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建设要提质增效
老家村子里有条公路,修好不到半年就已经破败不堪,水泥不见踪影,石子乱滚,坑洼遍布。这条村级公路,从动议到修成,耗时长久,花费巨大,每个村民都参与了集资和劳动,造成现在的局面甚为可惜。
农村公路属于地方性公共产品,收益范围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因此长久以来我国农村公路的供给主体一直集中在县乡政府。县乡级政府财政十分有限,实际操作中通常需要公路所在村的村民集资。但由于村民收入普遍不高,募资数额有限,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匮乏。
同时,农村公路建设具有很强的不可逆性,一旦建成,对土地的占用、沿线环境的影响往往无法恢复。在实际决策过程中,推行“一事一议”方式,缺乏统一规划,在技术等级、路网衔接等方面都难以协调。笔者老家村子的公路在村口与省道衔接处就是一段断头路。
更重要的是,随着我国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公路建设、养护力量,缺乏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也难以切实履行质量管理职责,农村公路建设普遍存在使用寿命不达标,养护成本过高等现象。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全面脱贫的重任,农村公路建设在脱贫致富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农村公路建设急需体质增效。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投入。仅仅依靠县级财政的能力十分有限,即使加上农村村民的募集也同样杯水车薪,要加大对县级财政的转移支付能力,同时有效整合各个部门的资金使用,将分散在农业、交通、扶贫等方面的资金统筹起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其次,要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统筹安排。改变当前“一事一议”的模式,加强道路规划、技术等级、施工过程等环节的标准建设和监督管理,将农村公路建设与路网建设、当地旅游等产业发展需要等结合起来,提高农村公路的使用效率。
最后,要加强农村公路的养护和质量管理。农村公路不能一建了之,要充分考虑农村公路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农村公路养护制度,延续农村公路使用寿命。
“要想富,先修路”,但这条路一定要是使用寿命达标、工程质量合格、养护水平适应的公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脱贫致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