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场
我大概在2008年就开始研究和学习时间管理至今,当时我一边阅读一边把自己的实际经验通过写博客的方式发布在网上,然后慢慢地就有越来越多人找我聊时间管理,初初开始我不过还是一个大学生,至今都很难想象那时候总会有一些经理或者老板专门开车过来学校找一个完全没有职场经验的人聊时间管理。接着也是因为这个缘故,我因为时间管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发现,然后以此为业,目前我也在一家效率型工具互联网公司负责运营,也就是在为知笔记。同时我从2012年开始跑步到现在,业余是一名跑步教练,我一直致力于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变成自己的工作。
而今天的分享是专门针对在这个信息超载的年代,然后又针对于微信,因为这几天看了微信的年度报告,在2016年平均每一个用户每一天打开微信有90分钟的时间。而今天针对的分享人群就是每天微信接收到 N 条消息导致工作效率低甚至无法正常完成工作的初阶人群。(如果在信息超载这个层面你已经拥有了一套自己的有效方法论大概也可以不听。)
今天是2016年12月29日,又到了一年的年末了,你今年完成了一些什么事情?今年的年度总结我还没有做,不过我做了上一年的年度总结,在2015年一年里面,我参加了11场的马拉松,跑步里程超过1000公里;写了200多篇文章;通过学习成为了一名跑步教练;读了106本书;做了24场的线下活动;从零开始学习调酒,基本大部分的鸡尾酒都可以调出来;做了4个个人咨询;做了一个叫知识工作者修炼的社群;看了126部电影;开始学习和欣赏古典音乐;策略了一次生日跑步旅行,绕着云南的泸沽湖跑了一圈,整整六十多公里……
然后在做这些事情可能是比别人多一点点,那么我就在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可以让我可以比别人完成更多的目标和成就呢?我想,最关键的原因莫过于就是有效地管理信息和知识,这很有可能就是底层最关键的一个原因,也就是我可能在处理信息和知识层面与大家稍微不同的方法而已。
延伸看看更加厉害的多重身份者,譬如纳博科夫,他是一个超一流作家,我想大家几乎都知道他所写的洛丽塔,他不仅仅是一个小说家和文学教授,同时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业余身份,那就是鳞翅目蝴蝶分类专家,他业余非常喜欢捕捉蝴蝶分类蝴蝶,至今鳞翅目蝴蝶分类体系依然使用纳博科夫的参照体系。
回到现代,譬如韩寒,大家在2000年的时候很多人都听说过他的《三重门》;但业余还是一个职业赛车手,在2009年,韩寒成为了中国职业赛车史上唯一一位场地和拉力的双料年度总冠军,同时拥有象征中国职业赛车两项赛事最高荣誉的冠军奖杯;最后,他还是一名导演,我想很多人都看过又或者是《后会无期》这部电影。
还有林志颖就更不用说,不仅仅是一名歌星,一名演员,还是一名职业赛车手和企业家。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关键能力可以让他们可以在各个领域都成为一个这么厉害的人?
彼得·德鲁克曾经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这本书提及过,信息的目的不是掌握信息,而是能够采取恰当的行动。企业和个人都将需要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和如何获取这些信息。他们必须学会组织信息,使信息成为他们重要的资源。
譬如李笑来,大家现在都知道他不仅曾经是一个新东方名师,还是中国比特币首富。在此之间,他自己在推特上关注了1.8万人,但是没有感到处于信息洪流的焦虑,反而发现了比特币这个点并抓住了这个机遇,现在身价已超过上亿。
我今天从4个比较关键层面来给大家分享一下经验:
- 如何在1个地方阅读所有信息?(建立有效的收集平台)
- 如何有效过滤 90% 无效信息降低大脑焦虑?
- 如何在微信里及时获取最重要的 20% 的信息?
