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资源关注B站或优酷
一支集结了科考队员、探险家、战地摄影记者、军人的探险队,冒险前往南太平洋上的神秘岛屿——骷髅岛。
他们的到来惊扰了岛上之神——史上最大金刚,经过一番惨烈的激战之后,探险队员散落在了岛屿各处。
此时,队员们才意识到这次探险并不是一次单纯的科考任务,而是去探索怪兽存在的证明。在这片与世隔绝,危险密布的丛林,无数怪异的史前生物暗藏其中,时刻威胁着他们的生命。
队员们还遇到了神秘的原始部落,金刚的身世和其守护岛屿的原因也被逐渐揭开,原来,恐怖阴森的骷髅岛上还蛰伏着更凶狠残暴的怪兽。
新版金刚视觉特效完全不输《阿凡达》
怪兽越大越震撼?这话不能说得那么绝对,但从拍摄的角度来看,越大的怪兽,越需要创作者与制作者付出更多的心血与精力,来调整怪兽与景物的比例,来制造更为宏大的设定与场景。
为了满足《金刚:骷髅岛》里这只超级巨兽的活动空间,影片为金刚“制造”了宽宏悠远的山谷,茂密深邃的丛林,阴森恐怖的死亡地带……在家园之中、故土之上,金刚横扫千军,上可攻击来犯之美国战斗空军,下可打压岛上各路不服之怪兽,金刚捍卫自己骷髅岛保护神的过程,为观众带来了淋漓尽致的观感。
在IMAX3D影厅观赏《金刚:骷髅岛》,在视觉上能感受到一马平川式的开阔感,电影画面丝毫没有拘束感或约束感,场景在延展性方面做到了一个极致。
超大画幅+开阔的场景设计+逼真细腻的细节呈现,使得《金刚:骷髅岛》成为近几年在视觉表达上最为酷的一部电影,以往声称要向《阿凡达》致敬的大片纷纷败北,但《金刚:骷髅岛》在视效方面,完全不输《阿凡达》,也终于让观众真正感受到了自《阿凡达》之后,电影人在电影视觉技术方面的进步。
做得惟妙惟肖,像《金刚:骷髅岛》这样的特效大片,众所周知,是需要绿幕拍摄和后期电脑加工处理的,这对特效团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真正牛的特效,是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觉不到特效的存在,而《金刚:骷髅岛》完全做到了这一点,它能够让观众在观看时完全沉浸其中,不会担心某个细节或某个片段,会有穿帮或“五毛特效”影响观影心情,在公映之初,《金刚:骷髅岛》的特效就被评价为“教科书般”,这是对它最好的褒奖。
以往大片,为了压缩成本,往往会把精力主要应用在第一主角身上,作为配角,所得到的特效待遇会降低一些。
在这方面《金刚:骷髅岛》对金刚没有专爱,当观众看到金刚发怒粗壮又尖利的獠牙时、以及口腔里的粘液时,也能看到水牛怪掩藏在长毛发中那双散发着寒气的眼睛、以及缭绕在毛发内部的不明小虫。
尤其是骷髅巨蜥,特效人员在它的嘴巴里做足了功夫,硕大无朋的嘴巴,仿佛可以吞掉一座小山头,像蛇一样分叉的舌尖,可以穿透钢铁,两排细密的牙齿,包围着仿佛腐烂了一百年的口腔,散发着令人无比恐惧的气息……
最后,再科普一下CG特效由功能来分,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三维特效。
绝大多数有立体透视变化的角色和场景都由三维特效创造。三维特效几乎是整个特效里面技术最难,但也最能解决问题的一环。比如说影片中各种逼真的怪物、2012中淹没全城的洪水、摩天大楼轰然倒塌等。
一般制作流程为:模型-材质灯光-绑定-动画-渲染。 具体实施的软件:国内以MAYA平台为主,MAX、realflow、huodini、C4D、XSI、LIGHTWAVE等数十种软件为辅。
2、合成特效。
合成特效最常见的体现为古装片中的大侠施展轻功在天空飞来飞去。
具体实施方法:演员打斗和天空分开拍摄,其中演员打斗部分由演员吊着钢丝在蓝幕或绿幕背景中拍摄,然后在电脑中利用后期软件将蓝幕和钢丝去掉,光留下演员部分再贴到实拍天空前面。这样看起来演员就像在天空中打斗。
当然,具体合成比这个复杂得多,很多后期软件也能做出三维特效的部分效果,但只作为辅助,不太可能替代三维软件。
常用软件:nuke/fusion为主流,也有AE/COMBUSION/SHAKE/flame/smoke等平台。
3 数字绘景和概念设计。
数字绘景和概念设计可以理解为绘画。
数字绘景:比如说某影片中出现远古城市的全景,涉及到数千幢古民居或宫殿花草树木小桥流水等等,如果要求三维软件做出来,成本将非常大,通常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但有了数字绘影师,他一个人就可以把这些全部画成一张图。
概念设计:概念设计通常用于前期制作参考。比如说影片中要出现一个怪物,但怪物长什么样子?导演用语言说来出,概念设计师根据导演要求以图片的形式画出来,确定形象后,再交给三维特效做出栩栩如生的各种怪物。