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网剧《北京女子图鉴》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
剧中讲述女主陈可,一位来自四川二三线城市的女孩子,放弃家里安逸的生活和工作,只身北上,在北京努力奋斗的逆袭史。
从初来乍到北京,陈可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幻想,到处处碰壁,事事不顺,北京给她狠狠的上了一课,让她认清现实,认清生活。
但陈可身上有一个点让我特别佩服,也是她之所以能这么快速在北京立足的原因:面对难题,正视问题,卯了足劲,鼓起勇气,迎刃而上。
电视剧里陈可可谓情路坎坷,短短不到十集,就换了4个男朋友。从被富二代总裁的于杨包养,再到包养艺术家黄越杉,陈可一路不断进阶,靠自己的努力甩掉小城市里带来的自卑,走向独立自主。
在北京陈可的第三任男友,一个吃软饭的渣男。
渣男抛弃陈可的原因是他遇上一个比陈可更有钱的女友。
陈可一行人在街上遇到渣男和新欢逛街,陈可没有大闹,表现出的是淡定与冷静。
她说当她看到那个女生身上背着45万的包包时,她服了,心服口服。
杂志社的朋友安慰她,新欢背的那个包包可能是个赝品。
陈可说她佩服的是女生把那个包包背出了真包的气质。
一个女孩子,如果面对名牌包包只是自卑,那名贵包包可能永远与她无缘,要有勇气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啊。
陈可给自己下决心说,老娘必须有一天也得买得起一个45万的包出来嘚瑟。
正如她朋友说的,咱得给这个儿长气,去挣个45万的包,同时培养一个背名贵包包的气质,这是一个人面对自卑不足应有的勇气啊。
(2)
陈可的勇气让我想起前几天和一个好朋友于珊在微信上的聊天。
于珊在微信上给我发消息说,“怎么办?她又不想考X学校(某985、211名校)了,因为报考的人数又比之前增长了许多。”
于珊是我的一个高中同学,在二本院校今年大三了,与毕业后踏入社会找工作相比,她选择了考研,目标是某985、211院校。
在我身边,选择考研的大部分同学,基本都已经进入状态,处在努力看书复习的状态下,但于珊却因为心理状态一直不稳定而处于焦虑之中。情绪好的时候,熬夜拼命看书。情绪不好,内心焦虑,看不到未来的方向和希望,完全看不进书。
而影响她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她准备报考的学校人数的变化。
我建议她要不换一所跟她水平相当的普通一本院校,虽然不是名校但能够保证稳上。
余珊说,她选的这个学校是综合了其他学校后得出的,相较于其他学校,能考上的机率很大。
我就不明白了:“既然如此,那你担心什么,好好看书去!行动啊,至少付出和尝试过了。”
于珊说“不行,她今天看到报名的人数又多了十几个,要是学校录取名额比去年少,那.........一想到那个数字,她心里就慌,各种害怕担心围绕着她。
我懂了,于珊在面对这么多跟她一起竞争的人面前,心慌了。她担心竞争不过其他条件比她好,起点比她高的人,她害怕接受最后可能考不上的结果,她想退而求其次选一个最保险的选择。
她这是产生了自卑情结。
和普通二本院校千千万万考研的学子一样,于珊想要通过考研改变自己的学历背景,追求更好的环境,但又没有足够的勇气,在心理上害怕竞争不过其他人,担心各种潜规则的存在。
在这其中起着作用的就是自卑心理。
(3)
自卑是人类的底层情感。
无论是社会精英,还是普通民众,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卑存在的影子。
这种自卑感来自于我们对欲望的追求,当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着差距,自卑感就容易从中油然而生。
长期得不到满足的自卑感,会转换为自卑情结。
所谓的自卑情结是指当一个人面对超出他能力范围的问题,他会认为仅凭自己的能力是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这个时候他会选择用其他更为简单的方法,或者说退而求其次的方法去面对问题,通过自欺欺人,获取心理上的满足。
长期处于自卑情结中的人,会习惯性地趋于逃避困难,对生活产生不自信的心理。
那么面对自卑这种普遍的自卑情结我们该怎么做呢?
陈可已经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正视问题,鼓起勇气,迎刃而上,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环境,满足自己的欲望。
(4)
生活中,人的欲望总是无限的,别让自卑情结阻碍了你的前进。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自卑感是一个人从平凡走向卓越的原动力。
所以在面对困难时,勇于直面生活,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跟不懈地努力,解决生活给的一个个难题,不断满足自己的欲望。
如果你起点低,那就比别人多付出一点努力。
如果你比别人笨,那就多坚持一会。
逃避问题寻找其他更简单的路径,只会让你的人生越来越平庸。
正如在考研上拉开二本院校学生的与985、211各类名校的学生之间的差距往往不是实力,而是一开始他们就认输了。
带着自卑上路,鼓起勇气,一路通关打怪兽,不断满足你的欲望,才能不断遇见更卓越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