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乱局——关东诸侯讨董卓正史 2011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起因无疑是黄巾之乱与州郡拥兵自重,中央集权变成了分封,但汉室衰微,皇权湮灭才是那场乱局的直接缘由。不管有心还是无意,董卓被公认是搅乱天下的第一责任人。《演义》里,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是重头戏,精彩纷呈,英杰竞出,但与史上真实情况相差实在太多。正史里的关东诸侯讨董之战其实过程更加繁杂,也更有趣。
战前
中平六年(189年)
七月,袁绍为何进画策,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
司马注:
何进招董卓进京的时候,董卓正驻在洛阳不远的河东。在三十多年的行伍生涯中,凉州是董卓主要战场,基本部队也是强悍的凉州兵。188年,董卓承诏与皇甫嵩联兵,至次年击退了韩遂马腾对关中的进犯。名义上董卓受皇甫嵩节制,但董卓向来骄纵,以前的张温和现在的皇甫都不放在眼里。189年朝廷征董卓为少府,董卓当然不肯交出兵权。又改派并州刺史,仍不应命,拥众驻河东观变。所以董卓进京时的官衔是前将军、河东太守,而不是《演义》里所谓的“西凉太守”。
袁绍出身名门,早负令名,很受何进亲信。本为中央禁军统领西园八校尉之一,何进因中枢权斗形势紧迫,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掌管京师防务。虎贲中郎将袁术也掌握一部禁军。
八月,何进死,袁绍、袁术、吴匡、董旻等遍诛宦官,董卓入洛阳。
司马注:
董卓兵至河南时被何进派种劭阻止,何进死后董卓拥兵急进,斥退众大臣,奉帝还宫。初入洛时步骑不过三千,而京师官兵甚盛,袁绍掌管曹操等西园八校尉的禁军;后将军袁术控制大将军何进死后留下的精锐京兵(手下的吴匡,在《演义》里火烧青琐门露过一小脸,对三国熟识到一定程度的人都能知道。但是知道吴匡儿子是谁的恐怕就少之又少了,嘿嘿,是比这个小龙套大一些的中等龙套——蜀汉骠骑将军、绵竹侯吴班!);执金吾(原武猛都尉)丁原与吕布统领的并州兵。此外骑都尉(济北相)鲍信新募的一支泰山兵也刚刚回到洛阳。好几万人马对董卓敌意森森。但董卓雄韬武略冠绝当时,无论疆场用兵还是政治权术都很不凡。京师一带实力最能与之抗衡的皇甫嵩、卢植等都十分害怕董卓,被其玩弄于股掌。鲍信曾劝袁绍袭擒董卓,袁绍不敢,鲍信就带兵回了泰山。
离开关西根据地,董卓在新环境始终不自安,但董卓极好地施展了自己的雄略。凉州兵“率四五日辄夜潜出军近营,明旦乃大陈旌鼓而还”,这一小伎俩把袁绍、袁术、曹操等京师一众人杰全给镇住了,大家都知道局势危急,面临凶险,但忌惮董卓,束手无策,最后只好纷纷逃走。禁军与何氏兄弟部曲皆被掌握朝政的董卓堂堂皇皇地收编。董卓又使吕布杀丁原而并其众。董卓压根没动用家里主力,仅凭数千前锋就囊括京师,势力大盛。不久就当堂谈及废立之事,与袁绍闹翻。袁绍名阀望族,势力庞大,董卓不敢轻动。但袁绍也很害怕,逃奔冀州去也。
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拥立其弟陈留王刘协(是为献帝),杀何太后。自为太尉,领前将军事。平反陈蕃、窦武等党人冤狱,以从人望。
司马注:
公平地讲,董卓入京早期,名望应该是很好的,平党人冤狱,擢用群士,选拔有人望、有一定的过人之处的名士和名门之后,而他自己的部属却都只被任命为低级职位。董卓礼贤下士,能纳谏,俨然是贤臣和天下栋梁的模样。
十月,白波贼与匈奴南单于於扶罗合兵寇河东,董卓令牛辅迎击。
司马注:
董卓部曲是汉羌混合的凉州兵团,最盛时十余万。董卓倚重凉州将、羌胡兵,基本部队约三万余人,主要是湟中义从和关中羌胡。牛辅是董卓女婿,所部最强(资料显示亦约三万余众),李傕、郭汜都是其部将,贾诩也是属下谋士。
白波可能是地名也可能是人名。《通鉴·卷五十九》载:“黄巾余贼郭大等起于河西白波谷,寇太原、河东。”说的是中平五年的事,时间地点都符合,所以白波军通常认为是起兵于“白波谷”而得名。另外《九州春秋》载:“张角之反也,黑山、白波、黄龙、左校、牛角、五鹿、羝根、苦蝤、刘石、平汉、大洪、司隶、缘城、罗市、雷公、浮云、飞燕、白爵、杨凤、于毒等各起兵,大者二三万,小者不减数千。”也可能白波是一个黄巾军首领的名字。这些人名都是自己乱起的化名,“谓骑白马者为张白骑,谓轻捷者为张飞燕,谓声大者为张雷公,其饶须者则自称于羝根,其眼大者自称李大目”。既然司隶、白波都是地名,那么或许是“起于白波谷”的黄巾头目取名叫“白波”?
