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长大才越发觉得自己多年坚持的想法和准则需要些修正。
从小单纯的觉得“一视同仁”是最基本的品德,所以一直坚持到前几年。大四的一个晚上,一个初中好友在电话里对我讲了一番话。她说,如果A对你很好,B对你不好,你对A和B都很好,那么有一天A也不会和你做朋友。恐怕这是“一视同仁”观念第一次遭受质疑,但是当时的我只是听听,并没有往心里去。直到毕业后的一年多,冬夜的一个电话,葬送了十几年的友谊后,我才开始反省,这么多年的坚持到底有没有问题。后来有一位同事告诉我,她为人处世的原则是“人对我好,我对人更好;人对我坏,我亦恶之”。她还跟我解释说,A会觉得对你那么好,换来却是和B一样的待遇,觉得这很浪费,没有什么意义。而且A或许还会觉得,你对B那样的人都这样,也许你这个人也有问题。经历了血的教训,觉得分析得很有道理,便逐渐改之。于是我把原则调整为:我不会对人恶,但是只对好的人更好,其他的不必再浪费感情。
我从小是个朋友地位远高于自己的人。就拿小时候来说,如果小伙伴提议玩他们爱玩的游戏,我会毫不犹豫放弃自己爱玩的然后赞同他们的提议。后来长大些,不管我在忙什么,如果朋友说,他们心情不好想跟我聊聊,我就会放下手头的事,认真听他们”声情并茂、声泪俱下“的”娓娓道来“,尽管雷同的剧情我不知听了多少遍。这些年不管朋友需要什么样的帮忙,只需吱一声,我定当全力以赴。于是乎,逐渐的失去了自我,大家也习惯了你的迁就,也许他们都不知道迁就的存在。哪个失恋了,于是变身情感专家,陪伴加安慰。哪个迷茫了,于是变身励志大师,加油鼓励、指明方向。后来慢慢觉得用掉了自己许多的时间,为朋友操碎了心,可是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是会有人跟你倾诉失恋的痛苦,还是会有人谈起迷茫的折磨。作为朋友,确实需要去安慰、去倾听,只是我也要兼顾自己的内心。
我总有拯救他人的情怀。还记得一个初中同学有一日说,他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读高中。他的一句话,害我担心好久。唯恐不上高中会毁掉他的一生。后来的故事当然是他不但上了高中,读了大学,而且好好的活到了今天。认识很多年的一个朋友,她性格极度内向,自卑又敏感。家里情况一般,工作也很一般。但她真的很善良。我总是主动关心她,和她聊聊天。希望她勇敢、自信起来,希望她可以摆脱现在的境遇,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忍不住想告诉她,动作要快一点,这是个效率至上的社会。忍不住想告诉她,要坚强乐观一点,生活需要勇气才能走得更远、看更美的风景。感觉许多问题跟她聊过许多次,仿佛一切都没有什么变化。今天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次聊类似的话题。终于明白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系的结,别人解不了。我空有心,却不得不承认无能为力。所以我转变了方向,真正能拯救的只有自己。不要再操心别人过得好不好,不要再担忧他人的烦恼,先要做的是过好自己的人生。
我会一如既往的善良,也还会是别人最好的朋友,只是这次我选择回归女主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