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狗的目标
最近一名深圳男子的财务悲剧自述文引发了朋友圈的热议。
主人公是深圳某知名通信公司的中层精英人士,硕士毕业,育有两娃,供有两房,有一台标志307,月收入到手2w+(不含奖金和分红),持有股票近20w,是家庭唯一的收入来源。
咋一看好像没什么问题,甚至会让人感到艳羡。
深圳平均工资在8k+,买不起房结不起婚的屌丝们比比皆是,而这位先生不仅有一份不错收入的工作,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有车有房(其中一套房还是学区房,而另一套是早在10年深圳房价大幅飙高之前购买的),还有股票和奖金。
这样的人为何会出来吐苦水述心酸呢?是无病呻吟吗?
仔细看这篇文章,不难发现,主人公人生变得不顺的拐点就在15年底追高买了第二套房(学区房),成了众多接盘侠中的一员。而他选择购买该学区房并不是因为迫切的刚需要求,而是出于投资的用意。
最让人不解的是,主人公购买这套300w+的学区房时的首付不够,还通过第一套房做了抵押贷款70w。这样一来,光是第二套房主人公就需要负担每月25000左右的月供,也就是说主人公每月到手的工资完全用于抹平二套房的房贷。而第一套房每月6000的月供和主人公家庭的开支只能依靠奖金来勉强维持。日子可谓真实过得紧巴巴的。
这个时候,一切风平浪静还好,或许等熬个几年房市回暖,或是主人公升值加薪,那一切都不是问题。
然而事与愿违,就在这时主人公所在的公司发生了人事变动,公司方希望他能被派遣到海外工作几年。这时,主人公再次做了一个冒险的错误决定,以家庭为由拒绝了公司的安排,直接导致了他被迫辞职。
这下主人公整个家庭面临现金断流的局面,而多年来在大公司兢兢业业的工作经验并没有在求职路上带给他太多优势。由于年龄因素和职场技能相对贫乏让主人公的求职道路举步维艰。
这种紧迫的情况下,主人公不得不考虑卖掉那套负担沉重的二套房。而房价市场下滑和着急出卖,让房子的售价不如人意,最后还得把股票全部搭上才能凑合平掉抵押贷款。
这样一来,第一套房还有每月6000的房贷要还,他自己再找一份一两万的工作也只能勉强维持全家人的生计问题。主人公全家将面临没有存款的尴尬境地,如若出现紧急情况根本无法应付。最关键是主人公的年龄也摆在那里,过大的压力还可能拖垮自己的身体。
究竟是什么原因才让这位精英人士变得如此狼狈呢?
咋一看,主人公的人生转变好似是在错误地投资了第二套学区房时产生的,由此便可以联系到国家的政策、过高的房价、用人单位的不近人情等因素。
在我看来,这些外在的因素并不是失败的最根本原因,主人公决策的失败、没有合理把控风险、跟风追高房价的投机行为以及工作“过于敬业”这些内在因素才是最终导致他失败的根本原因。
其它的不说,我们主要来谈谈主人公工作的问题。
如果说购买二套房是主人公人生转变的转折点,那么失业才是真正将其拖入泥潭的元凶。
主人公自己也认识到,在大公司的自我感觉不错,而一旦出去和人家交流就发现别人什么都懂、软硬件都能面面俱到,而自己这么多年在大公司的特定岗位上工作,只能做自己擅长的那一部分。
这时他才明白,在大公司里当一颗螺丝钉,过着安安稳稳的生活,一旦将其再次放在市场上,可能发现自己已经不再被市场所需要了。
主人公的实例再次提醒了我们“居安思危”的重要性。当你觉得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还算满意的时候就是最危险的时候,因为一旦产生这种想发证明你已经停止前进的步伐了。
在这个竞争环境异常恶劣压力重重的一线城市里,我们需要不断提醒自己,想要生存,我们拿什么去和年青人比?我们在工作技能上有什么优势?除了工资型收入我们是否还有资产型收入?我们购买的是否全是负债而非资产?
以上几点我们的主人公都没有考虑到,他兢兢业业在所谓大公司工作了十余年,其实不过是在为另一个人打工(他的老板)而并非是在为自己的事业奋斗。
他十余年在岗位上磨练的工作技能只是围绕着一份不稳定的职位在转,并不是围绕着自己的事业不断而全面地培养自己的技能。
所以,一旦他离开了工作岗位,他什么也不是。
很多情况下,我们将工作与事业混为一谈,觉得只要能带给我们收入的就是事业。
其实不然,只有那些能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的才能被称之为事业。
就好比你提着水桶打水就只是一份工作,等到你老了、病了提不动水时,你就喝不到水了。
而事业好比一条管道,你只要打开水龙头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水流出来。
亲爱的,不妨停下你匆忙的脚步,借由这个例子思考思考,今天的你有没有花时间和精力打造一条属于自己的“管道”呢?
ps:既然都看到这里了,不妨动动手指给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