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我去上课,没在家,下课回去的路上,想到女儿该戴角膜塑形眼镜了,昨天是她第一天戴,孩子让我在旁边看着,戴偏的时候让我帮她卸下来。今晚时间不早了,而我还在路上,于是就给孩子打电话,提醒她自己先戴着。
我:俏儿,你写完作业,洗洗自己戴上眼镜睡觉吧,妈妈一会儿就到家。
女儿:妈,我给你说啊,今天能不能不戴?我这眼一天都是散光,看什么都有重影,我在学习写作业都得让同学帮我念着才能写。
我:是吗?是不是可不舒服?乖,医生上次有交代,刚开始戴会有重影。
女儿:嗯,那我这一整天都是这样呀,还没有不戴看着舒服呢。
我:要不妈妈打电话问问吧?
女儿:好,你就这样说啊“我们家孩子戴了一天眼镜,一整天都是散光,看东西看不清。”
我:嗯,告诉医生:今天能不能戴,休息一天行不行?是不是这样说?
女儿:嗯嗯,就是这样。
我:好,我现在问问啊。
于是就给医生打电话,医生再次说明出现散光是正常现象,3-7天症状消失,已经开始戴之后中间不能间断。
于是,就给女儿打电话,把医生说的情况告诉孩子,电话接通后是儿子接的电话,我把情况告诉他,让他告诉妹妹。
这种情况如果是以前,当孩子说不戴的时候,我肯定会来说服孩子,医生早都交代过,刚开始戴会有重影,这是正常现象。当孩子不听的时候,我就说教,说教不行就批评孩子不听话,说教不凑效的时候,再强制孩子必须戴,强制不管用的时候,就威胁孩子,你再这样我都不管你了,你的眼就继续近视吧,长大弄个高度近视你就不逞能了。
这样一番教育下来,孩子很是反感,也会激起孩子很大的情绪,因为孩子感受不到妈妈对她的理解,她会烦躁、她会想反抗,顶撞、反驳、恼怒,最终因为一件很小的小事,演变成一场权利之争,你说你的对,我说我的对。
今天,我没有非得要求孩子这样那样,而是先认同孩子不舒服的感受,理解她不戴的原因是因为看东西有重影,她不想戴的动机是好的,她想歇歇眼睛,让症状消失。
当我能够理解孩子的感受和动机的时候,知道我说的话孩子不会信服,于是提出给医生打电话,孩子感受到妈妈是在积极想办法帮她解决问题,所以,她也情绪平和,还教我怎么和医生说,孩子丝毫就没有了急躁、不耐烦、生气的坏情绪,这时候孩子才会感觉到妈妈是在为我好。
现在回想以前总觉得孩子说话爱急躁、发脾气,其实很多时候是我没有理解到孩子,当她说了她的想法而没有得到我丝毫理解,还在不停地想说服她的时候,她肯定是抓狂的。所以才容易烦躁,容易出现反抗情绪。今天,当孩子能够感受到妈妈理解她的不舒服的时候,她的不良情绪就没有被激发出来。
当改变了自己的模式,做了调整之后,回到家女儿开心地告诉我,她已经戴好一只眼镜了,并且戴的很快,,还一次性戴正了。我也很开心,孩子继续戴第二只眼镜,戴好后又开心地对我说,她顺利戴好第二个眼镜。
今天能换种模式处理孩子的问题真的挺好,如果还是以前那种模式,孩子得不到妈妈的理解和支持,还被强制必须执行戴眼镜,她会委屈、恼怒,最后带着极大的不满情绪去戴,根本就戴不好,甚至越来越不想戴,这个眼镜就变成了害她的东西。
今天让我觉察最深的是,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得提醒自己时刻保持着成人的姿态。以前的模式看似在以一个家长的身份在管教孩子,其实内在根本就是小孩状态,我说了孩子不听,我也在和她抗争,非要让她听。而今天我感觉我是用真正成人的状态来对待孩子,先理解认同孩子的想法,然后帮孩子想办法妥善解决问题,这样才是真正成人成熟的状态。大声斥责孩子、强迫孩子必须怎样,那都是不是成人成熟的做法,那只是自己小时候被压抑的东西激发出来了,自己也在对抗,那是一个和父母对抗的小孩儿的状态。而这种允许孩子充分表达,接纳孩子的想法,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孩子的感受,积极帮孩子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这才是最好的成人状态。做为孩子,你若懂她,一切安好!你懂她了,她自然愿意听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