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是一个一直藏在心里的东西,自认为的独立在它面前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小时候的自己觉得十几岁就已经是大人了,但到了十几岁依然在父母的叮咛呵护中度过的,每天都被照顾的一丝不苟,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都很妥当,自己似乎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高考,好像就是冲破牢笼的那一扇门,可以摆脱所有的不想而去创造一切的想。我也放弃了一条康庄大道而另辟蹊径,大家都知道上海学生没有几个愿意离开上海这座城市就算离开最远也就是包邮地区了。
2010年夏天,开始了我的新生活。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第一次为自己的选择后悔了,干燥的北方城市,严重水土不服加上半个多月的军训,新同学的奇特想法把我所有的“想”都打败了,感觉自己成了一个异类,这也是后来为什么一有假期就想逃课回家的原因。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13年冬天,终于迎来实习的日子,可以光明正大地返乡了。
重回故乡的土地,感情是热切的,有一种再也不要离开这片生我养我土地的想法,看着熟悉的街景,听着熟悉的话语,吃着熟悉的味道,我知道这才是家的味道,一个有温度的地方。
只是,所有的一切在2014年六月初的一个中午,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六月的的青岛,算不得太热,但在大学宿舍这个建筑群中,早已是热火朝天,窗外的知了声已经伴随着我熬了好几个通宵准备着毕业论文,对于我这样一个水货来说真的很头疼,各个国家贸易壁垒的数据还没收集全,论文的论点也还没理清楚,似乎一切的一切都是糟糕透了。
一个来自上海的电话打破了平静,电话中妈妈说:“我昨天看新闻看到开始征收女兵了,我看今年上海要扩大名额,你给我先去报名试试。”“我不愿意,我高中男同学里每一个去的,我一个女孩子哪里有当兵的道理,又是近视眼,体检第一关肯定刷,何必浪费这个时间。”“我看了大学毕业的标准不一样!”“……”一顿争吵下来还是抵不过妈妈的决定,报名了,体检了,政审了,通知来了……几经波折,还是要走了,当年9月22日,一个下雨的周一早晨,在一个空军参谋的押送下来弃福州来了南京,弃空军而当了一个土兵,在这座陌生而又熟悉的城市,这一呆,又已经第四年了,这几年外出的机会不多,就算出去也只是附近随便走走逛逛,没有目的也没有意义。
一年多前因为一个约定留在了这里,半年前第一次以现役的身份探亲回家,一下高铁,扑面而来的潮湿空气,呼啸的地下铁,拥挤的人群,嘈杂的街道,我知道,这是家的味道,和大学毕业时相比,对这片土地的感情没有那么的强烈,我以为这一次会激动到哭,事实却是拖着行李坐上回家的地铁,正好赶上下班高峰,挤了一路,在东方体育中心打电话让爸爸开车到地铁站等我,因为地铁在地下信号不稳定又是一个不欢而散的电话。一切还是那么的熟悉和自然,变的是他们两鬓的银丝,和往上爬的发际线,假装没有发现,十分钟的路喊了十分钟的饿,只能在父母面前撒的娇和父母只有对自己小孩的各种嫌弃和啰嗦,简单又幸福的生活已经有多久没有体会。
以前无数次想逃离追求独立的生活,如今,实现了,却显得孤独了,过去的那些好的不好的事情都变成了结在玻璃上的窗花,立体起来,每一帧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