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阿迪、光光、南匀木都做了检视阅读并输出文章,今天挤时间学习。
第一步看包装,这一步我通常在选购书之前就操作完,通过分类进入选书页面,看全部书名,了解下作者,一般不看国内的新书,除非是第n 版或者第n次印刷,墨迹好几天才买《好好学习》,就是去搜集作者信息了。
宣传文案很关键,出版社编辑会把比较生动的字眼和大咖老师的推荐语放在这里,遇见自己服的老师推荐,会刺激我早点下单。
第二步,看整体。目录在购买下单前看过,到我的判断标准只是观察有多少感兴趣的点,看了目录就没兴趣,不买了就没有以后了。
书到手后我先看的腰封,然后立刻扔掉,如果有《好好学习》这种红色书皮拿下来放一边。
我很喜欢看序,但很多书有他人的推荐序,那个也值得看。《好好学习》的序比一般书的序都要清晰,特别明白写作背景、目的、给谁看、解决什么,他有没有能力解决你也能看出来。
今天用目录提炼结构法看了下《精力管理》。
有效果,以后使用这个方法,得先刻意应用几次形成习惯。
第三步看细节,这一步我基本没做过,因为我以前看书基本不看引号,这导致了一个核心问题:写作没有可引用的东西。这一点,汤小小老师已经提点过我了,我最近一个月才开始关注引用,效果还不是非常明显。
另外参考文献一般教科书会有,能像《好好学习》这样整理出来的并不多,《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里也整理了。这两本书的参考书单也是我扩展学习的路线图,此方法战隼老师也提过。
第四步,下判断。我分两步用,一是判断买不买,二是判断怎么看。比如一般的书我会选择上班路上读,我拼车,有半小时平稳的阅读时间。
判断怎么看,我一般趁着电商平台大促,通过上面快速方法选择自己要读的书,再每月计划中结合当前的需求,把书单列入计划中,比如一月20本书,因为很多是能够快速抓取完所需内容的,二月只有2本,除了时间不够,这两本是需要精读和广泛的查资料以及实践记录的。
第五步,粗阅读。我大概每天的七点到八点多都比较累,不太想讲话,这时候我就往床上一靠,拿书粗读,基本上就是找感兴趣的关键词,折页标注或者把重点感兴趣的章节浏览一遍,直接在书上标注:有什么启发,怎么用……
总结:
差异点最大的是,我都会等书看完才写感悟,因为零星碎语怕理解有失偏颇,如果是为了锻炼思考能力和记录习惯,直接在书上写的应该也算,形式不要紧。
书的逻辑关系、写作思路是我以前常忽视的,从《好好学习》开始真正好好学习思维训练。
这是我的学习笔记。
还用这个方法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这个书并列结构,受众人群广泛,平时带娃中就可以标注关键点,有整块时间再仔细研究。
此方法甚好,非常有效果,可以说立竿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