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普遍影响着70、80、90三代人的生活轨迹。据麦田调研分析,同一时间点,北京有600万以上的人正在租房居住,1975年以后出生的人,80%都有过租房的经历。从而形成了一众租房奋斗族。
租房奋斗族普遍有压力和忧患意识,同时具备目标感、行动力、坚持、突破等四大品格,很多人属于正在高速成长阶段的未来精英。而在当前的租赁环境与奋斗族自我要求的碰撞中,主要呈现三大租赁特点:
83%租房奋斗族是85后出生的人,有房换租群体占15%
北京租房奋斗族中,83%是85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人,37岁以上租房占比在9%左右。按照近年趋势,奋斗族租房年龄正在向大龄蔓延。主要在于,一是年轻人首次购房门槛和年龄越来越高,向租房居住倾斜;二是商业格局向“多商圈”转变,居住需求寻求相对最优的配置;三是租住生活的多元化已经越来越明显,为了方便孩子上学或照顾老人,有房仍换租的人不在少数。
案例:1986年出生的可可,三年前在北四环亚奥商圈某小区购入一套90平左右两居室,装修也不惜成本,偶尔父母从老家来同住一两个月之外,一直单身的她基本是一个人住,房子保养非常好。今年她决心开始深造计划,考取一直梦想的美国某大学,面对不菲的培训费用,也规划了一下未来几年高昂的学费,可可决定缩减各项开销,于是她将自己的房子以11000元/月的价格出租,然后以5000元/月的价格在五环外的某小区租了一套一居室,差价基本补全了月供和当前的补课培训费,工资就主要用来理财储蓄,分摊以后的学费。
奋斗族租金开销21%,注重理财和学习
北京奋斗族租房的租金开销约占收入21%左右,相对于整体市场25-30%左右的租金支出来说,奋斗族将收入更多的用在了投资理财和整个家庭成员的学习深造中。这种行为差异,与奋斗族的愿望清单排序密切相关:
租房奋斗族对于事业的提升最为看重,收入的增加、有价值和认同感是其追求的前位。居住的属性以事业和家庭规划为重心,对于“享受型住房”并不感冒。
案例:1978年出生的丘先生一家四口,在中关村某小区租住,有一套不足50平米小房子,清河区域也有一套房产,两套房产出租和月供基本相抵。家庭年收入约60-70万,每年在租金上的支出会控制在15万以内,他们认为自己目前处于中年奋斗的冲刺阶段。全家的学习深造和投资理财占了收入大头:孩子就读八一中学国际部,高中毕业后就考虑留学,各种课外班一直在紧密进行,而邱先生和妻子正在努力学习英语口语,全家人的教育经费与租金支出不相上下,理财主要是为未来更加从容一些,因此他们收入和资产配置不低,但并不感到可以松懈和享受,选择在租金和日常上取舍从简。
奋斗族租房爱“扎堆”,偏好外城区
北京奋斗族租房的首选区域是外城轨道附近区域,例如回龙观、通州、黄村等;还有外城企业聚集的新商圈附近,例如亦庄、西二旗。“麦田房产”认为,奋斗族租房理念和生活规划,注定其会选择足够便利但不够舒适的区域。
而在租住小区上,奋斗族最注重整个小区人群同质性,据“麦田房产”调研数据分析,上班族多,尤其是创业公司白领多、精英多,都是加分项。另外,小区内建身设施和场地合理,也会非常受奋斗族青睐。
租房案例:做媒体工作的李小姐是位90后,她和同事合租了一套西城区的小两居,每月租金6500元。虽然小区比较旧,绿化很少,但小区里面不准车辆进入,人又少,非常适合晨跑夜跑,更可贵的是旁边有万寿公园和陶然亭公园,万寿公园还专门规划有跑步专道。“免费的场地也有了,又能认识热爱跑步的新朋友,还要啥自行车啊”,李小姐开玩笑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