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简书
第一次听到“简书”大概在今年8,9月份,是在一次偶然的微课培训中听到的,好像就是一些大牛在简书分享,那时的自己对简书无感。
再次听到“简书”是在今年12月的幸福进化俱乐部“向组织揩油”活动,其中的必选作业是输出一篇简书文章。所以第一次下载了APP,也注册了简书账号,但是从4日开始,一直到现在才开始写了第一篇。
从来没有想过要写文章,原因有三:
一是自己不喜欢写东西,也不会写,从会识字开始就不爱写作文,语文一直都是吊车尾,写作更是软肋;
二是没啥可写的,一个三点一线普通上班族,平淡日子没啥可以值得分享的;
三是自己即使有想写些什么,也是在云笔记里瞎写一气,没有文采,没有逻辑也不怕,反正只是自己看,没想过要公开。
什么原因促使我想要写简书?
1)自我成长的需求:
算了一下,今年是大学毕业第10年,也是真正进入职场第9年,同时也是迷茫最深的一年。因为新的工作一件接一件,自己的能力基本处于极限,工作和家庭给予自己的压力远高于压力阈值(12月4日第一次听说),整个人陷入恐慌的状态。其实早在15年时就已经感觉到了力不从心,尤其是在看完《杜拉拉追婚记》后,触动最深的一句话是阿乐对杜拉拉说的那两句话:“你这个状态,穿得好就是风韵犹存,穿不好就是保洁阿姨;你这个年纪,做得好是理所应当,做不好是罪大恶极。”这样一句犀利的金句台词,也让我这个30岁还没有结婚的职场女性感同身受,特别是杜拉拉那句无奈回复“我的年龄让我罪孽深重"。
这么多年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那么多东西和事情,永远停留在知道,了解的阶段,并没有去思考,把它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更别提使用了。最郁闷的是对一件事,真的细究起来,可能连了解都达不到,更甚者可能会是一无所知,这样大脑一片空白的状态,更加剧了自己的恐慌感。
根据以往的经验,在自己迷茫的时候,应该主动求变。从今年开始主动关注自己,关注健康,关注自我提升,从外界寻求支撑。在自己没有最迷茫的时候,遇到了道尔微课,遇到了选择自己免费微课,遇到了幸福进化俱乐部,遇到了易仁永澄老师,遇到了“向组织揩油”。也开始意识到,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学”上,是一个“习得”的过程,要沉淀,要吃透,要思考,要把“别人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东西”,用输出倒逼输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也是2017年的期待。
2)榜样的力量;
开启简书,始于易仁永澄老师的“向组织揩油”的必选作业,要求在课后输出一篇简书文章。
12月2日(周五),被领导通知明年独立承担EHS,稍微有点儿慌。虽然14年开始,工作上一直是以项目为导向,偏重执行;但是要让你独立承担责任的时候,没有目标的感觉是很迷茫的。“你想要学什么,你会看到什么”,这句话在12月3日(周六)得到了验证---通过彭小六的微信公众号,了解到有目标管理的微课,认识了全国著名的目标管理专家易仁永澄老师。“要想实现目标,就找易仁永澄”,自称老妈子的永澄老师是我的榜样。
尤其是在12月10日(周六)阅读完《易仁永澄拆解:目标达成导师10分钟赚100万,凭什么?》之后,在微信群里分享了自己感受,算是自己第一篇读后感输出吧。感受最深的是慢输入,稳成长;先梳理,再去做;确定风格定位,找到同频小伙伴,共同成长。
其次在“向组织揩油”的微信群里,看到了小伙伴们都在简书上分享自己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我也开始心动,哪怕仅仅是为了交作业也要写一篇。一来感谢永澄老师带病坚持讲课和耐心答疑的专业;二来感谢小伙伴的无私分享,感受同侪力量;三来感谢线下活动时秀丽姐和傲哥的无私分享和耐心指导。
写简书会给我带来好处?
1)记录自己的学习体会,提升自己的独立思考力和自己的逻辑表达力;
2)通过对碎片的思考,不断整合为系统,最终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
3)建立自己的职场形象,通过思考的沉淀,最直观的分享我在做什么,想什么,可以帮到你什么;
4)链接到高级的人,多跟高级的人混,寻找同频小伙伴,借助同侪力量,提升自己,搭建自己的人脉;
5)记录自己的成长轨迹,扎实打好基础,扎实打造能力,让期望成为的自己早点到来。
我要写什么?
聚焦2017年我的期待,所以简书也会聚焦4大主题:
EHS、目标管理、沟通能力、自我成长
让自己的每一个明天都在比昨天进步,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不害怕被嘲笑,不害怕写不好,不害怕没有逻辑,不害怕将自己无知公之于众。独立思考,努力在思考后,将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心得体会整理成有逻辑的文章,用大白话把一件事情说明白,也是我需要提升的能力。希望跟大家分享,请大家多多指教,共同进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