后来的李郭之乱里出场的李乐、韩暹都属于白波贼。
十一月,董卓任相国。
司马注:
相国位在三公之上,董卓成为汉朝历史上萧何之后的第一人。
十二月,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劝说董卓擢用天下名士,董卓听之,以黄琬为太尉,杨彪为司徒,荀爽为司空(即三公)。外放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孔伷为豫州刺史,张邈为陈留太守,张咨为南阳太守。
司马注:
周毖与伍琼又劝董卓笼络袁绍,董卓乃拜袁绍为渤海太守,封邟乡侯。又以袁术为后将军,曹操为骁骑校尉。但众人因为董卓残忍横暴,威震天下,无不恐畏。袁术逃往南阳。曹操因为与新任陈留太守张邈是好友,又有家财在此,就逃奔到了陈留,纠集宗族,又散尽家财,在孝廉卫兹帮助下,招募了五千多兵士。
但曹操没有发讨董檄文,历史上号召诸侯的是东郡太守桥瑁,裴注《英雄记》:“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京师三公移书与州郡,陈卓罪恶,云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也有种说法是袁绍在背后指使的。袁绍当时被韩馥牢牢看管着,但韩馥被治中从事刘子惠说动,转为支持袁绍举兵。
大战(一)
初平元年(190年)
一月,关中诸郡起兵讨董,渤海太守袁绍被推为盟主,与河内太守王匡屯兵河内。冀州牧韩馥留驻邺城,负责供应军粮后勤。此外后将军袁术兵驻鲁阳,豫州刺史孔伷屯颖川,其他有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俱会兵酸枣。
董卓立即准备发兵讨伐,尚书郑泰提出劝谏,说各路诸侯都不足虑,袁绍公卿子弟,纨绔膏粱;韩馥恇怯庸才;张邈“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伷“清谈高论,嘘枯吹生”。这些人不值得动用全力。不过关西的叛军与羌人彪悍善战,不可不防。其实郑泰心在汉室,骨子里也是排斥董卓,所谓进谏实际上是无间道,胡诌乱造了一些山东兵的弱点,为的是给关东诸侯缓冲的时间。始料未及的是所谓的弱点无意间全给说中了~~
董卓表朱儁为自己副手,但无实权,朱儁推辞不做。
山东诸侯众各数千至数万,而且顺应人望,声势浩大,董卓颇为忌惮。同时牛辅与白波军作战也不利,董卓担心两面合作东西夹攻洛阳,于是主张迁都长安。众大臣多不愿意,杨彪、黄琬公开反对,董卓不大高兴,荀爽世故一些,居中打了个圆场“相国岂乐此耶!山东兵起,非一日可禁,故当迁以图之,此秦、汉之势也。”
司马注:
《演义》里所谓的“十八路诸侯”其实是市井评书的习惯路数,史上只有十一家。即便加上曹操和孙坚也才十三家。实际上曹操和孙坚都不算,虽然曹操有自己的部伍,但毕竟依托于张邈地盘上,属于军阀内部的小军阀,名义上是张邈辖下的部将。孙坚讨平区星后,确实被任命为长沙太守,诸侯起兵时孙坚正在赶来的路途上,而且孙坚北上到达鲁阳后选择依附袁术,算不上一镇诸侯。
