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洋酱
在日本有种说法,称2岁左右的孩子为“魔の二歳”,意思是说,两岁的孩子就像个谜团一样无法理解,会做出各种各样让家长头疼恼火的事情,很难对付。这个年龄也被形象地成为“イヤイヤ期”(凡事都说“不”的时期)。孩子过了1岁半,日本的爸爸妈妈们就开始战战兢兢地准备迎战自家的小魔王和小魔女们了。
今天聊聊在日本是如何理解,如何对应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反抗期,本文中介绍了著名儿科专家毛利子来(Mouri taneki)医师及儿童发育心理学权威、法心理学者滨田寿美男(Hamada Sumio)老师的讲解和意见。并直接得到了本人的授权进行翻译编辑。
宝宝突然变了
从1岁半到2岁左右的孩子,“自我意识”的萌发是这个年龄最大的特征。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即使再三被制止也执拗地一定要做。趴饭桌,抢大人用的东西,怎么说也不停手。性格倔强的孩子,还会因为些“小事”就满地打滚大发脾气,扔东西,要么趴在地上哭闹不停。好不容易觉得平息了,没过一会儿又偷偷来看家长的脸色寻找下个机会,孩子毫不气馁地一次次来挑战。相反,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顽固到底绝对不做。不喜欢吃的东西推到一边,不愿意穿衣服的时候,把你拿来的衣服直接扔掉。这样的事情每天不是一件两件,可以说时时刻刻,在任何事情上都可能发生,妈妈爸爸们也常被孩子弄得精疲力尽,不知所措。
什么是反抗期
心理学上,把“自我意识”开始萌发的1岁到3岁成为第一反抗期,自我意识高涨的青春期成为第二反抗期。这种说法听起来好像是从孩子自身涌现出的反抗情绪,其实,既然是“反抗”,没对对象是不成立的。所谓反抗期,既是孩子自身变化,同时更多的是与周围外界的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信号。
一岁前,宝宝想要去哪基本上都是依靠家长来抱,一岁以后,仅仅是能自己走这一点,和家长的关系就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吃东西等各个方面,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变多了,“想自己做”的事情也变多了。这对于家长来说是非常高兴的事,同时,这也代表与以前所有事情都由家长“为他/她做”的婴儿时期已经完全不同了。家长为他/她做的时候还相对轻松,现在孩子要自己做,可是又做不好。家长怕危险,怕弄脏弄乱,还要继续为他/她做的话,孩子自己想做的事做不了,自然会生气发脾气。可是,看着孩子明摆着做不到的事情还硬要自己做,家长也烦躁。这就是所谓的反抗期。与其说是孩子自己萌发了反抗心,不如说是亲子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相反,如果不这样问题就更大了。
其实,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开始理解世界上是有规矩存在的,而且也意识到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随心所欲。但是,尽管如此也不能轻易接受现实,否则,就等于完全抹杀了“自我”。所以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志,一定要表现出自我。通过这种自我主张和判断,孩子们在努力地调整自己和外界的妥协点。有时候甚至能够感受到这正是孩子们为了“确立自我”而在努力地抗争。
但是,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判断还很单纯,自我主张的方式也很强硬。只知道在“做”和“不做”之间二选一,还不能灵活地找到其他的方法代替或妥协。而且,在反抗的过程中孩子们慢慢认识到自己和世界是独立存在的,是不同的。但这些认识还很固定,比如有的孩子会因为爸爸坐在妈妈经常坐的座位而大哭不止。
另外,这个时期孩子对感情的处理也还很困难,所以在是黑是白没有结果之前,会一直哭哭闹闹。这样想想其实孩子们也挺不容易的。
妈妈的心态
能够迎来反抗期,首先这说明妈妈和孩子之间已经形成了坚实的信任关系,宝宝知道无论自己做什么,妈妈都不会抛弃自己,只有拥有了这种信心的宝宝,才能安心地对妈妈进行反抗。如果母子之间的关系不稳定,或者孩子没能得到足够的安全感,他们是没有勇气试图建立新的关系的。相反,一般在该反抗的时期没有反抗行为的孩子,有可能在下一个反抗期的反应更加激烈。
面对每天孩子各种各样的挑战,再加上这个时期还经常要面对宝宝睡眠的困扰,两个加起来,妈妈会觉得身心疲惫。但还是尽量让自己保持心情上的宽裕,从成长的角度为孩子的变化感到高兴。
有效对应宝宝反抗期的方法
道理明白了,每天面对制造出各种各样花样的小魔王小魔女们,还是需要点技巧的,这里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不妨大家也试试看。当然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希望能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灵活运用。
