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第一次刻意的冥想练习是在高三的一节生物课上。生物老师王炎是中山大学刚毕业的帅小伙,不仅有颜值,爱好也广,是当之无愧的“斜杠青年”。
他上课氛围的很轻松,不是对着网上下载的PPT照本宣科,而是在黑板上手绘各种奇形怪状的细菌、真菌、微生物等生物图,以加深我们的理解。
即便在高考前一个月,他仍愿意拿出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放宫崎骏的《起风了》,当时所受的启发至今仍记忆犹新。
在高三的一节课上,那时是艳阳高照的五月份,天气像烤炉般,把人像面包一样烤了正面烤反面,非要烤至两面焦黄才罢休。在毕业那年学校才在课室里装了空调,而高三那会儿,只能每个人桌面上摆上一台小风扇,聊胜于无。
听了不同的老师讲了一上午试卷,看到王炎双手空空地走进课室,我们顿时像打了鸡血似的都挺直腰板,这节课终于没那么枯燥了。只在裤袋揣一个U盘是他上课的习惯,其余的,都装在他脑子里。
他慢悠悠地走上讲台,对我们说:“今天这节课,我们不讲试卷,更不复习,而要大家配合我完成一个游戏。”一听到“游戏”二字,我们哪管三七二十一,反正肯定比上课有趣,班里顿时炸开了锅。
“嘘,大家安静。首先大家把手头的事情都停下,把桌面的课本文具整理一下,至少得有能放两只胳膊肘的空间。”我们像一头头温顺的小绵羊,照着指令执行。
“很好,你们很乖嘛。然后请你们闭上眼睛,在我说睁开之前谁都不能睁开哦。”王炎的声音有种吸引的雌性,让人听了像看到园子里的鲜花慢慢绽放一般,特别是闭上眼睛后,听觉变得更加灵敏,像是他贴着耳朵对我们说。
“大家可以不用那么拘谨,手不一定要规矩地摆在桌子上,也可以放在腿上。腰也不一定要挺直,假如累了,趴着也可以。”虽是闭着眼,但从大家的叹气声中能感受到许多人像泄气皮球般放松了许多。
几分钟后,前面有个同学似乎有点不耐烦,问道:
“老师,请问是要放电影吗?”
“嘘,不是哦。请大家不要说话,乖乖地闭上眼,我给大家放一首音乐。”王炎说道。
刚开始,厚重的眼皮盖上刹那,眼前瞬间漆黑。但是在几毫秒间,铺天盖地的试卷像一张张魔毯朝我冲来,不停地冲撞,我身体不由一颤。
随着飞舞地试卷缓缓飘落,一条条化学公式像电脑输入程序般,一行一行地展示在我面前,我还记得背景是透明的绿色,化学公式就投影在上面。
正当我在思考其中一条公式是不是写错了时,同桌的一个喷嚏硬是把我吓了一跳,平时从未觉得他打喷嚏这么大声。
这时,场景又切换到了班主任在上数学课,“你们看看自己写的都是什么狗屎!全部拿回去重做,把错的给我连题目抄十遍。这样子的状态还想考好,做你的白日梦去吧!”“啪”一下,一沓试卷被他狠狠摔到地上,旁边座位的同学只好捡起来一张张派下去。
一道亮光划过,“全省排名:30000,高考成绩:600”这一行黑体字清晰地印在一张长方形纸条上,镜头渐渐拉远,我看见自己双手拿着纸条,目不转睛地盯着。啊!我高考落榜了!我使劲晃了晃脑袋,眼前又是一片漆黑的混沌。
“嗒~嗒达~达哒……”悠长空灵的音乐从耳边传来,我像被上帝之手拎到了丛林里,在疏密参差的竹子间,仿佛看到了几个穿着古时候衣服的人在饮酒作乐,布制的长袍,宽大的衣袖和裤子,嘴里念念有词。莫非这是语文书里的竹林七贤?
就这样在想象与记忆中不知游历了多久,前方的讲台上传来王炎的声音:“好了,同学们现在可以睁开眼睛了。”我习惯性地看看手表,发现一节课已经过去了一大半,我却几乎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仿佛在停滞的时空中穿行游荡。
“刚刚让大家做的游戏称作‘冥想’,在佛教里叫做‘打坐’,是一种心性锻炼的方法。每个人的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我看有的同学都睡着了,有的同学一直在皱着眉头。接下来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要高考,我看大家每天忙得焦头烂额,却似乎没什么效果。希望通过这个小小的游戏让你们稍微放慢脚步,听一听自己的心跳,再重新出发。”
铃铃铃……下课铃打响了,“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王炎又慢悠悠地走出课室。
后来,我一直没有再尝试这种训练。直到前几天看到一本名为《简单冥想术》的书,再次勾起了我的回忆。
书中写道,“冥想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人生,但是具体如何运用以及最适合你的应用方式,是你自己去探索的。任何与心相关的事情都能从冥想中获益。”
“冥想并不是要你成为一个不同或是一个全新的人,而是教你修炼意识,理解自己既有思考与感知方式及其缘由,学会真诚对待自己的感受和现有的生活方式,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一种健全的认知。”
凡人的情感如此复杂多元,最常见的是喜怒哀乐,但其实这些情感它们本身只是些人为的概念。
很多人往往会有这种经历,在一天的某个时刻,可能是吃完午饭坐在椅子上时,也可能是工作完成后闭眼休息的刹那,或者是傍晚躺在床上看着头顶的天花板时,心情毫无缘故地突然变得低落。觉得一切是那么无趣,看不到希望的曙光。往往我们会被这种消极的情绪牵着鼻子走,越想越不开心,无法挣脱。
但当我们努力地抓住这种悲伤的情绪,一层层拨开它的外皮后,会惊讶地发现里面是空心的,什么也没有。任何一种情感,它们其实像路边的一颗石头,或者书房里的一张木桌,只不过后者有实体之躯,而情感没有。它们本身并不会感到喜悦或哀伤,而是我们人为地赋予他们这些概念。
不妨在日常生活中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找个舒服的地方,坐下站着或者躺着,闭上眼睛,静下心来,进入冥想。心平气和地与自己的情感相处,聚焦快乐和悲伤的感觉,从而更加灵活、从容地面对不同的状态和情感。
书中还有个有趣的练习,我前几天也亲身体验了。选一条车水马龙的马路,坐在路旁,闭上眼睛,凭听觉和嗅觉去感受周围发生的一切。
第一次体验时,我一闭上眼,便觉得周围的世界在耳边冒着泡沸腾,刺耳的喇叭声,发动机的轰鸣,人们在街道大声的谈话,偶尔还能听到小孩“吱吱”从身后跑过。
当一辆车从面前呼啸而过,还能强烈地感受到尘土扑面,携着一阵算不上好闻的尾气味。有时一辆车若开得比较靠路边,我会本能地挪动屁股往后坐,害怕被压成肉饼。一切近在咫尺,喧嚣不堪,心情不禁烦躁起来。
但当我第二次尝试时,随着时间流逝,注意力分散,慢慢地觉得周围的音量在逐渐减小,呼啸的汽车也似乎愈发远离。我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气息上,跟着气息节奏数数,让内心在自然的意识中休息。
随着练习次数增多,我变得仿佛身处在一间玻璃密封的房间内,周遭的一切事物被隔离着,仅我一人。
若不信,大家不妨试试。以后有机会还会和大家分享冥想的心得体会。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