其他《演义》里说的都是凑数,马腾当时是叛乱分子,“西凉太守”之说无从谈起,192年才被招安,又被隔在凉州,不可能越过关中与诸侯们汇合。公孙瓒正忙于对付乌桓、鲜卑武装,路途迢迢,也没有参与。刘备当时是公孙瓒属下,各路资料中仅有裴注《英雄记》载:“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再未见其它佐证,所以刘备参与讨董也是非常可疑之事。孔融是北海相,当时也忙于对付黄巾,无暇参与讨董。徐州刺史陶谦曾与皇甫嵩、张温等在西凉共同作战,为人忠于汉室,当时“遣使间行致贡献”,并因此得到犒赏:“迁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肯定不会和朝廷作对。至于张杨,本被何进派到并州募兵,何进死后就带着一支数千人的兵力留在上党,但不是太守,也不是讨董联军中的一家,联军起兵一年多之后张杨才到河内投靠了袁绍,但随即就背叛了,这时方被董卓任命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
倒是青州刺史焦和本是有资格算数的,接到檄文的焦和也整顿了兵将赶来参战,可惜刚过黄河,后方就给黄巾军抄了老家,焦和只好回军,不久病死,袁绍顺势派臧洪继任,把青州纳入到自己的势力范围。
参与联军的各家诸侯都假授官号,袁绍自为车骑将军,曹操授奋武将军。鲍信破虏将军,弟弟鲍韬裨将军。
二月,董卓先是免了杨彪、黄琬的官位,然后周毖和伍琼又劝谏董卓不要迁都,董卓正恼恨外放官员马上举兵的事,一气杀了两人。杨彪、黄琬也给震住,跑来向董卓道歉,董卓也在后悔杀了周伍二人,顺势给杨彪、黄琬安排了光禄大夫的爵位。
董卓征召驻守扶风的左将军皇甫嵩和京兆尹盖勋。盖勋劝皇甫嵩起兵,与关东兵合击董卓,名将皇甫嵩空握大兵三万,但惧怕董卓,不战而屈,将兵马都交了出来,赴洛阳任御史中丞,盖勋势孤,只好应召就任越骑校尉。于是董卓的关中后方彻底安定,乃迁都长安。
司马注:
盖勋也是当时名人,当年在凉州做长史时就很有名望,曾与羌人交战,“为羌所败,勋余众不及百人,身被三创,坚坐不动,指木表曰:‘尸我于此!’句就种羌滇吾以兵扞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滇吾下马与勋,勋不肯上,遂为羌所执。羌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后刺史杨雍表勋领汉阳太守。”后来在灵帝身边任讨虏校尉,对袁绍说:“上甚聪明,但蔽于左右耳。”蹇硕听说盖勋与袁绍谋划“共诛嬖倖”,心不自安,乃出盖勋为京兆尹。
董卓滥杀无辜,派吕布挖掘皇陵都是这个月的事。迁都时焚烧宫庙官府,抢劫富户,强迁数百万居民,把名城洛阳活活变成一座废墟。置酒时把山东俘虏“以猪膏涂布十余匹,用缠其身,然后烧之”取乐。
三月,车驾入长安。董卓信任王允,自己未到长安时把朝政都交给王允主持。因为愤恨袁绍,董卓杀掉了太傅袁隗、太仆袁基等袁氏家族约五十余人。
孙坚向北进发,一路上先杀荆州刺史王叡,再杀南阳太守张咨。董氏朝廷乃以朝中的北军中候刘表为荆州刺史。
袁绍联军都忌惮董卓,不敢先进。只有曹操率本部兵先行西进,至荥阳卞水,与徐荣军遭遇,一场力战之下,曹操全军覆没,“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操,操不受,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遂步从操,夜遁去。”而徐荣见曹操兵少,却能力战尽日,以为酸枣必定更不容易攻,便率领兵马回去了。
