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中国智慧
体验国学神奇
“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系辞·上》)
射覆是君子学习验证事物易道变化的游戏。
射覆用现代语言来讲就是测,覆者将物品用容器盖好,可以藏在暗处,也可以记在心里。在多年的学习和练习中得出的经验‘覆’就是暗藏不显,不用拘泥于之将物品盖于容器下。
‘射’者是参与者用 自己的感应借助各种方法数术来测出何物。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梅花易数、六爻、大六壬、奇门遁甲。
可以查到有记载成书的年代是《汉书·东方朔传》记载:“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乃别蓍布卦而对曰:‘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蛇又有足,跂跂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上曰:‘善。’赐帛十匹。复使射他物,连中,辄赐帛。”
自中国文明易学发明后,尤其周朝文王后以后各个朝代的易学家无不精通。
三国时的管辂,字公明,幼年好天文,既精通《易》和占卜,也善于射覆,三国志中的《管辂传》,记载有他的卦例。
昔时平原太守刘太守,取二物藏于器具中,请管辂射覆。管辂看其器具之形,略加思考后便说:“内外方圆,五色成章,含宝守信,出则有率,此为印囊也。”他射完第一物,接着又说:“高岳岩岩,有鸟朱身,羽翼玄黄,鸣不失晨,此山鸡毛也。”器中之物,果如管辂所射,实在神奇极了。
管辂当时起的什么已经失落,后世的八卦大师,根据易象和管辂所言之辞,推得印囊之射为《地天泰》卦。
馆陶县令诸葛原升任新兴太守,管辂前去送行。来送行的还有许多宾客。诸葛原便请管辂以射覆为戏,于是暗取三样东西分别放在三个盒子里,让管辂猜射。管辂略略思索之后,先在盒子上分别写了四句射覆词,又在后面写出谜底,第一个盒上写道:“含气须变,依乎宇堂,雌雄以形,翅翼舒张。——此燕卵也。” 第二个盒子上写道: “家室倒悬,门户众多,藏精育毒,得秋乃化。——此峰巢也。” 第三个盒子上写道: “觳觫(húsù颤抖)长足,吐丝成罗,寻网求食,利在昏夜。——此蜘蛛也。” 当场打开三个盒子一看,果然都猜中了,在场的无不惊叹管辂的才智。
后世易学家,依其所射之辞,推得三射分别为《噬嗑》 、《震》 、 《归妹》之卦。
明太祖朱元璋一日身居内殿,方啖之时,内监忽报,国师刘基求见,太祖即以碗覆物,召刘基入。礼毕,帝问曰: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
刘基掐指轮算,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食物也”,开视果然是半张烧饼。
几乎所有易学高人都非常善于在射覆中验证易理,而每一次射覆都是一次精彩的预测,郭璞、李淳风、袁天罡、邵康节等都是一代名流。更有数不胜数的易学爱好些,充盈着中国易经文化的生命力,至今3000多年。
易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散发着特有的魅力和光辉,北宋年间邵雍著书《皇极经世书》更是在周易之后又一个易学的高峰。其中梅花易数虽非邵雍先师亲笔而写,其深度可知其人不远,《梅花易数》更是把射覆的道理核心化用观物来代替,易理不变但发展出来的万物类象更是加深和扩充了易学使得易学更加容易理解更加平民化和实用化。
《梅花易数》记载,观物戏验者,虽云无益于世,学者以此验数,而知圣人作《易》之灵耳。物之于世,必有数焉。故天圆地方,物之形也;天玄地黄,物之色也;天动地静,物之性也;天上地下,物之位也;乾刚坤柔,物之体也。将万物之象、数、理用更加简单的方式来传承发扬。
此学如邵雍先师所言,观物戏验者,虽云无益于世,学者以此验数,而知圣人作《易》之灵耳。物之于世,必有数焉。
射覆、观物,奇验虽然不能大益于功名利禄成就王侯将相,但是学习研究的人可以知道咱们中国的圣人,伏羲作‘易’其中的灵妙,所有事物的发展都必有定数,纷繁复杂的变化,也都有其定数。
我们作为后学,虽不一定可以为往生继绝学,佛家言中国难生,身为华夏炎黄子孙如有志学者更是有传播发扬中国核心文化的使命和责任。
射覆将是一个连接玄学和生活科学的一个重要结合点。我辈当敬学至宝。
最大的尊敬不是敬在神台上而是日用百姓家。国学文化的兴起不是口号,更不是形式,而是真正去热爱奉行我们中国人的‘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