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住在风陵渡火车站旁,妈妈是车站的售票员。我的好多小伙伴们还没见过火车的时候,我已经习惯了火车的鸣笛声,也习惯了妈妈的夜班。
风陵渡处在晋陕豫三省的交界处,虽然只是一个小镇,但因是南同蒲线(太原到风陵渡)上的最后一站,南接陇海线,是沟通晋陕两省的交通大动脉。来来往往的车不少。白天的时候好像全镇子的人都集中在了火车站这一片,出站口像个热闹的集市,有卖饭菜的、卖水果的,甚至还有卖活禽的。
到了晚上,赶夜车的人聚集在候车室,两旁的小卖铺生意也是不错,旁边的居民会在夏日的傍晚拿上凉席躺在站台上乘凉,那里的法桐好大好大,送来阵阵凉风吹进我童年的梦里。
90年代的火车站里全是清一色的绿皮车,由于车速较慢,运输能力不足,即使我们的小站也每趟车都挤得满满的,尤其是南下的列车,还有人从车窗里挤,才能坐上车。当时的车票是卡片式的硬质车票,分配给小站的票数并不多,一到春节就一票难求。
妈妈四十来岁的时候突然开始学电脑了,原来是她们售票房里要用电脑售票了,学习的过程当然不算轻松,但熟练电脑售票之后的妈妈再也不用一张一张去数小卡片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小站的车越来越少了,进站口的小卖铺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安检,出站口的小集市也消失了,而我也从小站坐上火车出发去上大学了。假期里会有好多同学找我帮忙买返校的车票,一起聊各自的大学生活。
没过几年,实名制售票开始了,同学们都能够在手机上自己买票,小站仅仅成了我们稍作停留的一站。
后来,大家都离开了家乡,我也离开了我的小站,妈妈也退休和我们住在一起,虽然和小站看似已经没什么关系,但小站就在那里,许久未见,也会在梦里依稀看到,大大的法桐,小小的车站,就像一个一直在等我的老朋友。
其实,小站何止是在等我,她是在等所有曾在法桐树下玩耍的孩子,等所有曾在那里泼洒青春的老人,等所有从小站走出去闯荡的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