白她的意思。大概是想说行动比说话更能证明结果。
但我渐渐又有了新的疑问。那就是,生活和事业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是不是都应该用“理论和实践(行动)”来分类拆解。先学习一部分理论,然后再依靠实践来完成。
我知道这种方法论其实在以前一直很有市场。
很多人也相信通过思想来配合实践是不会错的。我也同意。可是,问题来了,再往后呢,要如何学习理论才是有效呢,还有当今社会信息爆炸更新迭代很快,怎么样才能保证一定学习到有用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且保证长期有效呢?如果无法保证知识有效指导实践,那是不是也要时刻“追着”最新的知识去学习呢。就算这样可以,但如此“被动”的学习方式,还能算一个高效的成长模式吗?
还有一个问题。
问题出在我听过这句话的原话上,“我们用理论配合好实践”。这显然是把理论放到实践的从属位置上。我想这也能理解,毕竟随着社会发展,出于效率的考虑,大家越来越重视结果。而实践是最能带来结果的,相比于理论,大家更看重实践的魅力。
好了,现在问题到了最重要的关键点了。那就是,实践本身究竟是指什么呢。难道单单指行动力吗?我不排除以前很可能是这样的,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实践应该重新赋予了很多意义。比如:始终对结果负责,比如着重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远大于对立即行动的需要。但是,因为带着“理论和实践”这对至尊搭档的外衣。如今还是有很多人偏重于对他们解读为“理论知识学习加上行动力就是成功”。这其实是不符合实际的,抓不住问题的核心,就意味着永远都是在和答案捉迷藏。实践的意义开始变了,理论也没有了以前的一往无前,还把这句话奉为至理名言,对成长还有效果吗?
啰嗦了半天,我其实试图论证了“理论和实践”无法有效解决生活和事业上的问题(至少是大多数问题),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真正解决问题呢。
我心里有个答案。就是真正建立个人认知体系。
关于认知的定义有很多种,我理解的关于“认知”最接地气的方式是: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个定义有个妙处,就是某种程度上把理论和实践的优点结合在了一起。首先,因为它是方式,所以它是偏概念理论的,但它跟具体知识和信息有很大区别,其次,它关注问题本身,更倾向于注重结果的发生,但是它也没有真正去行动。分别拿走了理论和实践的优点。
这样解释似乎很取巧。但我真的觉得它是存在的,这也要感谢逻辑思维三年来不间断的给我“洗脑”。通过逻辑思维带来的很多认知提升,我确实改变了很多过去看问题的方式。显然,它也是有益的。注重锻炼提升自己的认知,而不外拘泥于“理论和实践”关系,其实更容易让我们有能力去解决问题。这就好像哲学上说的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去解决问题。
举个自己的例子。大概是去年三月份的时候,全国的房价开始上涨。因为我很早就给自己立下了要晚结婚的目标,所以也几乎没想过要买房。结果恰好有一次,我偶然发现在老家新密,只要支付不到10万的首付款(首付两成),就能在我们当地相当不错的新楼盘定一套新房。碰巧当时,我爸有几次给我抱怨说老家的亲戚都问他怎么给我打算的,这让他也有些焦虑。我自己算了笔账,发现用十万块钱买一套房换我爸的安心和对我继续折腾的支持(这其实对我最重要),其实很划算。跟爸妈简单沟通了下,果然也支持,于是半个月后,我就在老家市区某新楼盘定了一套96平的小三居。我们买的时候,楼盘均价还不足4千,但是很快,全国房价节节攀升,截止今年交房的时候,这个楼盘在售新房价格已经超过7千。基本上也就一年的时间,房价几乎涨了一倍。实际上,我当然也没有预料到房价会涨的这么快,但当时,我始终清楚,通过相对不那么大的成本解决我爸的焦虑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我要不要提前买一个婚房。从后者角度考虑,我是绝对不会提议买这一套房子的。当然,退一步说,即使房子价格后来没有涨,但是让我爸对亲戚有个“说法”的目的我也同样达成,房子将来也能给我爸妈住,怎么算都不亏的。关注解决主要矛盾这个理论,我也同样在我的朋友熊少和大飞买房时分享过,我认为买房的理由绝对不应该是“年龄到了”“朋友强烈建议”“哄丈母娘”这类理由,应当是它是否符合我们解决当下问题的需要。这样,即使未来发生变数,我们也可以根据“把握主要矛盾”这个核心要点,适时做最恰当的调整,而不是盲目被动的在别人的建议里,去做一个30年的房奴。总而言之,而这种看待问题剖析问题的方式,就是我理解的认知。
所以也可以说,锻炼和提升认知可以统领各种庞杂的信息和知识,让我们暂时脱离掉苦追知识发展的“夸父追日”上。形成一个完善又有开放性的认知系统,更容易让人走向高效的成长之路上。
今天重翻成甲老师《好好学习》这本书,看到了他书中一句话觉得很经典:
我们一切学习和努力的目标无非只有三点:解释问题,解决问题,预测问题。
我觉得没有比这个更言简意赅的解释了。
接下来于我,行动力当然要继续提高,但是它和自控力,逻辑思考能力一样,随着事业方向日益专精,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之一。同时,在成长路上,自我认知也会不断提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