曹操回到酸枣,见联军虽众,每日只置酒高会,不图进取,十分不满,便向他们进计:只要袁绍领河内兵到孟津,酸枣将领进驻成皋,占据敖仓,在轘辕、太谷建立营塞,控制险要,袁术则由南阳到丹、析,入武关,袭关中,那时形势便可大定。又认为“兵以义动,持疑不进,失天下望,窃为诸君耻之!”但张邈等人不接受,曹操便带曹仁、夏侯惇等到扬州募得一千多兵,还屯河内,投到袁绍属下。
司马注:
袁氏家族死难,使天下人更加推重袁绍,“当是时,豪侠多附绍,皆思为之报,州郡蜂起,莫不假其名。”袁绍向来喜交名士,好游侠,中常侍赵忠曾语众黄门:“袁本初坐作声价,好养死士,不知此儿终欲何作?”讨董之役,袁绍成为义军领袖,声名更著,兼之宽仁容众,为天下所附,故能顺利入据冀州。
曹操进兵时并非孤军力薄,史载“张邈遣将卫兹分兵随之”。鲍信也引军同去,《魏书》云:“信乃引军还乡里,收徒众二万,骑七百,辎重五千馀乘。”鲍信向来推崇曹操,引为至交,最后为救曹操而死(《魏书》“信殊死战,以救太祖,太祖仅得溃围出,信遂没,时年四十一”),这回亲自出兵协同曹操作战,必不遗余力。所以曹操方面加起来还是颇有军力的,史载的“太祖所将兵少”,应该是个相对的说法。此战鲍信受伤,弟弟鲍韬战死。
孙坚向来刚猛,王叡曾与孙坚协同作战,对这个武夫比较轻视。武陵太守曹寅与王叡也不睦,“诈作按行使者檄移坚,说叡罪过,令收。”孙坚勒兵袭之,“叡闻兵至,登楼望之,遣问:‘欲何为:’坚前部答曰:‘兵久战劳苦,欲诣使君求资直耳。’叡见坚惊曰:‘兵自求赏,孙府君何以在其中?’坚曰:‘被使者檄诛君!’叡曰:‘我何罪?’坚曰:‘坐无所知!’叡穷迫,刮金饮之而死。”军过南阳已达数万,张咨不肯给军粮,孙坚假作生病,等张咨来探望之时跃起斩之。兵至鲁阳,孙坚顾虑自己名望不足,乃与袁术相合,“表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成为袁术属下,南阳因此被袁术占据。
荆州当时很乱,刘表单马入宜城,在本地门阀蒯越、蔡瑁的支持下,诱杀宗贼帅,平定乱局,创建出一片大好基业。
曹操败回酸枣时,并没有见到袁绍,袁部一直驻在河内,酸枣仅张邈、刘岱、桥瑁、袁遗四部诸侯,所以曹操的战略献言是对自己名义上的上司兼好友张邈说的。
曹操到徐、扬一带本来募得五千多人,包括扬州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昕赠送的四千兵士。一般资料里提到这段募兵的事都说是曹仁、夏侯惇为主,但从《志·曹洪传》里看,曹洪应是首功:“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洪善,洪将家兵千馀人,就温募兵,得庐江上甲二千人,东到丹杨复得数千人,与太祖会龙亢。”
在龙亢宿营时发生兵乱(估计应是淮扬兵不愿来,因而作乱),“夜烧太祖帐,太祖手剑杀数十人,馀皆披靡,乃得出营。其不叛者五百馀人”,《魏书》所褒扬的武力颇为可疑,姜维死前也仅杀数人而已,何况身材短小的曹操。曹操在途中又收拢了一些人,回到河内时部下千余。
大战(二)
四月,任命幽州牧刘虞为太傅。
韩馥终归耽心袁绍势力膨胀对冀州不利,渐渐减少对河内、酸枣联军的粮食输送。
刘岱与桥瑁二人一向交恶,刘岱袭杀桥瑁,以王肱领东郡太守。
军粮供给不上,酸枣联军各自撤回到守地,但仍保持盟友关系。
司马注:
