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与普通的区别,往往差别不在方法和技巧上,而在思维方式。
各行各业都不缺优秀的人,他们有着某种共性,以下就拿自己所处的行业——互联网,谈下优秀和普通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产品经理经常会面临的工作内容如下:
协调类工作:如时间紧,急于出一条主线,协调各种人力物力解决一个问题
分析类工作:如做竞品分析
规划类工作:如向领导汇报你所负责产品的整体规划设计思路(非商业层面)
但往往经过辛苦努力、加班熬夜出来的结果却得到了大家这样的评价:
1、考虑的很不全面,传达的很不清晰,协调的很不到位
2、分析的没有层次,只是一些功能的罗列,根本看不出竞品的全貌
3、只停留在功能层面,只看到了功能模块的组织分类,没有整体性和关联性
相信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遇到这种付出不被认可的情况,偶尔一两次还好,但是经常出现这种问题时,我想,你应该停下脚步思考一下了,再好的方法和技巧在没有正确思维方向的引导下的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可见,光学方法和技巧还不够,没错,你缺少的是牛人做事背后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意识。
我们可以看下面两幅比较火的图:
普通人:
牛人:
将上图放到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大概是如下两种场景:
普通人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
第一步:问题来啦,内心旁白(好烦,宝宝心好累……)
第二步:思考中……(大约不到一分钟或者略过该步)
第三步:呀,想到一个解决方法
第四步:赶紧燥起来,各种写,各种搜,各种复制,各种贴……,走不通,换条路,又走不通,再换条路……
第五步:OK,做完,完美
牛人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
第一步:问题来啦,内心旁白(宝宝好开心,我就喜欢问题,没有问题制造问题也要上)
第二步:思考中……(结构思考力、马斯洛需求层次、5W1H分析法、金字塔原理、AARRR模型……各种原理、各种支撑)
第三步:嗯,初步分析,目前有3种解决方案
第四步:工具中......(word、excel、visio、思维导图、Axure、信息图、手绘图......各种工具、各种论证)
第五步:有条不紊,自上而下,任务拆解,逐个击破
第六步:OK,先和大家说下我的初步想法,听取下更好的建议,我还可以做的更好
经过对比,你会发现,有理有据做事和没有章法做事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那么,牛人从遇事到成事背后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我总结了以下3点:
1、他人视角而非自我视角
2、从内而外思维而非从外而内思维
3、结构化思维而非线性思维
下面,我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案例具体描述下这几个秘诀背后的实质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落地。
第一个秘诀:他人视角而非自我视角
没错,现实生活中的好多人在遇事时先想到的都是做什么,明显的强结果导向,因为大部分人遇到一件事情都希望赶紧想出解决方案并快速执行,马上出结果,典型的行为驱动者。这种想法只会让你站在自我视角考虑问题,而站在自我视角看到的就只是自己当下最需要的是什么,即自己的目标,这会使你看问题不深入,不透彻。
而站在他人视角考虑问题的人,是典型的目标驱动者,这类人最先想到的是:希望对方有哪些行为。即你对一件事的处理方法或输出产物希望利益相关者知晓后有哪些反馈或行为。
下面分别是某家传统制造业的企业口号和滴滴打车的企业口号:
今日的质量,明日的市场
滴滴一下,马上出发
显然,阅读第一个企业的口号,用户根本不知道你是做什么的,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价值,质量好和带来市场完全是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到底质量好坏,用户只有购买才知晓。而滴滴的口号相对简单,但是站在用户实际使用场景描述,从文案上就可以知晓,这个产品打车时会给我带来方便,无需再等车。
下面是三星Notebook和小米Air两个笔记本电脑关于轻薄便携的宣传文案:
三星Notebook的文案:“超轻薄机身”
小米Air的文案:“像一本杂志一样轻薄”
很明显小米的文案站的是他人的视角进行的设计,使用户读后立刻产生了熟悉的感觉,唤起用户已有的认知,贴合用户心理感受,更容易激发用户产生使用或购买的欲望和行为,而三星的文案相对苍白,具体轻薄到什么程度,用户无法感知。
其实上述所说的用户视角其实和产品以用户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的设计理念是一致的。
第二个秘诀:从内而外思维而非从外而内思维
有了第一个思维做支撑,即我希望他人从我的解决方案中产生哪些行为和思想上的转变。接下来你可以用黄金圈法则来分析这件事。
由外到内分别代表:
What:事件、成果
How:方法、技巧
Why:目标、方向
下面以做竞品分析为例,阐述下如何运用上述方法从内而外进行分析。
Why:目标、方向——你需要明确几个问题
为什么你要做竞品分析,是领导安排你对同行业竞品进行分析,还是你规划设计产品时需要做竞品分析?
