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部青春电影,至今只有一部留存于我的电脑里,《匆匆那年》。
每个暑假在家,都会点开看一遍,因为知道后来的结局,所以对于高中时的美好也会觉得心痛,每次看都是从头哭到尾。
第一次看《匆匆那年》是在宿舍里,当时追剧的姐们儿看完都大骂沈晓棠是小三儿,插足别人感情。当然,我也是这么认为。
后来,回家看到弟弟也看这个剧,无聊时间和他探讨剧情,他的看法竟然和我大相径庭。他觉得方茴一张苦瓜脸,安静沉闷,小心眼,猜忌怀疑又害怕失去,有事憋心里不说出来,和她在一起根本没有生活的乐趣。 而沈晓棠就恰恰相反,她大方开朗,敢爱敢恨,有个性有能力,在女生中可谓佼佼者,这样的女生是男生都喜欢的类型。
这大概就是陈寻为什么和方茴分手的原因吧!
这也说明了一个真理性,性别关照。女生总会从她的性别的角度思考问题,指责陈寻始乱终弃。而男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就觉得陈寻的移情别恋有情可原,大概这是百分之八十的男生都会选择的做法。
这些无疑是主观随意性的评论。
抛开这一点不说,现在来谈一下在这个快时代的社会里,男人们还能等“方茴”从安静变成在你的世界里的潇洒自如吗?你还能拒绝主动“沈晓棠”的穷追不舍吗?你还能做到有一个“方茴”而不对暂时不属于自己的“沈晓棠”动心吗?
那天在微博上认识一个男生,他刚和女朋友分手一个星期,虽然是女生提出的,但是聊天中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他对女友的厌倦和乏味。他说女友和他处了一年半开过一次房但女生不想太早把身体给对方而礼貌地各自睡觉,时间久了就觉得和她在一起找不到爱情的甜蜜和激情的火花。
如果男生不爱女生了,“分手”二字,也许女生说出来,会让男生觉得,他们对女生的伤害要轻那么一点点。而女生被分手,最后还落得一个自己甩了别人的看似“光鲜”的理由,她心里的痛也许比男生说分手还要深一万倍。
有时候,男生总是不够成熟,后知后觉,就像陈寻一样。有时候,女生也太过于自信,爱自己胜过爱爱情,爱对方。
身边一哥们儿,下个月就要结婚了,他的爱情史可谓一波三折。大学和一南方姑娘谈恋爱,姑娘弱柳扶风,内向安静。处了一年,期间一直被一个社团的北方“女汉子”追求,这位“女汉子”潇洒大方,健谈开朗,总是以社团一起搞活动的名义和他聊天,后来男生和她在一起了。后来我就没怎么关注过他的感情生活。 毕业两年他就要结婚了,结婚对象却是一个通过相亲的女生,我问他女孩儿怎么样,他说,挺温柔的,又懂事,小鸟依人,还不错。
这不就是那个温婉的南方姑娘!
后来问及他的前任,他说那个女孩儿其实挺好的,可是她太过于追求优秀,让我有种抓不住的感觉。
而说起那个南方姑娘的时候,他眼睛红了,其实他并不是不爱她了,而是他还没等到她,在他的世界里,“任性张扬”。
难道非得尝试一次痛苦的轮回,才肯罢休?
你说你喜欢主动的“沈晓棠”,可是最后,你又在拼命地找寻那个丢失的“方茴”。
“如果我是“方茴”,你会等我在你的世界,从安静内向走向“任性张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