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青蛙妈妈(FrogMomClub青蛙成长社)
这两天,两位爸爸几乎霸占了青蛙妈妈的大部分公众号,同样是带娃,为什么刘国梁被赞,而乐嘉却遭到了质疑呢?
青蛙妈妈今天就来给你讲一讲之故事的背后,究竟有些什么?
事件回顾:
事件一:乐嘉带着4岁女儿,在酷暑烈日下,穿越甘肃省张掖高台县沙漫,4天步行76公里,其间乐嘉多次在微博上晒出照片,网友们纵说纷纭,有的说,这是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有的说这简直就是虐娃,太辣眼睛了,不敢看。
事件二:刘国梁6岁的女儿得了世界亚军,她参加的项目是世界高尔夫锦标赛女子及7岁以下组。网友一边倒的赞叹,虎父无犬女,这胖子指挥玩了乒乓球又来指挥高尔球了。。。
这不禁让人感叹,两位爸爸的待遇怎么会差这么多呢?
两位爸爸的身份不同
刘国梁:16岁一战成名,1986年第一位乒乓球”大满贯"获得者,2003年开始执教,获得了大大小小比赛冠军无数,可以说,刘国梁是一带乒乓球的辉煌,而且他个人几乎是零缺点出镜。
乐嘉:性格色彩的创办人,大陆的主持 人,作家,曾在多个综艺节目上担任嘉宾、导师。然而乐嘉在娱乐圈,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有争议性的人物,也曾因为发酒疯事件而弄得沸沸扬扬,时常被爆与别人发生口角。
同样是两位公众人物,一个呈现在大众视野的是英雄式的人物,人们对他的赞叹更多的是从他的身份标签上来的,人们喜欢看到除了奥运会、世兵赛以外很少在大众视线中出线的刘指导的正面故事,而这篇文章的推出,其是符合刘国梁在广大读者中的形象的。
而另一个呈现在大众视野的是一个争议性人物,人们在选择对他的报道也十分贴切地加入了争议的话题,以博取更多的眼球,其实这一点,对于乐嘉本人来说是一个惯用的伎俩。
两个孩子从事的项目不同
同样是运动,是运动就需要有付出努力和代价,然而两位爸爸选择的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项目。
刘国梁的女儿打的是高尔夫,属于贵族运动的一种,高尔夫本事给人的感觉就是高大上,清爽,儒雅,整个高尔夫的基调就让人觉得很有品味。
所以当我们看到刘国梁和女儿在球场上的照看的时候,都觉得是美美的,蓝天,绿草地,迷你高尔夫裙,精致的球杆,白净的手臂等等。让人耳目一新,整个舒服的感觉。
再来看乐嘉带女儿的运动是徒步,除了走路,没有让人有更多的幻想,再看乐嘉拍出来的照片,黄土地,风沙,女儿剪着男孩子的头,衣服看上去更是灰蒙蒙的,。
最让读者受不了的,还是长了水泡的腿,大腿上的红疹,且不说4天步行76公里是不是符合一下4岁的孩子去做,也不说乐喜在出发前与孩子的约定是不是符合孩子的心里成长,但就这个项目来说,就已经low很多了。
同样是女孩子,为什么别人家的运动是如此落落大方,而乐嘉家的孩子却是仓皇落魄,灰头土脸的呢?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同
从文章中来看两个爸爸对孩子的教育来说,是很不相同的
乐嘉在孩子出发前,对孩子的约法三章是:“不可无理哭闹,哭要有哭的理由,不哭的孩子最美。无论发生什么事,绝对不可以让大人抱,要靠自己的力量每天走完全程”。
这是一个典型的东方式爸爸的教育,不允许孩子出现一些消极的情绪,然而大家都知道,在4岁这样的年纪,哭和抱都是孩子的天性,也是符合孩子心理发育规律的,这个时候一味地压抑孩子天性的发展和释放,反而会过多的让孩子产生一种潜在的惧怕,安全感得不到保障。
反观刘国梁,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显得更为人性化,更懂得孩子的心理,他会告诉孩子这件事会很辛苦,但你要不要去,全看你自己。
他会鼓励女儿:你控制不了别人好不好,你必须让自己好。
6岁的赢赢不知道什么是紧张和恐惧,他从来没有因为打不好而哭鼻子,反而安慰妈妈:哭有什么用,打好第二杆不就行了!“
他更懂得因材施教,同样作为刘国梁的女儿一一,却对高尔夫完全没有兴趣,刘国梁是这么说的:”不喜欢绝对不能勉强,没有天赋绝对不能培养,一定是要顺其自然。“
对比了上面两个教育方式,怎么看那个可爱的胖子都是完胜啊!
事件的呈现手段不一样
其实哪有什么运动是不辛苦,不受伤的呢?特别是运动员,要想打到世界第二,想来赢赢也是吃了不少苦头的,运动员的艰辛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长年累月的训练。
然而我们看到的报道并没有讲到刘国梁的赢赢在训练的时候是怎么辛苦,怎么吃苦耐劳等等。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一直都是事件本身的一个结果,就是他获得了世界第二,告诉我们的都是一个阳光向上的,职极乐观的运动员形象。
而乐嘉的灵儿事件,则是以一个过程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的,整个过程中,他一直强调的是这条路有多么辛苦,天有多么热,灵而是怎么克服困难的,在灵儿哭的时候,乐嘉是怎么一直鼓励他的。
可以看出,乐嘉想打造的是一个伟大父亲的形象,而刘国梁是想打造下一个世界冠军的形象。
话题被热追的背后说面了什么
首先,在普通人生活中,爸爸往往在教育关系是缺失的,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爸爸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而这两位爸爸正是两个行业的代表人物,他们亲自带娃出镜的故事,自然能够吸引足够的流量。
第二,从微信的官方数据来看,广大的女性占据了阅读的主要地位,作为教育的主力军,女性们多么希望能够看到这样励志的故事啊,尽管生活中他们无法卸任,但网络上的这些故事,足以让她们证明,其实爸爸们你们没有这么忙!
第三,女性读者在阅读完这类亲子教育的文章以后,更多地会去思考,思考两位的教育理念,思考两人位爸爸的行为是否有可取之外,而广大的男性读者则是看完以后,哦!结束了!这就是为什么这类话题会比别的话题更引起读者的兴趣。
第四,名人的风向标作用。上面两位都是名人,没错,而他们的教育观点会成为很多人的一个风向标。正如前几年火热的《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我老爸最棒》等节目一样,把爸爸参与教育及爸爸的教育理念推向了新高潮。
无论如何,我相信,每一个父亲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他们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教育的观点不同,但这并不能说明谁对了,或是谁错了。在教育的路上谁也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就像脚穿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