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獭兔君踩马路,一时兴起去逛新会路。新会路是东起江宁路西至胶州路的一条不长的马路。
该地房屋新旧杂糅,水泥路面严肃不含糊,纵横笔直。
新住宅楼像一根根长条积木,很有规则的呆立在一块块水泥方块上。
旧宅子外立面新涂抹了棕黄和栗红两色,以显示其厚重的年龄。
街边偶有些突兀的建筑,外墙白得瘆人,挂着甜得发腻的大招牌,也许夜晚灯红酒绿会淹没白天丝丝的寒意。
街两边小吃店三三两两,小五金店不少,也许这里的住户来来去去,不管啥身份地位的人装修屋子总需要拜访小五金店。
我并不喜欢这里,僵硬没有气息。虽然多年看房,经验尚可的獭兔君告诉我,这里是市中心,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甚至比邻西苏州河。
沿路走着,我连拿起手机拍照的欲望都没有。
路过一家太平洋中介,红白配色的店标,一年四季都穿着长袖白衬衫黑色西裤的年轻工作人员,脸上挂着职业性的微笑亲切的叫着来往的客人。
店门口挂着一张海报,海报上一家三口在一处楼盘前,露出整齐的白牙幸福的笑着,微微扬起着充满期待的眼神。
瞥见了几块歪歪扭扭竖在海报前的白板,我停下拿起手机,瞬间石化。
“本周必卖强案”“最新学区房”“最新推荐精品房源”。
迅速在手机按下一串数字,74401。
我瞪圆眼,哇了一声:“这让人怎么活啊??”獭兔君在一旁淡定的看着我说:“你是外星来的吗?”
据说,这半年房价疯涨,交易中心排队买房的队伍长度和民政局办理离婚的队伍长度一样长。
在上海,十人九人说房价,还有一人是富三代。各种财产纷争多半出于房产,小上海人的斤斤计较全拜有限的居住空间所赐。
我继续手机百度,看了下我熟悉地区的房价。
去年闸北(新静安)一套95年学区房,70来平200来万,今已经近400万。
四年前徐汇南站区域一套98年老房,90来平200来万,今已超过500万。
房龄三十年位于上海体育馆附近的30平姥姥级房子,今已经妥妥的超过200万。
原来,不知不觉中在上海,500万变成了最小购物的单位。
500万怎么来呢?
百万年薪,不吃不喝得存五年。五年后,也许最小购房单位已经变成了1000万。而现在又有多少人是年薪百万的工作?
暑假我进行了教育戏剧的实践,到社区和一些机构去上课。通常备课三小时,上课一小时,路上来回至少二小时,总共六小时。獭兔君笑话我说,耗费六小时的收入不过就是十杯星巴克摩卡咖啡。
叹口气,这就是残酷的生活!
我们每日就这样被残酷的生活漩涡拽入谷底,现实一刀刀片去丰满的理想,留下真实的骨架。高昂的房价常常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上月底,我的一位在上海打拼十多年,创业过工作过,对生活充满激情的朋友带着即将上小学的女儿离开了,定居安徽老家。
我和獭兔君在上海生活多年,厚着脸皮在父母的庇佑下定居下来,实在没资格评论真实的上海生活,虽然我们感同身受,也常常惶恐。
我们是80后双独,父母渐渐老去,我们想让父母晚年住得舒适些,住在我们附近好随时照应,我们准备迎接自己的孩子,教育医疗养老,处处都得用钱费心。而獭兔君只是赚辛苦钱的小白领,我更是收入不稳定的自由职业者。
这样的情况下,有时候我们真的会觉得聊理想,装小资很奢侈,甚至有种负罪感。
即便如此,身边仍有很多人,租着房子努力在这座城市生活,把日子过下去过好。我很佩服他们。上海的好和坏,不言而喻。而我和獭兔君也会继续在吃土的生活中努力快乐的过着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生活。
【后记】新会路可逛景点(有空会专门写一篇)
新会路55号长寿社区老年学校,是1904年创办的华童公学旧址。建筑简洁大方,老年学校课程丰富。
M50莫干山创意园区。很多画家的个人工作室,免费看展好去处。
安远路上的玉佛寺,香火旺,门票20元,门口素食部现烤的苏式香菇月饼口感似梅干菜,好吃不油腻,8.5元一个。
【每日练笔】记住和留下自己活过的痕迹
部分内容来自我正在阅读的《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一本创意写作教学的实用书。但我不完全按照书中要求做练习,力求把练笔和记录每日真实生活结合起来。
今日练笔:即兴笔记,写三件能让你立刻停下来的事。
练笔要求:只需要描写所看到的或者已经发生的具体事件,然后简单解释为什么这件事引起你的注意。
练笔目的:帮助你对引发你有所发现的这些催化剂更加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