做竞品分析最核心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使你更清楚当前所处阶段,更明确本次竞品分析的方向,产物更精准,落地性更强。
第二个问题明确后,它会成为贯穿本次竞品分析过程的始终,作为核心指导思想。
对于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我想应该是:横向思考,做竞品所没有;纵向思考,同一切入点竞品所未深入的层次;终极目标,超越竞品。
那么这个答案又会带来新的发问:
为什么竞品没做我们却要做,为什么竞品做的不深入,我们要将这个作为切入点深入
这个问题会引导你向更深处探寻并助你开展接下来的工作,回答上述问题,你需要知道竞品所拥有的资源和我们所拥有的资源,这是硬实力;其次,你需要知道竞品的切入点和我们的切入点,这就需要围绕用户、场景、需求入手分析。
How:方法、技巧——你需要一些工具协助你解决上述问题
经过一系列为什么的分析,我们知道下步要做的有如下两点:
1、找到竞品和我们手里所拥有的的资源
2、从用户、场景、需求入手分析竞品的切入点和我们的切入点
以英语学习APP竞品分析为例来说下我的方法
1、找到竞品和我们手里所拥有的资源
从内容组成和应用方式入手对比竞品和我们所拥有的资源异同,形成下面两表
2、从用户、场景、需求入手分析竞品的切入点和我们的切入点
从学生学习英语的感官行为入手分析,并组合成对应练习场景,将竞品和我们的应用形式对应到场景中:
基本行为 主要行为
看、听 说、写、选…...
练习场景 应用形式
看听 闪卡学习、词汇表、词汇记忆、单元错词、认识单词
看说 背诵模式、通读模式
看写 生词全拼
看选 看图选词(中选英)、匹配练习(中英匹配)、语境选单词、单元闪测
听说
听写 听写
听选 听力练习(英选中)
看听说 单句模式、听说分离、快速模式、修炼、挑战、PK
看听写 拼写练习
看听选 单元测试(英选中)
3、将上面进行的两项分析合成一个表格进行对比分析
4、结论
(1)从内容组成来讲
我们没有中文翻译,但对于识单词而言,是需要有中文翻译的,所以中文翻译在我们本期规划的范围内。
经过分析,其他内容不是用户痛点,暂不考虑
(2)从应用方式来讲
某些竞品没有“说”的功能,因为这个功能需要和第三方语音识别引擎合作,而且技术难度增加,但我们有这方面的资源,且听、说、读、写中的“说”对于英语学习很主要,所以“说”在我们本期规划的范围内;
我们没有“写”的功能,而一些竞品有“写”的功能,结合目前实现成本大和时间紧因素,“写”放在后期规划中实现。
“单词背诵”这个场景有一个竞品中有,且符合实际学生学习场景,但竞品做的不够深入,可以成为我们的切入点。
What:事件、成果——基于上述结论,你可以着手设计产品了
当然,设计时你需要在当前已有的信息架构和交互方式基础上进行设计,具体还会有一些方法和技巧在此就不说啦。
第三个秘诀:结构化思维而非线性思维
其实结构化思维是在采用上两个思维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作为类似方法或技巧性质的手段始终支撑的,大致总结如下:
层次分离——拆解
事物关联——关联
主体整合——整合
行动落实——行动
行动落实又分为任务拆解、独立每步、设定优先级、制定时间表等等。
大家可以对照上述的竞品分析案例,试着将分析过程的一些环节对应到结构化思维中来。
我们再拿文首的例子说明结构化思维的具体应用。
协调类工作:如时间紧,急于出一条主线,协调各种人力物力解决一个问题
案例1:公司开发的APP突然宣布要推广使用,应用结构化思维,你可以迅速画出该幅图
其实,上图更多想传达的是各种利益关系针对该突发事件应该输出的产物,和彼此之间的连带关系,有了这样一幅图,你会更快捷的找到核心关键点,并分析利害关系,保证最低成本最高质量执行这件事情。
规划类工作:如向领导汇报你所负责产品的整体规划设计思路(非商业层面)
案例2:运用博客思维解读下K12体制内社群关系
上面这幅图也是运用结构化思维清晰的传达了事物之间的内容组织和主体关系。
以上就是我在工作中总结的3种思维,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案例进行的详细复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夏若,喜欢文字,喜欢冥想,喜欢设计,天马行空,总结癖,整理控,产品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