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的意义是什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如果科普只是每天听“不同的专家、教授谈论各自的观点与看法,而不是让我们从中学习到适用的理论思路,从而在没有“专业人员”的情况下,遇到各种类似的问题,自己都可以分析、推理从而找到解决现象、问题的方法,而只是一味的记住不同“专业人员”的观点、思路,那么是否一千个“专业人员”给出几十几百种观点、思路,我们都要死记硬背下来,不然面对问题时就无法根据多种观点、思路一一对照,找到符合条件的正确方法啦!
如果“科学没有共通性”,不能通过“统一理论、同一方法、分析各种“科学问题”,那么科学研究的意义又在哪里?寻找相同规律、花费半生学习理论的意义又何在?真的就只是为了自欺欺人,一种现象、一种理论、一种思路!“科学努力寻找的规律又何在?”
……
我国古人就已经提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说,教会、给予需要帮助的人,最佳、最实用的是思路、方法、工具和知识,而不是观点、经验、物资与食物!因为前者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后者只能解决一时所需。
而“科普”的意义,就是要让大家通过“专家、教授等等”通过对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说明思路方法,从而让大家通过“现象看本质”,继而做的“一法通万法明”的目的,因为“科学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就像大自然中的各种变化一样,都是循环往复、彼此相互引响、相互关联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蝴蝶效应”一说的原因。
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各种现象”、“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等”他们彼此关联、相互影响的唯一“因素、条件”就只有受力,所以由此可以推断,科学研究的基础就是各种现象中受力的变化!也就是说所有现象中通用的方法就是“受力变化”分析、推理。通过这一“受力变化”就可以贯穿所有现象、变化的首尾!从而找到现象变化产生的原因原理,再通过相关“力量变化规律”从而总结出公式、定理,就能够再遇到类似的现象时通过公式计算、推理变化规律了!
但是“公式、定理”只是通过“各种现象中力的变化规律”找到的对应现象的“受力变化”的一种小范围局限性的规律公式、原理。换句话说,就是公式、定理都是存在局限性的,是人类对以发现“现象、变化”的一种特定条件下,某些自然规律的一种局限总结出来的计算、推理变化的方法!而非通、真理的归纳。(就好比是对应维修设备中的工具一样,具有局限性!)
而真理,不一定适用于计算,但是它却是通用的“力学变化分析、推理的基础、真理”它适用于所有自然现象变化中的力学分析、推理。可以让我们再遇到未知现象、少见景象、或不了解的常见科学现象中,通过使用“我提出的理论思路”对所有现象变化进行力学分析、推理,找到以发现的最高“力的起源点”,了解到其中受力变化种类,从而找到对应的已知公式、定理,从而进行推演变化分析、计算。
……
所以说,我提出的是一套系统的理论思路,如果单看一点、了解一面,你是无法从中得到“完整思维方式”的,也就无从通过我提出的理论思路分析各种现象变化中的“受力分析……”,那么也就达不到科普的目的了!
简单说就是,用我提出的不完整思路分析问题,那你还不如“去死记硬背”相关学者提出的各种理论观点,这样也许在遇到问题时,你还能通过“知识、学识记忆见闻”来了解对应现象的发生原理原因,从而找到、思考、寻找出已知的方法、办法因为这样更加实用一些。
但是那一种“方法、方式”更加便于记忆、更加高效实用,这可能就取决于你的思维反应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了!达不到一定条件的,确实死记硬背更实用一些。(如果记忆不好,最好随身带一个高性能存量的笔记本,这样更有益于在出现问题、面对特殊现象时分析、推理,寻找方法使用。)
……
【注明:当然在现象变化记忆时一定要避免“极少数专家、教授”某些不负责任的错误言论思路,否则看的越多、记忆理解越多,反而会对“科学理论”越迷糊!不知道什么去分析、推理现象变化规律了!从而很可能开始怀疑“科学”怀疑“人生”怀疑“做事的意义”,从而信仰建立或走向极端……所以要吗不要对科学认真,要吗就学会真正的“科学”通过“力”的变化,来分析、推理一切变化规律!】
作者:寻源者、康添华、空空
20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