- 如何快速找到8000本书里面的关键信息
1.如何在1个地方阅读所有信息?(建立有效的收集平台)
像我们现在已经越来越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在90年之前我们只能通过报纸或者电视,当有了互联网之后,我们开始定期到各类门户网站去获取咨询,到了今天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不仅有各类门户、网站,还有微博、微信、今日头条、即刻等各种订阅 APP。
但是如果我们每次想了解某些信息的时候分别都要上不同的网站、门户、微博微信等去查看,明显十分低效,有时候可能会错漏了一些信息,有时候又会重复多遍阅读某些信息。
我想现在大多数人可能通过微信,特别是公众号作为阅读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我想说的是,微信并不是一个阅读工具,它的阅读体验非常差,它仅仅是一个即时沟通的工具。为什么这样说?想想当你在朋友圈或者公众号看到一篇文章的时候,你会点击进去阅读,在阅读的时候,你接着就会想,会不会有人会回复我信息,会不会有人会给我发送信息,而你又担心会错过,然后你就会退出当前的文章,返回到沟通的界面,好了,发现没有人找。你需要继续找回之前那篇文章,刚才是在朋友圈看到的点开,还是在公众号,还是在微群里面,点开了又想想刚才读到哪里,又要翻到当时的阅读进度。
所以在这里推荐一个技术,RSS,那么 RSS 究竟是什么东西呢?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是一种描述和同步网站内容的格式,是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RSS 其实已经产生了很多年,甚至被很多技术所常使用的一种信息收集方式,但是它还没有被广泛普及到大众,还有很多人并不知道。
或许你还听不明白,但是没关系,关键是 RSS 能用来做什么?
- 订阅博客,你可以订阅你工作或者兴趣所要关注的技术或者干货文章;
- 订阅新闻,无论是明星八卦,还是工作上你所关注的竞品最新消息,又或者你喜欢领域的最新资讯;
- 甚至订阅微信公众号,你不需要每次都在微信等着一片片碎片化地去阅读这些文章,你可以统一在一个地方阅读。(偷偷说一些,百度搜索”微广场“就可以看到里面所收录的公众号,免费用户可以获取10个订阅源)
如何在1个地方阅读所有信息?那就是用 RSS 这种方式,而 RSS 阅读器目前我比较推荐的是 inoreader。
当你使用了之后,你就不会那么焦虑每次在微信里面刷文章,甚至也不需要每次更新了就马上点击进去阅读,每周定期阅读自己的 RSS 阅读器,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时效性的影响,也就是有很多文章你觉得当下是很重要甚至不得不看,其实当你收藏后又或者订阅后一周再看,你会发现大多数的信息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重要。
总而言之,通过 RSS 譬如我使用 inoreader 就可以在一个地方阅读所有的信息,降低重复阅读和遗漏信息,同时可以更专注于阅读的本身。
不过这只是第一步,我们可以在一个地方阅读所有的信息,那么下一步的问题就是这么多信息,我怎么读完?所以下一步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2. 如何有效过滤 90% 无效信息降低大脑焦虑?
2.1 个性化过滤
上面我们刚讲完可以使用 RSS 的方式在一个地方阅读所有信息,那么我们又是否可以利用 RSS 来帮助我们过滤这些信息?譬如 inoreader。
答案肯定是可以的,以 inoreader 为例,我们可以通过个性化的设置来过滤和筛选信息,尽可能把过滤和筛选的工作交给机器,而不是我们自己,这样才是最高效的方式。
譬如可以把不同订阅源相同的文章过滤,譬如可以把符合某些关键词匹配的标题或者文章内容过滤,到了你想找到具体的某些相关信息的时候优选使用搜索和筛选的功能。
(图)
2.2 精英过滤
曾国藩关于读书有一个观点,认为读书一定要读那些真正重要的书:“要攻占据点和兵家之争,不要做打家劫舍的流寇。”
那么信息和知识的据点是什么?
其实就是经典和文献。当你想深入地了解某一个领域的时候,那么你就应该直接使用中国知网或者是 Google 学术,直接看文献。文献的本身就是一种精英文化,当你去阅读文献的时候,你已经过滤 99% 的无效信息,并且更关键的是你比其他人更早地获取到一手资讯和更加源头的资讯。
譬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很多美国畅销书,譬如自控力,超越智商等,其实本质就是作者读过了文献再翻译成大家都懂得的文字,但是文献可能是在几年前,10年前甚至在更早的时候已经发布了,等它被大众所了解并且出书这个时间太长了。甚至在这个阶段,你阅读其他人的二手信息,已经不是源头信息,可能带着的就是偏见和误解。譬如《异类》里面所提到的一万小时理论就是这样,导致了现在很多人误以为在某一个领域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就可以成为专家,你想想,如果你每天练习3个小时的钢琴,练习10年你就可以成为一个钢琴专家吗?不一定,特别是如果你每天练习的是像小星星这类型的曲子,即使再练习两万的小时你也不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近期除了一本书叫做《刻意练习》从某种程度就是为了纠正这个观念,也就是说,你应该如何练习,而不是单纯地累计一万个小时。
2.3友邻过滤(如何在微信里及时获取最重要的 20% 的信息?)
