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一种疗愈模式的新视野
想象你正站在一个划分成三个同心圆的圆心中,有外圈、中圈和内圈。这三圈以你为圆心呈放射状。最外圈,我们称为保护层;第二圈是我们受伤的脆弱情感层,是我们经验恐惧和羞愧的一层;最后,中心的内圈是存在的核心,是我们本质的位置,在此空间中我们是舒畅灵活的存在。
在这个中心,生命是深深放松的状态,能欣赏自己的独特天赋,无须奋斗来证明自己。我们的内在旅程是去重新发现自己的本质天性,同时也需要针对我们的受伤脆弱层和保护层,发展出深刻的慈悲心和同理心。
核心层——生命的本质和核心
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时,是纯真、信任、自然会去爱、生机盎然、没有保护层的,因为还没有经历到需要保护,我们赤裸裸、全然脆弱地来到这个世界。没有认同、姓名、地址,我就是我。但当创伤出现时,使得另外两层形成,也因此丧失了原始的纯真和信任。失去这样的状态并非不幸,因为它呈现出的挑战和潜能,是要将纯真和信任由无意识状态,转化为有意识状态。唯有我们没有再度拾回那份纯真时,才会令人感到难过。
我们大部分的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到回归中心的时刻。也许是在修行静心时,会经历到全然存在、沉淀和深度放松的时刻;也许是在性爱的时候,会有融合为一的深刻感受,不只是和对方,也是和生命本身。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活生生的、回归中心、身心舒畅的空间,也许是正在发挥创造力时,在练武、跳舞、运动时,甚至是当内在极度悲伤时,不过这些时刻通常都是惊鸿一瞥。这个我们所回归的中心,有种“家”的感觉,像是我们所熟悉的住处。
中间层——易受伤的脆弱情感
很少人在小孩时期就具有内在的资源,可以有效地去防御自己不受到伤害、不变成麻木不仁、不受到负面影响,而可以仍然强壮地活在自己的中心。
人性中脆弱的自然状态是:柔软、接纳、开放和幸福感。然而,在受伤之后,失去了内外的信任,脆弱感也就混杂了害怕、孤寂和羞愧。
中间这一层变成了一个令人害怕、孤立、羞愧的空间。经历了社会和宗教多年来成功的洗礼之后,人们已变得顺服,不得不压抑个人的狂野、性意识和真实感受。这是因为独立的个体性会让那些需要掌控孩童的人感受到威胁,也会唤起他们太多的害怕。害怕和内疚通常会被使用来压抑小孩的生命能量,让我们忘掉真实的自我。
我们在还是小孩保有纯真和接纳的状态时,便屈服让步,放弃自己浑然天成的活力生气和狂野气质,好去交换大人的爱与赞同,每个人的自我感都以不同的程度和方式,遭遇到这种直接的攻击,也因此发展出不同的应对方式(用来应对的谋略,也就是落入第三圈外层的保护层)。
伴随着羞愧和惊吓而来的,还有深沉的被背叛、受伤、愤怒、无助、绝望之感。我们的受伤和愤怒来自受虐、被忽视、不被接受、不被看见、不被听见、不被欣赏、不被了解;还有被迫要表现和顺从,要压抑自己的性意识和蓬勃生气。而这些愤怒和受伤的感觉,被紧抓在第二圈中间层,隐藏于惊吓和羞愧感之中。当我们探索中间层时,大部分人最先接触到的会是惊吓和羞愧感。但是,当我们探究得更深时,我们也会感受到深沉的愤怒、空虚、难过、孤寂和自我的空洞感。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作者【美】克里希那南达和阿曼娜夫妇,本书从内在小孩的角度,讲述从恐惧到爱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