刘虞主张与乌桓结和,而公孙瓒主张剿灭乌桓,于是二者成仇,但公孙瓒是刘虞下属,只好暂且隐忍。到后来无法调和,刘虞趁公孙瓒部曲放散之机,亲率各部十万攻伐,可惜军事才能太过欠缺,公孙瓒本想逃走,但很快觑见刘虞军破绽,以少击众,大破刘虞军,顺势打破刘虞老家,擒斩其一家老小。
所谓的诸侯散去应该就是指本月酸枣联军撤退,这一路联军本六家,桥瑁已被刘岱吞并,鲍信也半依附于兖州,所以只剩四、五家散去。颖川的孔伷本来就是在自己豫州地盘上,无所谓撤不撤。
五月,董卓见东面联军兵退,便分派大臣解譬南、北各部诸侯。大鸿胪韩融、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循、越骑校尉王瓌等人到河内后,王匡告知袁绍,袁绍不答应,命王匡收杀胡母班、王瓌、吴循等。少府阴修亦被袁术杀死,只有因韩融有德名以幸免。
司马注:
瓌,音gui,同“瑰”。
当时的门阀轻易惹不得,王匡杀了人,就和一系列家族结了仇。胡母班是王匡妹夫,既往与张邈等八人为友,轻财赴义,振济人士,世谓之“八厨”。此次奉诏到河内解释义兵。王匡受袁绍命令,欲杀之以徇军。胡母班在狱中给王匡写信发作了一回,王匡看后抱着胡母班的两个儿子哭了一场,但仍然杀了胡母班。胡母班家属不胜愤怒,深恨王匡。
冬,孙坚派长史公仇称回州督促军粮,于城门东外设帐幔,带领官属为仇称置酒送行。董卓军步骑数万突然出现,孙坚仍在行酒令,谈笑自若,整顿部曲,命令不可妄动。后来董军骑兵渐到,孙坚才起来,徐徐率军入城。进城后才说:“向坚所以不即起走,恐兵相蹈藉,诸君不得入耳。”董卓军见孙军整齐,也没敢进攻。
屯兵河内的王匡派泰山兵屯河阳津,准备进攻。董卓出疑兵假作要由平阴渡河,暗地里派遣精兵从小平北面渡河,绕过王匡军,在后方攻击。在津北大破王匡,死者甚多。
徐荣向董卓推荐同乡、前冀州刺史公孙度,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公孙度到任,立即诛杀郡中名豪大姓百余家,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对属下说:“汉祚将绝,当与诸卿图王耳。”属地分划州郡,又越海收东莱,各置太守、刺史,自为辽东侯、平州牧,辽东公孙氏的割据自此而始。
司马注:
王匡败走后,回到泰山,复募兵数千,投奔兖州张邈。胡母班亲属请曹操帮忙,杀掉了王匡。有达人著文分析,曹操杀王匡可能是受袁绍的幕后指使,就像刘备杀杨奉、韩暹是曹操在幕后指使一样。因为袁绍与张邈不睦,当时张邈雄踞兖州,是袁绍的主要对手,袁绍不能容忍王匡所部数千壮勇再增强张邈的实力。
初平二年(191年)
一月,袁绍与韩馥等关东诸侯以献帝年幼,而且被董卓控制,相隔关塞,不知是否平安为由,想立刘虞为帝。曹操拒绝参与,而袁术亦反对。不过袁绍仍派前乐浪太守张岐等邀请刘虞讨论事宜。
刘虞坚辞不受,厉叱张岐:“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诸君各据州郡,宜共戮力,尽心王室,而反造逆谋,以相垢误邪!”韩馥等又想请刘虞领尚书事,但刘虞仍拒绝,更斩杀使者,声称要出奔匈奴,袁绍等只好罢手。
司马注:
《志》云袁绍曾得到一个玉印,在座位中举向曹操手肘,暗示准备已齐,可以立刘虞为帝,但曹操只是大笑,暗地里却对袁绍十分厌恶。魏书曰:“太祖大笑曰:‘吾不听汝也。’绍复使人说太祖曰:‘今袁公势盛兵强,二子已长,天下群英,孰逾於此?’太祖不应。由是益不直绍,图诛灭之。”
二月,董卓任太师,位在诸侯王上。