所谓友邻过滤,简单而言就是利用朋友帮你过滤信息,譬如某些懂我的朋友,直接推荐给我的信息或者转发的文章,我会认真读完,因为我知道他已经帮我筛选过一遍信息了,从他的角度,这个是更适合于我的。
当你的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都是你所认识的朋友的话,那么直接查看你看到的信息都是「圈子」里的信息,就可以直接过滤掉外围跟你完全不认识甚至跟你完全不像的信息。不过当你的微信加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这种友邻过滤就会慢慢失效,因为你所看到的信息越来越多都是陌生的信息,你跟这些除了加为好友可能连一句话都没有说过。
在这里特别针对微信,需要换一种思维模式去对待,从过去被动地接受信息慢慢转成主动获取信息。
这是什么意思?
大家可能比较习惯性地打开自动提醒,无时无刻微信都在接受各种类型的信息,不断地抢夺了你的注意力,让你不能很好地专注工作,甚至在跟朋友吃饭聊天的时候你都不免得怕错失信息而刷微信刷朋友圈。
所以我在这里建议大家关闭微信的自动提醒,夺回自己的注意力。其次就是关闭微信的朋友圈,把被动获取信息变成主动获取。因为如果你不关闭朋友圈,每次朋友圈更新后都会出现一个红点,这个红点经常让人不得不去点开来消灭这个红点,然后你就会无意地开始刷朋友圈,看似是很好地利用了碎片时间,实际上一下子就不见了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而问题关键在于里面的极大多数信息跟你并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有些人可能会说,我看了刷了也没关系,我不理它就可以了。
你真的以为你不理它就是真的不理它吗?这些垃圾信息,你不理它它也会像野草一样占据了你的大脑资源,然后开始生草。譬如你去逛超市的时候买了某一样商品,你真的以为自己是自由的选择吗?这很有可能是你在N 遍刷朋友圈的时候无意看到了数次,你潜意识就会对此产生熟悉感,再到你去买的时候甚至在你完全不知情的情况影响了你的购买决策。
那么你可能会觉得这样会不会错过朋友的信息?放心,真正重要或者紧要的信息肯定会通知到你,而我个人习惯就是如果突然想起了一个人想了解他的近况,又或者是跟某一个朋友沟通前需要了解对方的近况,那么我就会直接在微信点他的头像再点相册,主动地把他近况了解一遍,这样不是更好吗?
以及还有一招是不错过朋友圈的热门信息,就是点击「搜索」→「朋友圈」→「朋友圈精选」就可以看到昨天之前点赞和评论多的朋友圈,微信已经通过算法帮你筛选了一轮,如果你确实关心的话,每天可以花费1-3分钟稍微看看就可以昨天热闹的朋友圈都看一遍了。(所以这样你也不会看到朋友圈的广告,因为朋友圈的广告一般是没有那么多赞和评论的)
关于如何关闭和关闭后的感受我写在了下面的两篇文章里面,有兴趣的可以点击:
- 如何在关闭朋友圈之后优雅地使用朋友圈 http://t.cn/RfyQo7E
- 从关注少量好友到关闭朋友圈 http://t.cn/RfyQpkL
其次,在微信里面可能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该如何处理微群里面暴增的信息?
譬如我在今年花费了大概3000元左右进入了一个知识 IP 群,里面有很多自媒体的大咖,每天这个群平均超过2000条消息,那么难道我就一定要全部看完吗?对于这种特别重要的群又特别多消息,究竟应该怎么处理?