1. 尊重孩子的主动性
这一点其实不仅是针对反抗期,可以说是育儿的基本原则之一。所以再特意强调一下。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孩子想要“自己做”的愿望。孩子的成长的点点滴滴都是通过实践来获取的,没有体验过的事情,是无法学到的。即使宝宝做的结果再不完美,对本人来说也都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婴儿时期,孩子活动范围小,而且也许还愿意待在爸爸妈妈准备玩具圈圈里,即使随便玩也不会造成什么大的损失。不过到了2,3岁,孩子的能力和活动范围增加了许多,如何给孩子创造一个尽量自由的空间则是父母必须做的工作。如果你懈怠了这一点,那么只能说是你给自己制造了很多和宝宝发生争执的原因。
切记,“这个好贵的呀”“这个容易坏的”之类的理由,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还完全无法理解,如果妈妈因为“这个好贵的,你怎么净瞎动呀”而制止孩子的话,那完全是父母的错误。爸爸妈妈真正在意的东西,应该早早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反过来说,孩子能接触的活动范围内的东西,原则上都该是他/她可以碰的。如果实在有没法收起来的又不愿意让孩子动的东西,那么告诉宝宝这个很重要,不要动。但是这种“不要动的”东西太多的话,建议还是再重新整理一下吧。
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你现在怕麻烦,怕弄脏地板,怕弄脏衣服,坚持要喂饭给宝宝的话,那么到了4,5岁,孩子还是会等着你继续喂饭给他吃的。这只是个例子,其他的事也都是一样。关于保护孩子自主意识的话题很深奥,今天就不多解释了。
2.转移注意力
孩子发起脾气的时候,家长不要跟着发脾气,硬碰硬。试着转移话题吸引宝宝的注意力。造成孩子发脾气的事情如果对宝宝来说不是很重要的话,也许马上就能够切换了。
3.说明理由
2岁的孩子对父母的话已经可以理解很多了。对于孩子的要求不要一概否定,试着向宝宝解释理由。“今天因为-----,所以要快一点。”不要上来就说,“我着急,不行!”“你还小,不行!”等等。通过父母的解释,孩子会感到自己得到了尊重,有的时候也会很顺利地表示出理解的态度。
需要注意的是,对孩子来说,未来的危险是不具备说服力的。“如果---会感冒的”“长大以后就再也不----了”之类的理由,基本上是不会被理解。理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对宝宝来说关系重大的事情。当然不一定都是事实。
4.改用提问,邀请的方式
这个时期的孩子希望“自己做决定”。如果爸爸妈妈一味指示或命令孩子去做这做那,宝宝会觉得这不是自己想做的而故意不做。比如,想让宝宝把玩具放回原处,“把玩具收好”这种指示一般都会被拒绝,这时可以试着说“这个玩具是放哪的呀?”或者说“妈妈想要把玩具收好,有没有谁愿意和我一起做呀”,多半情况宝宝会高兴地跑过来,把玩具放回原处。
5.正面接受
如果宝宝反抗很激烈,说明那也许是一件对宝宝来说很重要的事。这个时候需要动脑筋分析一下情景,猜猜宝宝的心情并表示理解。“你是想要做----来的吧,妈妈已经明白了。”如果你猜对了,那么宝宝会点点头,像关电源似的一下就停止哭闹,转身就去玩儿别的了。有时候即使你猜对了,宝宝还是不能处理自己的情绪的时候,那么你只要把他/她搂在怀里,不断地重复“妈妈知道你是想要做----来的,对吧。”,不断地重复,重复,再重复。一般情况下不超过5,6分钟宝宝就会平静了。
切记,你只需要重复表示接受并理解了孩子的心情,并不一定实际去做宝宝要求的事,刚才已经解释,孩子是明白有些事是不能做的。而且千万不要因为着急而和孩子进行谈判或提出交换条件,“你要不哭我就给你买---”“你要不哭咱么就----”之类的做法。即使孩子一时可能会被吸引,但他/她的心情并没有被正面接受,只是盖了个盖子暂时封印起来了而已,不知什么时候还是会再次爆发的。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越是着急赶时间的时候,越要沉住气,尽量稳住自己着急的心情,来接受宝宝的情绪。事实上,就算停下手里的一切的事,搂着孩子五分钟跟他/她说你已经知道他想做什么了,比起大人催,孩子反抗,大人气,孩子大哭不止造成的僵局来,结果上不知要节省多少时间呢!当你成功时,还会感到从未有过的成就感(笑)
6.妥协,稍等一会儿
如果你想让孩子做什么事情却遭到拒绝的话,不要硬来,稍微等一等并给孩子自己决定的余地。比如妈妈想要孩子去小便,可是宝宝坚决拒绝。这时候就算你很担心他可能马上就要尿裤子了,但不要硬来,可以试着说,“你现在不想去就算了,等你想去的时候叫我啊。”至少有一半情况下,用不了几分钟,宝宝会自己主动来找你的。
解说了这么多,一起来体会一下吧
《场景》
早上上班锁门时,宝宝执意要自己拿着钥匙怎么说也不给,妈妈怎么办?