孙坚兵驻梁东,被徐荣击败。孙坚收拾散卒进驻阳人,董卓派东郡太守胡轸督步骑五千击之,是为著名的阳人之战,孙坚大破胡轸军,斩都督华雄。这时有人向袁术进言,若孙坚壮大则不可制约,“此为除狼而得虎也。”其实这话本没有错,但采取的措施很不明智:袁术断了孙坚的军粮。孙坚连夜驰赴袁术处,以杖画地,慷慨演说一场,袁术自知理亏,只好道歉发粮。
董卓派李傕找孙坚和谈,愿意两家联姻,给孙氏子弟刺史、郡守的职位,孙坚严辞拒绝,继续进军。董卓亲自出马,在皇陵一带迎战孙坚,结果大败,退驻渑池,聚兵于陕。孙坚进兵雒阳,入洛阳宣阳城门,吕布也战败退走,孙坚分兵出函谷关,到新安、渑池与董卓军对峙。
由于北面和东部联军已无直接威胁,董卓以重兵防范孙坚:东中郎将董越屯渑池,中郎将段煨屯华阴,中郎将牛辅屯安邑。张济屯弘农。其余诸将布在诸地防御山东方面的诸侯。
司马注:
梁东之战是徐荣、李蒙外出虏掠时与孙坚在梁县发生的遭遇战,孙坚大败,与数十骑突围而走。因为孙坚喜欢用红色的头巾,被董军认出,便脱下来给了近将祖茂戴上,引开徐荣军骑兵,孙坚则由小路逃出。祖茂被敌军追得困迫,便下马将头巾放在一条烧过的柱子上,自己则隐藏在草堆中。骑兵看见头巾,以为是孙坚,聚来重重围绕,发现是柱子就离开了。此役孙坚军大多兵将被俘,更以残酷手段所杀,如颍川太守李旻就被烹死。
阳人之战,胡轸为大督护,吕布为部下骑督,其他多位都督均受胡轸节制。出兵时,胡轸便扬言要斩杀一个长官,军队才算整齐(今此行也,要当斩一青绶,乃整齐耳),各都督听到后都十分厌恶。到达离阳人城数十里的广成已是黄昏,兵马疲乏,便下寨喂马、休息,准备在夜里出发,次日早上攻城。各将领想破坏胡轸的计划,吕布等便扬言阳人的士兵已逃走,应立即追击。胡轸即刻出兵,却发现孙坚军在整顿守备,董军无奈,加上吏士饥渴,人马疲乏,唯有就地休息。夜里吕布又大喊敌人偷袭,全军混乱,弃甲逃走,骑失马鞍。逃出十多里外,才发现没有敌人。刚好天亮,便收拾回兵器,想再攻城,可是孙坚军已发现敌军进攻,加强了城池防守,胡轸等唯有撤退。孙坚出城追击,大败敌军,华雄被杀。
董卓被孙坚击败后,对长史刘艾回忆了与孙坚同在周慎、张温辖下西征的一些事,说关东军都无能为,只有孙坚值得忌惮,诸将要小心留意。同时董卓也说孙坚“但无故从诸袁儿,终亦死矣”。果然年底孙坚即中箭而死。
“陕”即今河南陕县,弘农在灵宝县西。
孙坚破走吕布后,扫除宗庙,祠以太牢,史载传国玉玺就是这时给孙坚从井中得到的。玉玺之事是陈寿参考吴国史官的记录而来,裴松之认为,这很有可能是吴人为了表示自己为正统而杜撰的。
四月,董卓回到长安。孙坚修复了先帝陵墓,也回军鲁阳。
司马注:
皇甫嵩在长安迎接董卓,当时的场景有两种说法,《通鉴》引用张璠《汉纪》的说法:“卓抵其手谓皇甫嵩曰:‘义真怖未乎?’嵩对曰:‘明公以德辅朝廷,大庆方至,何怖之有?若淫刑以逞,将天下皆惧,岂独嵩乎?’卓默然,遂与嵩和解。”而《山阳公载记》曰:“初卓为前将军,皇甫嵩为左将军,俱征韩遂,各不相下。后卓徵为少府并州牧,兵当属嵩,卓大怒。及为太师,嵩为御史中丞,拜於车下。卓问嵩:‘义真服未乎?’嵩曰:‘安知明公乃至於是!’卓曰:‘鸿鹄固有远志,但燕雀自不知耳。’嵩曰:‘昔与明公俱为鸿鹄,不意今日变为凤皇耳。’卓笑曰:‘卿早服,今日可不拜也。’”按两者其人其事来看,窃以为后者可能更真实。
战后
孙坚撤退后,讨董战事彻底平息。从此各诸侯彻底与朝廷分裂,各自攻伐,扩充地盘,汉末最混乱的军阀争战开始了。