所以在这里也要善于利用微群后台的功能:
- 置顶。对于重要的微群我会这样去做,但是同时置顶的不能超过7个,否则就太多了,甚至跟你不置顶没有太多区别;
- 按照人搜索。很多人的问题,实质上没有什么价值,都是在低纬度上纠缠。问题不在于我们在思想上受不受影响,而在于受谁的影响。每个群里面总会有那么一两个核心人物或者是领袖人物,主要关注他的信息即可。所以,在这里我们还发现,重要的并不是信息,而是人。
- 按话题搜索。通常一个有规矩的群,某些消息需要按照一定的话题去编辑,直接搜索该话题即可。我所在的 IP 群甚至每天还有专人整理关键聊天内容,我只需要第二天早上把这些内容过一遍就可以了,基本不会错漏什么信息。
就如知名自媒体萧秋水曾经说过:
群里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一味顾着群(每个人的群不只这一个),你可能会被海量信息淹没,然而忘记了最主要的目标,而如果每天都有明确的目标,那么,群里的信息会成为助力,因为你会留意和目标相关的内容。
好了,从前面在1个地方阅读所有信息(RSS,譬如 inoreader),再到通过个性化过滤(RSS)、精英过滤和友邻过滤这三种方式过滤掉90%无效的信息;甚至在朋友圈和微群的有效管理及时获取微信里最重要的 20% 的信息。
那么剩下最后的问题就是,如果可以快速找到你想要的信息?
3. 如何快速找到8000本书里面的关键信息
所以在这里的关键就是给自己建立一套快速有效的搜索方法。在我的电脑里面有8000本以上的电子书,这么多电子书我一定要读完吗?其实并不一定,只要你能及时调取到在这些书里面你想调取的内容即可。
最常见的就是写作,当我想了解某个素材的时候我就可以通过这样的快速搜索,马上找到对应书里的内容,如果比较踏踏实实地做纸质笔记和摘抄我想这实在太难了,一方面纸质难以查找,运输困难,大学毕业后我5大本摘抄和读书笔记涵盖了至少100本书的笔记,一旦想起我很难找到,另外当我来到了北京我不太可能持续带着。另一方面,就是对于你没看过的书,你根本就是不知道。所以当我想写作的时候,我就可以轻松地通过这种方法找到我想要的素材,和引用书中的资料。其他类似搜索资料、写调查报告等也是类似。
所以在这里直接推荐两个工具:
- MacOS:Spotlight
- Windows:everything
前者是原生的,不需要安装,只需要你点击 control+空格就可以随时呼出;后者需要在线上下载安装,比原生好用不止一个等级。
延伸再说说微信搜索的一个小技巧,输入关键词到微信搜索,可以在微信公号,朋友圈搜你要的信息,比如你文章关键词,可以看到朋友圈谁转发了,然后去互动。例如我之前看了一个演出,叫仲夏夜之梦,通过搜索发现原来有一个朋友圈在两年前也看并且当时他还发了朋友圈,接着我们就有很多可聊的地方。
最后在这里建议大家可以开始养成「搜索」的习惯,建立这个习惯之后,又能大量节省你的时间了。
- 一步到位找到。不需要每次找内容都按照目录一点点去找,或者记住文件夹的目录路径。
- 减少整理的时间。因为你是直接通过搜索找到的,而不是通过多层目录,反而越多层次的目录反而越难让人找到,这就是减少了胜利的时间。
4
当你收集了,过滤了,找到了,最后就需要一个容器把这些关键的信息装住,这时候你就可以使用云笔记了,在这里我推荐一下为知笔记。让为知笔记作为你关键信息收集、整理,最重要还是你输出的容器。
最后总结一下:
- 如何在1个地方阅读所有信息?可以利用 RSS,工具推荐 inoreader。
- 如何有效过滤 90% 无效信息降低大脑焦虑?通过个性化过滤(RSS)、精英过滤和友邻过滤这三种方式。
- 如何在微信里及时获取最重要的 20% 的信息?关闭微信自动提醒,关闭朋友圈,善于管理关键微群,善于使用微信搜索。
- 如何快速找到8000本书里面的关键信息?把搜索变成习惯,MacOS使用原生的Spotlight;Windows使用everything。
最后请大家也不要过于执迷碎片化阅读,真正能够改变你的还是如何利用你的大块时间,就如笑来所说,你哪见过捡破烂可以捡成百万富翁。
最后的最后想问一下大家,信息那么多,我们真的要看完所有信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