A妈妈.“快把钥匙给我,妈妈着急上班呢”
结果:要不过来,妈妈硬抢,孩子大哭。
B妈妈.“把钥匙给妈妈,妈妈知道你是好孩子”
结果:如果孩子心情好,稍微等一会儿会把钥匙送回来
C妈妈.“不把门锁好,如果有小偷进来你的小汽车会被拿走的”
结果:立刻跑着把钥匙送过来
D妈妈.“那今天你来锁门吧”
结果:立刻跑着把钥匙送过来
E妈妈。“谁知道我的钥匙去哪了?”
结果:立刻跑着把钥匙送过来
怎么样,你是哪位妈妈呢?
7.发脾气
如果孩子在做什么真正危险的事,就应该用严厉的态度当场制止。
对待孩子的反抗,也不是不能发脾气。爸爸妈妈也有情绪,也会有累的时候,缺乏忍耐力的时候。如果你觉得孩子做的事情实在太可气了。那就严厉地大声吼一两嗓子教训一下。
切记,对孩子发火的时候,
- 要具体批评做的不对的事情,而不是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淘气”“一点也不懂事”之类的抽象的评语。
- 一次只对一件事发火。不要说“说了多少次了,你就是不改,上次你还----”
- 立刻熄火。生气起来不要没完没了。孩子看到妈妈真的生气了,就已经达到震撼效果了,但不要真的生气,生气是表示一种态度,没必要真动肝火。而且孩子也会转眼就笑嘻嘻地腻在你身边来和你和好,如果你一直拖着生气的情绪,反而会觉得哭笑不得。
- 退一百步,如果实在气得不行了,甚至有想给他/她一下子的冲动时,那么请你立刻离开。周围有其他可以代替的人就换人。如果没有,只要确认好孩子周围没有明显的危险,孩子哭哭闹闹暂时不用管了,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过一会儿就好了。
- 发脾气后请反思,自己到底为什么生气。这里面原因很多,又的因为身体不适,工作压力,夫妻关系,有担心的事情等等。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对孩子所做的事本身生气。如果是这样,就需要分析并消除造成你焦躁的原因。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有机会另外再谈。
发脾气本身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切记,为了让发脾气这最后一招生效,你需要保证平时尽量按照1-6来对应孩子,1-6能做到80%,偶尔失控一下,属于人之常情。动不动就发脾气,结果就是把孩子招惹你生气变成了一种游戏,聪明的宝宝们会想出各种方法来试验你们发脾气时还会有什么新的反应,试想一下,宝宝稍微做点什么就能使爸爸妈妈大呼小叫,面红耳赤,这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呀。
反抗期是孩子成长中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爸爸妈妈们开始真正感受到孩子独立人格的时期。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放松心情,就当做在和孩子一起玩猜心情的游戏。这也是增加家长智慧的绝好的训练机会。
下篇待续
参考资料
『親になるまでの時間』浜田寿美男著、ジャパンマシニスト社
『お産と育児の本』毛利子来著、平凡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