袁绍仍然驻在河内,孤客穷军,依靠韩馥接济。袁绍用逢纪计谋,诱使公孙瓒南攻,在安平击败韩馥军,随后使高幹、荀谌说服韩馥让位袁绍。
眭固等众寇东郡,王肱不能御,曹操听取鲍信的谋划,入东郡击破乱军。袁绍表曹操为东郡太守。(论坛中有人分析,实际很可能是袁绍率领曹操平定的东郡,后来被魏国史官篡改了真相。)
孙坚尚未从洛阳撤回,袁绍以周昕的弟弟周喁为豫州刺史,袭夺了阳城,孙坚回军,击走周喁。袁术遣公孙越助战,中流矢而死。公孙瓒认定周喁的主使者袁绍是祸因,发兵相攻。
周喁是周昕弟弟,所部二千余人,追随曹操征战,被曹操当做军师。与孙坚争豫州失利后,又去帮助被袁术攻打的哥哥九江太守周昂,又被打败,回乡后被许贡杀死。
董卓留朱儁守洛阳,朱儁与关东诸侯互通声气,所苦的是无兵无粮。徐州刺史陶谦送朱儁三千兵,其他诸侯也多有兵粮馈赠。朱儁乃移驻中牟,陶谦表其为“行车骑将军”。
二袁各立党援互相图谋,是诸侯争战早期阶段最主要的对立面。袁术与公孙瓒同盟,袁绍与刘表同盟,连中立的《三国志》都忍不住说了句“其兄弟携贰,舍近交远如此”。袁术遣孙坚击刘表,孙坚战死,从此袁术再不能南争。
公孙瓒节节胜利,冀州诸城多叛应。袁绍亲出,与公孙瓒军三万战于界桥,麴义以精兵八百、强弩千张大破公孙瓒,斩严纲。
黄巾寇兖州,刘岱战死,鲍信请来曹操领兖州刺史。朝廷也以金尚为兖州刺史,金尚来赴任,被曹操击败,投奔袁术求救,袁术乃与公孙瓒相约齐进。
公孙瓒派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进逼袁绍。袁绍与曹操联兵会击,皆破之。
荆州牧刘表断袁术粮道,袁术引军攻入陈留,屯封丘,收罗黑山馀贼及於夫罗等为助,使将刘详屯匡亭。曹操攻刘详,袁术将兵来救,两方大战,曹操大破袁术。袁术退保封丘,曹操进兵将要合围,袁术退走襄邑,曹操追到太寿,决渠水灌城。袁术走宁陵,曹操继续追击,直到袁术败走九江,曹操才还军定陶。
袁术先时击败袁绍所置扬州刺史袁遗(也是自家兄长),用陈瑀为扬州刺史。袁术败归九江,陈瑀不纳,袁术集兵淮北,进发寿春,陈瑀吓得逃回下邳老家。袁术乃自领扬州,兼称徐州伯。
王允吕布诛董卓,随即凉州兵犯长安,吕布将数百骑出走武关,奔南阳。袁术待之甚厚,吕布自恃有功,纵兵抄掠,袁术恼怒,吕布不自安,乃投河内张杨。李傕购求甚急,吕布又逃奔袁绍,后与袁绍共击黑山张燕。吕布将士横暴,袁绍图谋袭杀之,吕布发觉有变,设计逃回张杨处。
曹操东征徐州,陶谦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田楷与平原相刘备来救。刘备有兵数千,陶谦赠送了著名的丹阳兵四千,刘备乃离开田楷依附陶谦,陶谦表为豫州刺史,从此有了“刘豫州”的名字。
再后来曹操杀边让,惹怒了兖州士族,张邈、陈宫叛,迎吕布为兖州牧。吕布败亡徐州,战胜刘备、袁术,与曹操抗衡。曹操受其牵制,扩张步调大大受阻,而袁绍亦被臧洪牵制,迟迟未能灭掉公孙瓒。所以决定天下归属的官渡之战,其实双方都没有做好准备。袁绍若胜,凭借名望与胜势可立即平定关中与青徐兖豫各州,南方的荆州刘表与西部的益州张鲁、刘焉都传檄可定,而关西韩遂等部一直是奉表归附的半割据状态,天下大定,则扬州孙策必无法独存。曹操胜,不得不先花大气力平定河北,南下时孙权不听张昭而听了周瑜鲁肃,赤壁一役,徒增数十年兵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