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里的文章大致可以界定为两种:体悟类与实用类。写不好前者,是因为你活得不够深刻;写不好后者,是因为你活得不够精彩。照此逻辑推下去的话:写不出好文章,大概就在于你活得既不够深刻,也不够精彩。
活得深刻取决于两个维度。
NO.1 生活阅历
生活阅历丰富的人,他们的语言更平实,字里行间却渗透着一种深刻,迸发出一股子力量。 因为他是在写自己,所以,他写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生命。
放肆地活,才有了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重拾的希望与勇气:“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看。”放肆地活,才有了路遥《平凡的世界》里体悟到的关于生命的坚韧:“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时时都会感到被生活的波涛巨浪所淹没。你会被淹没吗?除非你甘心就此向沉沦!”放肆地活过,才终于能够自然而然地生发出历尽沧桑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满足。
生活阅历是没有办法杜撰的。没去看看世界,你还真写不出几篇游记和攻略;没上过大学,你还真不晓得“985”“211”与普通大学的本质区别;没考过研,你还真写不出受人追捧的考研经验帖;你什么都没有经历过,你的笔下哪里还会有人生和世界?
NO.2深度思考
那些经久不衰的好作品,都承载着作者关于世界、关于社会、关于人性深层次的深度思考。
在古罗马帝王哲学家【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前言里,有这样一句话:近两千年前一个人写下了它,再过两千年一定也还会有人去读它。哲学,便是深度思考的产物。
深度思考的产物,不止哲学。还包括,我们普通人基于生命和世界的一切思考,我们所形成的独立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正是深度思考,才真正使得我们活出了大写的人的模样。
记录下那些深度思考的产物,那些渗透于生命的价值观便以文字为载体,得以物化。进而,通过媒介进行传播可能渗透于更多人的生命。
活得精彩源于对生命本真的热爱。
突然发现简书里的好多大神其实都是“斜杠青年”,活得着实精彩。因而,透过文字所呈现的人生,必定散发着魅力。
“手帐达人”萌薇完全颠覆了我对手帐的认知。原来,通过自己,便可以让生活在变得有意义的同时,还那么有趣。有多少人想活成她那般诗意而又励志的模样,于是,人们看萌薇的文章,同时也在更新着自己的活法。生命的意义难道不正是如此,从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里学点什么,然后再渗透于自己的生命。
简书里像“一年读了XX本书,我……”之类的文章,一般都很走俏。这恰恰告诉我们,用书本等途径丰厚自己的生命,才能在写文章时言之有物,否则,只会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这也说明,有好多人渴望透过书本来体会书本里那些他无法体会的活法。世上千千万万人,也便有了千千万万种活法。
当你活得足够精彩,那些记录精彩本身的文字,在生发之初便带着一种意义。这些文章会自带干货性质,以实用性标榜,游走于一个个读者的眼眸。
生命亦是文字,文字亦是生命。如若想要写出好文,请放肆地活!正如【詹姆斯·索尔特】所言:
如果生命能变成什么的话,它能变成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